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2015]78号
颁布时间:2015-12-11 00:00:00.000 发文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培育壮大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属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洛阳市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优势,通过实施机器人专用薄壁轴承、智能成套矿山装备、智能化宽幅冷轧机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和科技专项,在自动化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综合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初具规模,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良好条件。抢抓产业发展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有利于抢占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制高点,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推动洛阳市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提升全省制造业发展水平。
(二)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带动、增创优势、重点突破,以打造机器人产业链、做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整机成套产品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三大能力为主要途径,集聚优势资源,突出高端引进,强化示范推动,拓展增值服务,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将洛阳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三)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链条完整、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形成5万台(套)机器人整机制造能力。
———产业集群。培育形成2个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1个千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5%,建立5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引进1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精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伺服和执行部件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四)产业布局。推动项目集中布局,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以“一基地两园区”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依托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以机器人整机及系统集成、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产品研发生产为主的产业示范基地;依托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建设以机器人系统集成、驱动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产品研发生产为主的专业园区;依托伊滨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以智能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研发生产为主的专业园区。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机器人产业链。坚持以零促整,突出龙头引进,以量大面广的通用工业机器人为重点,突破核心功能部件瓶颈,提升本体研发制造优势,扩大系统集成应用,构建集研发、制造、集成、应用和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链。推动轴研科技公司等骨干企业与行业优势企业合作,加快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控制器和机器人专用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大力引进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加大中信重工公司并购重组力度,完善沃德福公司等骨干企业研发制造体系,实现防爆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码垛机器人规模化生产。发挥我省市场潜力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加快培育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创新研究院、中冶重工公司等一批系统集成企业,建立以系统集成商为牵引、本体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的机器人产业格局。
(二)做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突出高端引领、整机带动,做强大型智能成套装备,提升传统优势装备,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制约,完善社会化协作体系,打造千亿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中信重工公司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建设,增强重型装备核心技术和核心制造优势,使之成为国际领先的大型智能矿山成套装备服务商。提升中冶重工公司、北玻公司等成套装备企业自动控制、传输处理、远程监测等信息技术水平,形成铝加工、水泥、玻璃、新型墙材等4类优势智能成套装备。加快一拖集团等骨干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机电液一体化、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远程控制等智能技术,在现代农机、工程机械、特种车辆等领域形成一批新的优势产品。积极引进功能部件和零部件企业,提升智能装备产品的本地化和专业化配套能力。
(三)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引进合作,推动协同创新,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搭建高端技术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现有创新资源,完善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技术交流合作,引领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形成以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检测认证等为主导的创新平台。按照统筹规划、滚动实施的原则,力争每年建设5个亿元以上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鼓励采用众创众包众筹、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开放创新模式,提高创新要素集聚度和创新辐射带动能力。
(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坚持外引内联,推动战略合作,形成一批行业优势企业,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131”重点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做大做强10家以上整机成套企业,做专做精30家以上特色零部件企业,做高做优10家以上系统集成企业。抢抓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调整国内产业布局机遇,瞄准重点区域和优势企业,加强针对性对接,力争引进5家以上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增值服务投入,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获取创新资源,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五)建设产业支撑载体。按照“一基地两园区”产业布局,完善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伊滨产业集聚区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承载力。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智慧园区,提高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积极引进企业、资金,合作建设金融服务、融资租赁、技术交易、信息咨询、研发检测、实训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和创客空间,加快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成果转化,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列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支持重点,采取优先推荐直投项目、优先合作设立子基金等方式给予支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利用省级有关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项目给予支持。
(二)推动技术创新。省科技型企业培育、技术转移引导、自主创新产品、涉企科技资金基金化改革等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技术研发创新。
(三)强化开放合作。支持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开放招商,将当年利用境外、省外资金实际到位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纳入省重大招商项目管理范围,并按照《河南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四)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建立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重大项目库,按年度动态调整,滚动实施项目。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全部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范围,建立省、市联动推进机制,实行联审联批,优先保证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强化融资支持,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五)提升人力资源支撑能力。支持洛阳市引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凡落户洛阳市创业或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优先纳入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在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洛阳市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参与投资的,投资比例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纳入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重点、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内容,对入选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的技能实训基地按规定给予奖补。
(六)加快市场推广应用。鼓励省内企业应用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对认定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企业,且投保综合险或选择国际通行保险条款投保的,省财政按实际投保费率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补贴时间按保险期限据实核算,原则上不超过3年。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分管副省长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动推进机制,协调解决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洛阳市成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明确责任分工。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加强综合场藕指导和主动服务,形成推动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的工作合力。洛阳市要按照本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任务和具体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洛阳市要按年度制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并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考核范围,开展绩效评估,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实施奖惩。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