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5 苹果版本:8.6.95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中级职称《财务管理》考点解析:成本费用管理--成本性态分析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2/10/15 15:02:11 字体:

2012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知识点六、成本费用管理--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的基本特征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例如,固定折旧费用、房屋租金、行政管理人员工资、财产保险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办公费、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等。

  基本特征:固定成本总额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会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向变动。固定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1所示。

   

  2.固定成本的分类

  固定成本按其支出额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间内改变而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分类标准 类别 含义 例子 降低途径 
按其支出额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间内改变 约束性固定成本 ● 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
● 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由既定的生产能力所决定。  
例如:保险费、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  合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酌量性固定成本 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例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等。  厉行节约、精打细算,通过预算进行管理。 

  (二)变动成本

  1.变动成本的基本特征

  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销售量支付的推销员佣金、装运费、包装费,以及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设备折旧等。

  基本特征:变动成本总额因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本)不变。变动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2所示:

  

  2.变动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也可以区分为两大类:技术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 技术变动成本是指与产量有明确的技术或实物关系的变动成本。如生产一台汽车需要耗用一台引擎、一个底盘和若干轮胎等,这种成本只要生产就必然会发生,若不生产,其技术变动成本便为零。

  ■ 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以改变的变动成本。如按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等。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其单位变动成本的发生额可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决定。

  (三)混合成本

  1.混合成本的基本特征

  一方面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这种变化又不能与业务量的变化保持着纯粹的正比例关系,此种成本称为混合成本。

  2.混合成本的分类。

  

  (1)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在有一定初始量基础上,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特点是:它通常有一个初始的固定基数,在此基数内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这部分成本类似于固定成本;在此基数之上的其余部分,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

  如:固定电话座机费、水费、煤气费等。

  

  (2)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发生额是固定的,但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4所示。

  例如:企业的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等。

  

  (3)延期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当业务量增长超出了这个范围,它就与业务量的增长成正比例变动。例如:职工的基本工资,在正常工作时间情况下是不变的;但当工作时间超出正常标准,则需按加班时间的长短成比例地支付加班薪金。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5所示。

  

  (4)曲线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不变的初始量,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也逐步变化,但它与业务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 一是递增曲线成本,如累进计件工资、违约金等,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逐步增加,并且增加幅度是递增的,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6(a)所示。

  ● 二是递减曲线成本,如有价格折扣或优惠条件下的水、电消费成本、"费用封顶"的通信服务费等,其曲线达到高峰后就会下降或持平。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6(b)所示。

  

  混合成本的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 含义 特点 
高低点法 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成本一最低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一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总额=最高点业务量成本一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或=最低点业务量成本一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计算较简单,但它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回归分析法 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账户分析法 又称会计分析法,它是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技术测定法 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通常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合同确认法 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四)根据成本性态建立总成本公式

  根据成本性态,企业的总成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