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5 苹果版本:8.6.95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财务与会计》学习之——利润预测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编辑: 2011/11/27 09:19:11 字体:

第二节 利润预测

  教师提示:本节为财务部分的重点节,一般财务部分的计算题目大多涉及到本节的内容。因此要重点掌握。

  利润预测是企业确定计划期目标利润并选择实现目标利润最佳途径的过程,它是企业编制期间预算的基础,也是财务预测的基本内容。

  一、利润预测常用的几项指标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商品销售数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函数关系测算某项财务指标的一种方法。

  (一)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或固定费用,下同)是指与商品产销数量没有直接联系,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产销数量范围内其发生总额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或变动费用,下同)是指其发生额随商品产销数量的增减变化而相应变动的成本。

  固定成本与产销数量无关;变动成本与产销数量有关。

  对单位成本而言,单位固定成本是与产销量的增减成反方向变动的,即产销量的增加,每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相应的减少:而单位变动成本则固定不变。
  
  个别成本分解法是根据会计明细账逐项查找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然后分别进行汇总确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一种方法。

  总成本分解法又称高低点分解法或变动成本率分解法,即比较两个时期的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然后求出变动成本率,从而对总成本进行分解的一种方法。

  变动成本率=(高点总成本-低点总成本)/(高点销售收入-低点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
  固定成本=总成本-变动成本
  
  例如,某企业上期的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总成本为4800万元:本期销售收入为6000万元,总成本为5400万元。上期同本期比较,在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变动成本率为(5400-4800)÷(6000-5000)×100%=60%。有了变动成本率,就可以把总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上期的变动成本为5000×60%=3000(万元),固定成本为4800-3000=1800(万元)
  本期的变动成本为6000×60%=3600(万元),固定成本为5400-3600=1800(万元)。
  将企业的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则企业的总成本的构成是: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

  (二)边际贡献

  式中为x和y的平均值,即:
           =1∕n×∑x
           =1∕n×∑y

  (三)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

  盈亏临界点也称保本点、损益平衡点。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处于不亏不赚,即利润总额为零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是企业利润总额为零时的销售量(额);当企业的销售量(额)大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时,企业盈利;当企业的销售量(额)小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时,企业亏损。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算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这一公式适用于产销单一产品的企业。
 二、预测目标利润额
  利用本量利分析法预测目标利润的公式为:
  P=(S-SBcp)-(S-SBcp)×Vr=(S-SBcp)×(1-Vr)
  =(S-SBcp)×Mr
  式中:P——利润预测值;
  S——销售收入预测值;
  SBcp——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
  Vr——变动成本率;
  Mr——边际贡献率。
  公式中“S-SBcp”是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额,由于企业的固定成本已经从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中扣除,所以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额减去其中的变动成本就是利润额。
  利润预测值=(销售收入预测值-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预测值-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
  =(销售收入预测值-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
  =(销售收入预测值-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在上面例子中,销售收入为780000元时的利润为:
  P=(780000-500000)×(1-65%)=98000(元)

  三、预测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到的经济指标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数量-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经济指标有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企业可以从以上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