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七章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的归纳笔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第七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
本节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内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本节主要考点: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制定程序、需求与供给的预测方法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内容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指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的要求,科学的预测与分析企业在不断的环境中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并据此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在数量、质量就、结构等方面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分类:
按照规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规划(1年或1年以内)、中期规划(1~5年)、长期规划(5年或5年以上)
按照规划的性质,可以分为:总体规划和具体计划
2、人力资源规划内容一览表
计划类别 | 目标 | 策略 | 步骤 | 预算(构成) |
总体规划 | 企业绩效、员工数量、结构及素质、员工个人发展等 | 扩大、收缩、稳定,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 总预算:XXX万元 |
员工招聘计划 | 招聘数量、类型、层次、优化人员结构等 | 招聘标准、招聘渠道、招聘方式的选择等 | 拟定招聘标准、广告吸引、面试、选拔、录用 | 招聘费用 选拔费用 |
员工使用计划 | 部门编制、员工结构优化、绩效改善、合理配置、职务轮换等 | 任职资格、职务轮换范围及时间等 | 略 | 按职位、绩效等预结的员工报酬 |
管理人员接续及升迁计划 | 后备人员数量保持,提高人力结构及绩效目标 | 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提升比例,选拔标准 | 略 | 职位变动引起的员工报酬变动 |
员工培训计划 | 员工知识技能改善,培训数量及类别,提高绩效,改善工作作风和企业文化等 | 培训时间和方式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跟踪调查 | 略 | 培训投入,脱产培训损失 |
劳动关系计划 | 降低非期望离职率、改善劳动关系、减少投诉和争议等 | 参与管理,加强沟通,依法管理 | 略 | 法律诉讼费 |
退休解聘计划 | 降低人工成本,维护企业规范,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等 | 退休政策,解聘程序 | 略 | 安置费,退休费 |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
(一)收集信息,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1、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发展战略、经营计划、人力资源状况(员工构成数量、员工使用情况、教育培训情况、离职率和流动性等)
2、企业外部信息: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经济形势、技术发展趋势、产品竞争状况、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及政府管制等
(二)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1、内部供给预测:根据现有人力资源及其未来变动情况,确定未来所能提供的人员数量和质量
2、外部供给预测:确定未来可能的各类人员供给状况
(三)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计划
1、人力资源数量规划
2、人力资源素质规划
3、人力资源结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控制
三、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指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企业未来某个时期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估计的活动。
1、影响因素
①企业未来某个时期的生产经营任务及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②预期的员工流动率及其由此引起的职位空缺规模
③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
④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或进入新市场的决策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
⑤企业的财务资源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约束
2、预测方法
①管理人员判断法
由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根据自己工作经验和对企业未来业务量增减情况的直觉考虑,自下而上的确定未来所需人员的方法。
②德尔菲法
由有经验的专家依赖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直觉判断与预测。具体步骤:
首先,选择20人左右熟悉人力资源问题的专家组成一个预测小组,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其次,提出一系列有关人力资源预测的具体问题,以匿名问卷的形式请专家们以专家以书面形式回答
再次,进行第一轮预测,将各位专家的预测意见集中归纳,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此进行三、四次的重复
最后,汇总专家的意见,经过数据处理,得出最终结果
2009年试题 某企业组织20名专家组成小组,根据专家的知识、经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进行多轮的直觉判断与预测。这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是( )
A、管理人员判断法
B、线性回归分析法
C、德尔菲法
D、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参考答案:C
解析:德尔菲法是由有经验的专家依赖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直觉判断与预测。
③转换比率分析法
根据历史数据,把企业未来的业务活动量转化为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
例题1 某商场根据过去的经验,在一年中每增加1000万元的销售额,需增加15人,预计一年后销售额增加1亿元,如果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比例是1∶5∶2,则新增的150人中,管理人员约为19人,销售人员约为94人,后勤服务人员约为37人,计算方法是:
第一步:计算分配率,150/(1+5+2)=150/8
第二步:分配,管理人员约为1×150/8=19人,销售人员约为5×150/8=94人,后勤服务人员约为37人。
④一元回归分析法
根据数学中的回归原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水平通常总是和某个或某几个因素具有高度确定的关系,这样就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的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从而得到一个回归方程,并用此方程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量。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
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即要预测的变量,a,b为回归系数。
2008年试题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确认本企业的销售额(万元)和所需销售人员数(人)成正相关关系,并根据过去10年的统计资料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a+bX,X代表销售额,Y代表销售人员数,回归系数a=22,b=0.03。同时,该企业预计2009年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1500万元。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名,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5:2。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一元回归分析法计算,该企业2009年需要销售人员( )人。
A. 46
B. 52
C. 64
D. 70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点一元回归分析法的计算。Y=22+0.03X=22+0.03×1000=52人
2、根据转换比率分析法计算,该企业2010年需要增加管理人员( )人。
A. 5
B. 10
C. 20
D. 25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点转换比率分析法的计算。题干说明“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名”,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1 500万元,2009年的销售额1000万元,所以销售额将增加500万元, 根据题意,需要总增加40人。由于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5:2,即管理人员占1/8,所以该企业2010年需要增加管理人员40×1/8=5人。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1、人员核查法
通过对现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在各职位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核查,确切掌握人力资源拥有量及其利用潜力,在此基础上评价当前不同种类员工的供应情况,确定晋升和岗位轮换的人选,确定员工特定的培训和发展项目的需求,帮助员工确定职业开发计划与职业设计。
2、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某一职务可能的人员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估计。主要适用于对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供给预测。
其中:B= D+J
内部人力资源供给= A+E+C-D-F-H-G
3、马尔可夫模型法
用来预测具有时间间隔的时间点上,各类人员分布状况的方法。该方法的思路是,找出企业过去在某两个职位或岗位之间的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推测未来企业中这些职务或岗位的人员状况。
表A
职务 | 人员调动概率 | ||||
高层领导 | 部门领导 | 业务主管 | 业务员 | 离职率 | |
高层领导 | 0.8 | 0.2 | |||
部门领导 | 0.1 | 0.7 | 0.2 | ||
业务主管 | 0.05 | 0.8 | 0.05 | 0.1 | |
业务员 | 0.15 | 0.65 | 0.2 |
例如:业务员平均有65%留在企业内,15%晋升为业务主管,20%离职。
部门领导有10%晋升为高层领导,70%留在企业内,20%离职
表B
职务 | 期初人员数量 | 高层领导 | 部门领导 | 业务主管 | 业务员 | 离职 |
高层领导 | 40 | 32=40×0.8 | 8 | |||
部门领导 | 80 | 8=80×0.1 | 56 | 16 | ||
业务主管 | 120 | 6 | 96 | 6 | 12 | |
业务员 | 160 | 24 | 104 | 32 | ||
预计的人员供应量 | 40=32+8 | 62=56+6 | 120=96+24 | 110=104+6 | 68=8+16+12+32 |
将计划期内每一种职务的人员数量与每一种职务的人员变动概率相乘,然后纵向相加,即得到企业内部未来人力资源的净供给量。
4、影响人力资源外部供给的因素
①本地区的人口总量与人力资源供给率
②本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总体构成
③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率预期
④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供给的供求状况
⑤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⑥职业市场状况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