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CPA《会计》总结:债务转为资本(16-3)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编辑: 2009/02/24 08:32:55 字体:

  CPA《会计》“知识点总结”目录>>

债务转为资本

  [经典例题]

  正保公司2009年5月20日,正保公司销售一批库存商品给丁公司,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1000元,款项尚未收到。2009年8月10日,丁公司与正保公司协商进行债务重组,重组协议如下:正保公司减免丁公司债务51000元;扣除减免后的余额,丁公司以一台设备和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偿还60%,40%延至2009年12月31日偿还。假设机器的公允价值为60000元,账面原值为100000元,已计提折旧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正保公司获得丁公司5%的股权(共60000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为100000元;债务重组交易没有发生任何相关税费。

  要求:编制正保公司、丁公司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分录。

  [例题答案]

  正保公司:

  重组债权的入账价值=(351000-51000)×40%=120000(元)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20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

    固定资产                   6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71000

    贷:应收账款                   351000

  丁公司:

  重组债务的入账价值=(351000-51000)×40%=120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0

    累计折旧    5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借:应付账款  35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000

      股本                6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0000(100000-60000)

      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120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1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71000

  [例题总结与延伸]

  债务转为资本的处理是比较简单的,这里不做过多的考虑了,重点需要关注一下债权人的处理中:应收债权计提过坏账准备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这里我们重点掌握一下债务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如果是其他企业的,那么债务人需要把债权人享有的股权份额确认为实收资本,股权公允价值和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务账面价值和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为债务重组利得,如下:

  借:应付账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1、债务转为资本:对于债权人来说是把债权转换为股权。债权账面价值和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权坏账准备的转回或者是债务重组损失。一般情况下,如果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那么收到股权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坏账准备的转回;如果收到的股权公允价值小于债权的账面价值的,那么则为债务重组损失。

  取得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低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

  取得的股权的公允价值高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资产减值损失

  2、对于债务人的处理:把债务转为股份。债务的账面价值高于股票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股票的公允价值高于面值的部分确认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应付账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3、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债务人来说分录中是肯定会存在债务重组利得的,而对于债权人却不一定:如果之前债权人确认了坏账准备的,实际上是把损失提前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的形式计入到当期损益中了。那么如果得到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低于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的才能确认债务重组损失;否则是作为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进入论坛讨论学习>>

责任编辑:熊猫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