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一步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制度进一步确立、管理会计实践进一步落实的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对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启航:人的管理会计现代化
立行立改,善做善成。管理会计从来就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管理会计要从纸面落实到地面,涉及到企业跨部门员工间的协作,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技术为用,才能激发员工个体参与管理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人的管理会计现代化”主张把人放到更突出的主体位置,管理方式也从命令、控制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对于大型企业治理层而言,推进“人的管理会计现代化”要适时加快企业内部的“产业民主化”进程,分层次、分环节、有针对性地实现“垂直型集权”管理向“扁平化分权”管理转变。通过横向分权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经营信息跨部门流动的效率,实现决策端口的前置。因之,管理会计覆盖的每个模块能够摆脱“事权皆归于上”的低效决策机制,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快的决策反应空间。
二、文化:中国特色管理会计道路
任何一种制度选择,都离不开文化土壤。中国管理会计要适应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管理会计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从理论体系、准则规范、技术方法、研究模式、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领域,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否则,照抄照搬他国模式,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首先是管理,然后才是会计。管理为会计而生,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艺术。管理会计更加重视“评价”,人文和管理是管理会计的两翼。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以“系统观”“整体观”为主导的思想体系,这与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强调“整体的优化效应”不谋而合。在中国发展管理会计,要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绝不能简单嵌入西方管理会计元素,要深度融合中华文化关于集权与分权、利与义、中庸与仁爱等“指尖上的会计”价值观。
三、扬帆:从应用领域跃升
第一,加快管理会计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客观上需要加快发展公共部门管理会计。
一是加快政府会计和预算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基础转变,将计量绩效的信息逐步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中。二是依据新《预算法》,进一步改革公共部门的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体系,通过编制内部报告帮助公共部门提高治理效率,优化治理决策。三是依靠管理会计工具,发挥绩效评价功能,提高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政府实体决策从注重投入向注重产出和效益转变。
第二,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支持机制,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效率。
一般认为,管理会计的会计对象是“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基础上,管理会计扩展至企业治理层、管理层的行为单元链,构建起以“行为-价值”为内核的支持机制。从机制框架来看,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落实:一是以价值信息集成卡为中心,设置行为价值账户,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创造的价值提供会计平台;二是创新行为价值账户的记账方法,凸显“行为”与价值创造之间的联动关系;三是建立与管理会计理念契合的价值分析与评价体系,形成以企业价值形成为逻辑主线的考评系统。
第三,着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让管理会计“享云而变”。“大数据”、“云计算”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它推动了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深耕,让管理会计工作变得更加敏捷有效。
“大数据”、“云计算”出现以前,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大多存储在原始凭证、账本及各部门的IT平台内,庞杂的信息得不到互联与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一旦建立起“云计算”平台,企业可以将各责任中心的信息将统一归集到云端,不论何时何地,管理人员只需登录云端,就能按权限使用共享信息。
我国管理会计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但在企业的经营效益分析、全面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财务管理精益化等方面,仍有很远的路要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和地区情况不同,各国和地区的管理会计发展都是独特的,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渐进改善、内生演化的结果。我国管理会计不能想象突然搬来一座“飞来峰”,也不能看到别国和地区有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落后,一定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别国和地区没有就认为是多余的,不值得珍惜。
总之,中国管理会计充满活力的制度文明与治理转型,必将成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深刻变革,也必将为风云激荡的世界会计版图,构筑一块更为坚实的地基。(文:张连起;原载于《财会学习》2015年01月号)
下一篇:CMA考试培训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