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金支出的签字流程越来越长
编者按:有多少企业的费用报销审批需要一长串的签字呢?这么多领导签批真的有必要吗?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说,一个经济事项有三个人把关就够了,多出来的签批大体属于两种性质:①跟风走形式的,只要前面签了,他就签;②需要知情了解的,这是内控上的一个误区,把知情权与审批权混同了。简政的思路是什么,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员工报销费用时,都需要哪些人签字呢?中等规模的企业签字流程一般为部门经理、财务部经办人、财务总监、主管副总。如果公司没有做费用预算,还需总经理签字。每个领导的签字用处是不一样的,部门经理签字作用是证明业务属实,财务部签字目的是审核发票与金额、核定预算,财务总监签字是为了知晓资金流向,副总或总经理签字是审批同意资金支出。
有多少企业的资金支出审批需要一长串的签字呢?这么多领导签批真的有必要吗?
1、从相互牵制的原则看,一个经济事项最多三个人把关就够了。这三个人分别是直接主管、部门领导、分管领导。规模较小时,直接主管、部门领导可能就是一个人。多出来的签批大体属于两种性质:一、跟风走形式的,只要前面签了,他就签;二、需要知情了解的,这是内控上的一个误区,把知情权与审批权混同了。
2、签字流程一般是由财务部门设计的,如果财务对业务的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把我关键控制节点,就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用扩大签字免的方式防范风险。
3、也不排除财务人员存在自私心理,出于免责考虑,有意将审批流程复杂化,这样当出现错弊时,财务会承担更轻的责任。
资金支出审批签字是重要的内控手段,但很多企业打着加强内控的幌子,肆意把签字流程变得越来越长。这几乎成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等于默认追求内控安全可以损伤部门运作效率。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安全比效率重要,于是冗长的签字流程被不断固化。这种做法实际是滥用谨慎性原则。
除了签字流程长以外,还有的公司追求最后签字人的级别要高,动不动就要求签字流程走到总经理。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总经理授权不够,凡事愿意亲力亲为;另一方面也说明总经理在用自己最后的把关加强内控。说穿了,还在于公司的制度流程不健全、不规范、不透明,需要用领导人的责任心去弥补。
究竟哪些资金支出总经理需要签字呢?我的建议是:
第一,公司处于初创期,规模较小时,总经理一支笔不失为好办法;第二,内控缺失或内控不健全时,总经理做最后的把关;第三,没有实行预算管理的,总经理自行安排资金;第四,超预算的资金支出或预算外资金支出,总经理拥有决定权;第五,大额资金支出,总经理应亲自掌控;第六,高管的费用报销。
资金支出签字亟需减政,简政的思路是什么,用任正非先生的话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公司要把决策权交给一线办事的人,平台管理要做的是加强监督权。(作者:袁国辉 经授权,尊重原创,来源:指尖上的会计)
下一篇:财务总监履新应如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