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重点,正保会计网校经济师频道特别了整理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材的重点考点,希望提前掌握,以备迎接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第三部分 劳动力市场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
(一) 知道、了解
劳动力供给总量首先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劳动力供给质量,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水平
劳动力供给数量,主要取决于人口总量 、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三个因素
1. 人口总量,主要取决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净流人率三个因素
2. 劳动力参与率=(已有工作的人+正在找工作的人)/劳动人口总量
1) 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希望走出家庭,到劳动力市场上去寻找,并实际从事工作的意愿高低
2) 它(16岁为法定最低可工作年龄)主要是指在16岁以上人口中,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所占的百分比
3) 实际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的)与潜在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的总人口)之比
3. 平均周工作时间
1) 一般取决于劳动力需求方提出的具体要求,即雇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决定员工的周工作时间的自主权
2) 劳动者依然可以通过很多决策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周工作小时数
3) 劳动者实际上都是在做出自己的周工作时间决策
4) 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给方在周劳动力供给时间选择方面仍然是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的
5) 周工时数量通常会随企业的经营波动以及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发生变化
劳动力供给曲线显示的是: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意愿与经济刺激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劳动条件和其他非货币因素
劳动力供给弹性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例题:
如果某地区制造工人的市场工资率从2000元/月上升到2500元/月,其劳动力供给总时间上升5%,则此类劳动力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0.4
B.0.25
C.0.2
D.0.1
【答案解析】C 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5%÷[(2500-2000)/2000]=0.2
家庭生产理论的含义
1. 一个家庭会把它生产出来的家庭物品看成是效用的直接来源
2. 把家庭的可能时间分配主要划分为:市场工作时间,家庭生产时间
3. 一个家庭所需要做出的选择,就是多少时间用于市场工作、多少时间用于家庭生产,而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家庭需要按照逻辑回答以下4个问题:
1) 家庭需要消费什么样的家庭物品。——它取决于消费什么样的家庭物品能产生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2) 家庭希望怎样来生产这些家庭物品。——可以划分时间密集型、商品密集型
家庭生产时间与商品或服务(即市场工作时间)存在替代性;决定了家庭物品的生产方式,也就决定了市场工作时间和家庭生产时间之间的比例。
3) 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分配各自在劳动力市场工作、家庭生产方面的时间。即男性和女性在市场工作和家庭生产两种时间用途上应当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4) 此外,哪一方的时间更偏重市场工作,哪方的时间更偏重家庭生产呢?从理论上来看,关于家庭的内部分工决策通常适用于比较优势原理。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当去从事相对效率最高(或者机会成本最小)的那种时间利用方式。他们在不同的生产活动中的效率也是存在差异的。
例题:对下列的晚餐生产方式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自己烹饪——偏向于商品密集型
B.饭店中购买——偏向于商品密集型
C.自己烹饪——偏向于时间密集型
D.饭店中购买——偏向于时间密集型
E.去超市购买现场的净菜,然后回家做简单的加工,介于商品密集型与时间密集型之间
【答案解析】BC
按照家庭生产理论的观点,正确的说法是( )
A.一个家庭的可利用时间主要有两个用途:市场和闲暇
B.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C.夫妻双方之间的劳动力供给决策是一种联合决策
D.家庭产品只能采取时间密集型的方式生产
E.在决定家庭成员的时间用途时,比较优势原理是适用的
【答案解析】BCE一个家庭可利用的时间主要用在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上,所以选项A错误;
家庭产品既可以采取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也可以采用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所以选项D错误。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 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2.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3. 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
1) 它们都对劳动力参与率和劳动力队伍的规模产生影响
2) 如果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它们的强弱对比就会直接影响到失业率的高低(2方面)
3) 总的来说,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比较强,并且占据着主导地位(3个原因)
4. 隐性失业现象
5. 例题: 附加的工人效应体现了( )特点。
A.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
B.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C.劳动力需求的经济周期
D.劳动力需求的生命周期
【答案解析】A 附加的工人效应体现了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特点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
1. 劳动力需求者或厂商的目标也是效用最大化,当然这唯有利润可以体现。
2. 劳动力需求者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利润最大化目标。
3.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是否增加员工取决于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支付工资、增加收益)
从企业的立场来看,这种比较中的主要变量是:增加一个工人所能增加的产出数量。
4. 新增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出被称为劳动力的边际实物产出(MPL),简称“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
——理解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最古老、最著名的经济思想之一,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主题。
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思想:如果把一种生产要素逐渐越来越多地加到数量固定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上去,那么不断增加的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量最终将会下降,甚至会变为零。(普遍、广泛适用)
6. 劳动力——可变要素 资本(或土地)——不变要素
7.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表明:只要其他生产要素(通常指资本)的数量不变,随着在生产中所适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追加的劳动力为总产量所带来的增加量(即他们的边际产出量)会出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直至达到零甚至为负”的规律。边际产出量的最终下降并不是因为新增工人本身技术较差,而是因为随劳动力数量增加,资本相对短缺,生产过程本身无法容纳这么多劳动力。
在长期内,企业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所以,工资率的变化对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变化之和
例题:关于长期劳动力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市场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B.市场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中华 会计网 校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工资率下降必然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D.市场工资率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也可能导致劳动需求的增加
E.工资率变化莫测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更小
【答案解析】ABC 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所以选项D错误。工资率变动在长期中能够比短期中对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选项E错误。
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1. 劳动力边际产出收益(MRPL),简称劳动力边际收益,反应每增加一个工人所带来的收益增量。
2. 与边际产出量的关系:(区别)收益增量——产品增量
(联系)边际收益=边际产出量的价值量,即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出量的货币转化形式
公式:MRPL边际收益=MPL边际产出量·L单位产品价格
3. 典型的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也是劳动力需求曲线(D)
1) 由于失误生产率的边际收益递减必造成收入生产率的边际收益的递减,故形状也反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 其高度取决于决定产出量得所有要素(包括资本、技术等)及产品的价格
3) 这里,边际收益即新增一个工人的收益增量;如果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工资率(W)就是新增一个,工人所产生的成本,又称为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只要将边际收益与成本比较即可
4) 无论工资率如何,利润最大化的雇用水平都是有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上MRPL=W的那一点决定
5) 启示:①短期内,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就是劳动力需求曲线
②工资率与企业愿意雇用的人数(需求)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竞争型企业短期内劳动力需求
曲线就是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的下降的部分
例题: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在决定自己的劳动力需求数量时应遵循的决策原则是( )。
A.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B.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D.劳动力的平均成本小于平均收益
【答案解析】B 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含义
(二) 掌握
一、市场或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 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 劳动者可以在行业和职业间自由流动, 较常见
2) 若本行业的工资率相对于其他行业有所提高,会从其他行业吸引来较多的人来提供服务;
3) 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愿意提供的劳动力供给必然会有所增加;
2. 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 反映的是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
2) 短期内,尽管某一类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工资率上升,但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能增加。由过去而不是现在的经济刺激所决定的,劳动者适应需要有一段时滞
3) 也可能是一个已充分利用了它的劳动力资源的经济社会的劳动力供给情况。在封闭条件下,如果一国的劳动者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即使工资率增加也不可能再增加劳动力供给了
3. 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 可以反映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
2) 可以反映,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劳动力需求者(即单个企业)所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3) 支付市场“通行工资率”Wo,便可雇用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低于这一工资率,它便一个人也
雇不到;支付比Wo更高的工资率固然也可雇到任一数量的劳动力,但并不必要
4) 不可能通过改变工资出价水平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例题:下列关于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时,可以通过改变工资出价水平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B.当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时,劳动力供给总量随工资率上升而不能增加
C.当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时,劳动力供给总量随工资率上升而增加
D. 当劳动者可以在行业和职业间自由流动时,劳动力供给总量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必然会有所增
E. 当劳动者可以在行业和职业间自由流动时,劳动力供给总量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必然会有所减少
【答案解析】BD A不可能通过改变工资出价水平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如图所示:S为劳动力供给曲线,D劳动力需求曲线,S与D相交处A即劳动力市场均衡点 ,W0与E0分别为均衡市场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
例题:关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理论上存在,但在实践中却不一定实现或不一定能够很快实现。
B.当工资率低于均衡点时,这时会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
C.当工资率高于均衡点时,这时会存在劳动力供小于求的现象
D.当工资率高于均衡点时,这时会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
E. 当工资率低于均衡点时,这时会存在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答案解析】ABE
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注意:本节所讲述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市场出清工资的达成,在理论上存在,但在实践中却不一定实现或不一定能够很快实现
原因: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各种阻碍——必须面临摩擦力
1. 劳动力需求方遇到的摩擦力
1) 企业必须支付市场通行工资率,这样才能够雇用到自己需要的全部劳动力
2) 现实中,企业雇用与解雇劳动力的过程都不可能不付出成本
①雇用过程费用举例 ②解雇过程阻碍:a招募/员工的生产率b政府立法
2. 劳动力供给方遇到的摩擦力
1) 劳动力可以零成本地自由流动吗?
2) 劳动者对工资率的反应会非常敏感吗?
3. 劳动收入是最为重要的购买力的来源
4.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工资水平并非唯一因素,还有福利、交通、企业所在地、能否满足对家庭的照顾等
5.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
1) 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则市场工资率就会趋于下降,这是不以劳动者方面的意志为转移的;
2) 在现实中,却存在明显的所谓工资刚性或工资黏性现象,即劳动者很不愿意接受工资水平的下降。大多数企业不会轻易削减工资,即使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的供给超过劳动力需求的情况。
6. 总之,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双方都会发现,改变自己的劳动力供求行为实际上会产生很多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被视为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摩擦”的一些摩擦力。
(三) 运用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1. 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
2. 这一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表明:
1) 在某一工资率水平(图中为W0)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2) 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 工资率变化,劳动者最终是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还是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要取决于何种效应的力量更大
3. 例题:在其他条件不变动的情况下,( )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A.非劳动收入的增加
B.劳动收入的增加
C.工资水平的下降
D.工资水平的上升
【答案解析】A在其他条件不变动的情况下,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工资率提高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 )。
A.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B.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
C.劳动力供给人数减少
D.劳动力供给人数增加
【答案解析】A 工资率提高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关于替代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资率降低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
B.工资率比较高的时候,替代效应的力度大于收入效应
C.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
D.替代效应的作用力度比收入效应要大一些,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答案解析】C A工资率的提高,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B工资率比较高的时候,替代效应的力度大于收入效应 D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二、通常情况下,工资率的上升总是会带来劳动力供给量的增长,因而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一般为正
1. 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1,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2. 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1,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3. 当工时变动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相同时,称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4. 当工资率变动可能不会带来劳动工时的任何变动,便可认为劳动力供给弹性为零,即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在图形上表现为垂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5. 在某工资率下劳动需求者可获得任意数量的劳动力,此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可被视为无穷大,供给曲线具有无限弹性,在图形上表现为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三、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 生命周期中的生产率与工时
1) 人们在一生当中是在不断调整自己在市场上的劳动供给时间的(低—高—低)
前提:我们的上述模型是假设工资率在一生当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劳动者能够预期到的。
2) 假定:劳动者的家庭生产率随年龄增长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在预期终生财富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在面临能预期到的工资增长时,必然会增加自己的劳动力供给。所以,这可以预期到的工资率增长所带来的只有替代效应。
3) 市场工资率高时,劳动力供给水平也较高,反之则较低。如:中年——较多的时间用于从事有酬工作
刚成年——大部分时间用于接受正规教育 晚年——彻底退休或部分退休
4) 时间密集型的闲暇活动消费通常主要发生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阶段以及晚年阶段。
2. 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动:总体趋势
1) 这种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变化并不仅仅指工时数量的变化,同时还涉及是否参与、何时参与以及何时退出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决策,这就是劳动力参与率问题。
2) 趋势1:国际劳动力市场上最为剧烈的变化就是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大幅度上升。
就任何一年来看,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都低于单身女性,但从长期趋势看,已婚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上升幅度最大的。
3) 趋势2:男性尤其是青年和老年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出现了下降。
3.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发达国家的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基本上是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2) 我们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已婚女性的劳动力供给行为实际上是与丈夫的劳动力供给决策联合做出的,丈夫的收入能力越强,已婚女性的劳动力供给动机就越弱。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是随着丈夫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只考虑丈夫的收入对妻子的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影响。
3) 事实上,导致女性尤其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大幅度上升的因素:
女性的性对工资率上升。(主要原因: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在总体上提高)——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女性对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偏好和态度发生了改变。
(①女权运动②反歧视法或同工同酬法③女性受教育水平④社会对女性工作的态度发生变化)
家庭生产活动的生产率提高。(家用电器、超市、互联网)
出生率的下降。(重返劳动力市场提前、可能性更大)
离婚率的上升。(婚姻的不稳定性、离婚成本下降)
工作机会的增加。(工作岗位增多、工作性质灵活——高推出<孩子的教育、丈夫收入上涨>)
4. 老年人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总的说来,劳动者的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工资率和养老金两方面。
1) 首先,老年人的工资率与过去比是在不断提高的,(会带来的)
a. 工资率的上升既有可能带来收入效应,也有可能带来替代效应
b. 若替代效应大于收人效应,则老年劳动者的退休年限会延长,反之,退休年龄则会提前
c. 对老年人而言,收入效应通常是明显地压过替代效应
d. 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下降也使得他们的无差异曲线变得更为陡峭,即闲暇的重要性逐渐上升
所以,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在适当的时间退休,而不是继续工作很长的时间
2) 其次,养老金福利上升对于退休年龄的影响却完全不同。
a. 养老金福利的增加会导致提前退休时的收入大大提高
b. 对于那些永远也不退休的人来说,养老金福利的变化对于他们未来的收人流的价值是没有影响的。
c. 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只不过作用的方向一样的。(提前退休)①养老金福利的上涨——获得一笔非劳动收入——纯的收入效应,从而引导他们提前退休。②养老金福利的上升——降低了退休的成本或闲暇的价格(即继续工作所可能获得的净工资率),替代效应会进一步鼓励劳动者提前退休。
所以,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无疑会促进工人的提前退休。
3) 在实践中
a. 由于很多国家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在扩大,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且社会保障福利的实际上升速度超过了工资,这些都强化了尽快退休的吸引力。
b. 私人养老金计划的普及和水平不断提高也进一步加剧了尽快退休,随着参加私人养老金计划的老年劳动者的比例不断增大,对劳动者提前退休的刺激也进一步增强。
c. 许多养老金计划都有一些鼓励劳动者在某一特定年龄退休的做法。
n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η)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1%所引起此种劳动力的需求量(L)发生变化的百分比。公式: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L/L)/ (△W/W)
三种情况: ①富有弹性(需求曲线):/η/〉1时,W上升1%,L下降幅度大于1%
②缺乏弹性(需求曲线):/η/〈1时,W上升1%,L下降幅度小于1%
③单位弹性(需求曲线):/η/=1时,W上升1%,L下降幅度同样是1%
结论:①需求曲线富有弹性: W上升时,L下降的速度超过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劳动力的工资总量
(工资率×劳动力需求总水平或总就业量)下降;反之——
②需求曲线缺乏弹性: W上升时,L减少的速度慢于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劳动力的工资总量
(工资率×劳动力需求总水平或总就业量)上升;反之——
③需求曲线单位弹性:无论W上升还是下降,L在相反方向变动的速度都与工资率变化的速度相同,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例题:一国的平均工资率从10元/小时上升到15元/小时,该国总的劳动工时供给数量上升了50%,则该国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单位弹性的
D.无弹性的
【答案解析】C该国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是(15-10)÷10=50%,其等于该国的工时变动百分比,即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1,所以应该是劳动力供给曲线单位弹性。
四、派生需求定理,“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1. 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被归纳成四条:
1) 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越大
2) 要素替代的难易度,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4) 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做占的比重,劳动力成本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例题:根据派生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 ),则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越高。
A.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越容易
B.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越困难
C.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D.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小
E.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
【答案解析】ACE
2. 应用:
1) 帮助对“工资率变动在长期中比短期中随企业劳动力需求产生更大的影响”的理解
2) 解释“市场经济下,与工会有关的一些现象”
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对企业施加影响,目标多元化;但是,“努力提高会员的工资”同时“增加工作的保障性”无疑是两个最重要的目标
工会的硬性讲必然导致会员就业量出现大幅度下降
——预测:①需求曲线无弹性地的市场上,工会能赢得更大的工资增长
②工会将努力降低成员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
③工会将首选在需求曲线无弹性地的市场上组织工会
五、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1%所引起的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的值是正还是负有着不同的意义
1) 如果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增加,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替代关系
2) 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减少,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互补关系
2. 两种劳动力之间是总替代关系还是总互补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中哪一个对另外一种劳动力的需求的影响更大
例题:如果青年劳动力的工资率上涨1%导致中年劳动力的就业量下降0.5%,则青年与中年劳动力之间存在( )。
A.总互补关系
B.总替代关系
C.互补关系
D.替代关系
【答案解析】C 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减少,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互补关系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