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管理
第二章 财务战略和预算
知识点二、经营预算
经营预算的构成
财务预算包括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一般从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开始,然后编制财务预算。
一、经营预算的构成——业务预算
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二、经营预算的方法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按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
类型 | 含义 | 适用 |
固定预算 | 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某一既定业务量水平作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 业务量水平较为稳定的企业 |
弹性预算 | 又称动态预算,是在按照成本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的预算。 | 适应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主要是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具体包括公式法(编制简化)和列表法(直观) |
▲补充:按成本习性(成本或费用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保持不变的成本或费用。但是单位业务量的固定成本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降低。
(2)变动成本指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或费用。变动成本在单位业务量上则是一个固定数。
(3)混合成本同时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
(二)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按选择预算期的时间特征
方法 | 含义 | 特点 |
定期预算 | 以固定的预算期间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 缺点: 1.预算数字准确性差 2.易导致预算执行者的短期行为 3.灵活性差。 |
滚动预算 |
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 | 优点: 1.预算保持连续性; 2.预算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 |
(三)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按编制预算出发点的特征
含义 | 特点 | |
增量预算 | 指以预算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业务量水平及有关成本的变动,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 1.前提: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必须的,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 2.缺点 (1)可能造成预算上的浪费。 (2)降低积极性,不利于长远发展 |
零基预算 | 编制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分析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的一种方法。 | 优点: 1.不受前期成本费用项目和水平的限制; 2.能够调动各方面节约费用的积极性 |
三、经营预算的编制(熟悉)
(一)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指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利润确定的预计销售量、销售单价和销售收入等参数编制的,用于规划预算期销售活动的一种业务预算。
预算期收回的现金收入=预算期收回的上期赊销的应收账款+预算期销售本期收回的现金
(二)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是规划预算期生产规模而编制的一种业务预算,它是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的。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注:生产预算只有实物量指标,没有价值量指标。
预算期生产量 = 预算期销售量 + 预算期期末产品存货 - 预算期期初产品存货
(三)直接材料预算
材料采购预算是为了规划预算期材料消耗情况及采购活动而编制的,用于反映预算期各种材料消耗量、采购量、材料消耗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等计划信息的一种业务预算。
预算期生产耗用数量=预算期产品生产量×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预算期采购数量=预算期生产耗用数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预算期支付直接材料的现金支出=预算期支付上期赊购的应付账款+预算期支付本期购买材料现金
▲总结:预计生产量和预计采购数量的计算: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预计采购数量=预计产品生产量×单位产品材料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四)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是一种既反映预算期内人工工时消耗水平,又规划人工成本开支的业务预算。
都需要使用现金支付。
直接人工的现金支出=生产量×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工资
(五)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是指反映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一切不能直接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间接制造费用的预算。(现金支出不包括折旧)
制造费用的现金支出=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折旧=生产量×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费用率+管理人员工资
(六)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各种产品生产成本水平的一种业务预算。(料工费的合计)
销售成本=年初存货成本+生产成本-年末存货成本
(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不包括折旧等未付现的费用)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