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接收最新考试资讯
及备考信息
为了方便备战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
(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应付账款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
(3)分析出现借方余额的项目,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作重分类调整;
(4)结合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项目的明细余额,调查有无同挂的项目、异常余额或与购货无关的其他款项(如关联方账户或雇员账户),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建议作调整。
2.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应付账款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1)将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期初余额进行比较,分析波动原因;
(2)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并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须支付。对确实无须支付的应付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关注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付,检查偿付记录、单据及披露情况;
(3)计算应付账款与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年度相关比率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4)分析存货和营业成本等项目的增减变动,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3.函证应付账款:
(1)一般情况下,并非必须函证应付账款,这是因为:
①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
②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采购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
(2)应付账款函证的情形:
但如果①控制风险较高,②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或③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
(3)函证对象的选择:
进行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选择①较大金额的债权人,②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被审计单位重要供应商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
(4)函证方式的选择:
函证最好采用积极函证方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
与应收账款的函证一样,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函证的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债权人直接回函,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应考虑是否再次函证。
(5)应付账款函证的替代审计程序:
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如合同、发票、验收单,核实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4.检查应付账款是否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1)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如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或入库单等,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的完整性;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
(3)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并将对账单和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如在途款项、在途商品、付款折扣、未记录的负债等),查找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4)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如银行划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5)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查是否有大额货到单未到的情况,确认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这些审计程序发现某些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应将有关情况详细记入审计工作底稿,并根据其重要性确定是否需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
5.针对已偿付的应付账款,追查至银行对账单、银行付款单据和其他原始凭证,检查其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前真实偿付。
6.针对异常或大额交易及重大调整事项(如大额的购货折扣或退回,会计处理异常的交易,未经授权的交易,或缺乏支持性凭证的交易等),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以分析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
7.被审计单位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的,检查不同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标明应付关联方【包括持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的款项,执行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金额。
9.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披露。一般来说,“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如果被审计单位为上市公司,则通常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应说明有无欠持有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账款;说明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未偿还的原因,并在期后事项中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还。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