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年报精读之九:财政补贴 咋就成了扶贫款?

2004-04-30 14:59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2003年年报显示,上市公司接受政府救济的现象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紧要关头靠政府出手相救的上市公司已经接近20家。这个令人垂涎的“财政补贴”基本上属于黑箱作业,地方政府会不会给,给多少,投资者事前都无从知晓,而且还要看当地政府的“心情”。

    T族公司救命稻草

    在接受政府补贴的公司当中以濒临暂停上市边缘的ST公司唱主角。很明显,关键时刻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已经成为这些T类上市公司的救命稻草,这种情况在今年年报依然如故。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给予财政补贴,的确难得,似乎上市公司又多了一条“生财之道”,可以“不劳而获”。只可惜这个令人唾涎的“财政补贴”基本上属于黑箱作业,地方政府会不会给,给多少,投资者事前都无从知晓,而且还要看当地政府的“心情”,去年有20多家ST公司就靠这财政补贴而一举“扭亏为盈”,逃过退市命运。而部分没有获得财政补贴的ST看来难逃退市厄运,谁叫当地的“父母官”铁石心肠,见“死”不救呢?

    上市公司面临暂停上市,政府出手援救的例子在以往司空见惯。但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可以以此来为今年的年报“贴金”,从而摆脱暂停上市的阴影。*ST宁窖即是一例。该公司2001年、2002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03年前三季度再度亏损3061.79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如果该公司2003年不能实现盈利,将面临暂停上市的命运。虽然此次*ST宁窖喜获2300万元财政补贴,但大股东4亿元欠款目前仅以资产抵偿了4000多万元,因此,*ST宁窖能否摆脱暂停上市的命运仍是未知数。

    明明是有关联的,因为全部都是当地政府在“自扫门前雪”,从未有地方政府“补贴”外省公司,但目前监管部门对“财政补贴”归入上市公司利润一事似乎采取“三不管”的态度,难怪“财政补贴”大行其道,不少公司竞相“效法”。

    ST长控

    该公司的补贴收入包括宜宾市财政局于2003年底给予的一次性财政补贴5900万元、政府发放公司职工生活费256万元和诉讼费45万元,使公司走上了盈亏平衡点。

    ST绵高新

    该公司的补贴收入是德阳市政府为支持公司资产重组于2003年底拨给的一次性财政补贴,使公司在三年亏损的最后一年扭亏。

    ST合成

    该公司曾于1999、2000和2002年连续亏损,2001年的盈利依靠的也是1700万财政补贴。为帮助公司摆脱退市危机,重庆市政府决定自2003年起连续3年每年给予公司4000万元扶持资金,共计12000万元,使其摘牌不成问题。

    ST民百

    公司于2001和2002年两年亏损,由于2002年的补贴前亏损额为6000多万,当年的1000万补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防止退市,兰州市财政局于203年继续发放政府扶持性财政补贴3300万元,终于使公司扭亏为盈。

    ST宁窖

    该项补贴为宁城县政府于年底发放的扶持款。2002年,鉴于三年亏损的年限尚未到达,政府没有进行扶持,公司净亏6个亿,一次亏了个够,降低了2003年的压力。因此,2003年的补贴收入轻易就使公司变成了盈利。

    ST天仪

    该补贴收入是成都市龙泉驿区财政局返还的2002年8-12月及2003年1-10月增值税退税款。该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但实现2003年盈利的除了补贴收入外,更重要的是468万的投资收益。

    ST襄轴

    该公司的补贴收入主要是襄樊政府全额返还土地增值税出口退税和税费返还。ST襄轴已经连续三年亏损,而且没有发生过补贴收入,2003年的补贴收入就成为公司暂时摆脱退市的最大原因。

    ST昆百大

    补贴收入是昆明市政府从2003年开始每年向公司发放2400万元的扶持资金,连续三年共计7200万元。ST昆百大和ST襄轴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前者的补贴将连续三年,至少在这三年内,公司可保无忧。

    三不管地带

    会计制度渐趋严格,基本上堵住了利用关联交易等财务手段大幅拉高利润的途径,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半路杀出的这个“财政补贴”却没有一个政策能管住它。政府对地区经济的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上市公司数作为政府“脸面”政绩、有利于地方政府树立好的投资环境、通过上市公司实现资本市场再融资来拉动地方性投资和地方经济的繁荣、年末保牌等都是上市公司获得财政补贴的历史性因素。

    “补贴收入”是损益表内税前列支的项目,包含国家财政扶持类的补贴、收到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贴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等多种类型。除第三类补贴按照权责发生制可以用应收补贴款科目来计提外,前两种都应该在收到的时候确认为收入。

    有以下几类上市公司经常收到补贴收入:第一类是受到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的上市公司,例如ST公司往往在亏损期快到三年的时候由当地政府给与财政补贴,使其起死回生(目前有8家多ST上市公司直接由补贴收入扭亏);第二种是公用事业公司(水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司和媒体类(中视传媒等)公司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性公司,这类公司在进入行业低谷期的时候由政府对其进行补贴,起到削峰填谷的效果。例如在2003年非典时期,上海航空、北京巴士和大众交通就收到了一次性的补贴。首创股份则常年享受市政府对其水务和高速给予的效益补贴;第三种是被确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或是产品属于三废利用或软件类等可以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的公司,例如用友软件、东软股份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可以予以税收返还,冀东水泥、青松建化等建材类公司则因为利用三废生产水泥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

    第二第三种补贴收入都是比较正常的收入来源。而在第一种情况下,补贴收入往往会成为上市公司的强心针,例如西藏矿业的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比重的3265%,并用这种方法连续两年扭亏。但无论是那种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补贴收入毕竟只能是营养品,不能作为主食。然而,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对补贴收入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有的甚至把它视为唯一的收入来源,这就违背了补贴收入作为非正常损益对公司的作用了。

    事实上,仅仅依靠补贴收入并不是长久之计,由于地方财政的限制和补贴政策的规定性,补贴不可能填补主营业务能力持续下跌产生的“窟窿”。例如,西藏矿业的费用控制和业务能力的持续低下,使报表看上去非常“难看”。投资者毕竟都是理性的,不可能接受长久的障眼法,西藏矿业公布年报后连接下挫就印证了这一点。相比之下,沈阳机床的补贴收入虽然减少了45%,但由于主营业务能力增长很快,每股收益反而比2002年增长了2倍。

    从价值投资的理念出发,投资者还是应当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拨开补贴收入(除了正常的那部分)看到业绩的本质。无论是税收优惠还是财政扶持,所得到的补贴收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都不代表其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很难想象一家本身经营状况存在着严重问题、缺乏造血功能的公司,能依靠政府的扶持长期生存下去。

    应改变会计处理的随意性

    国际会计准则,英国和香港会计准则对于政府补贴收益均要求采用收益法,美国虽无专门的会计准则,但在其有关会计准则中要求采用的也是收益法。采用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一、政府补贴不是来自股东的收入,不应该直接贷记所有者权益,而应在适当的期间确认为收益;二、政府补贴很少是无偿的,企业争取到政府补贴通常要履行附加条件,因此,它们应该确认为收益,并与将来要由补贴来补偿的相关成本相配比;三、如同所得税和其他税费要从收益中开支一样,政府补贴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一种延伸,在利润表中处理是符合逻辑的。

    国内现行制度规定的做法既不完全是收益法也不完全是资本法,而是根据补贴的形式来决定是采用收益法还是采用资本法。对于构成或用于形成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采用资本法核算,计入资本公积;未形成资产需核销的部分,国家允许核销,因而本准则规定采用收益法核算;结余部分按有关规定处理,该上交的上交,该滚存使用的滚存使用等。对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如定额补贴、费用补贴、其他财政扶持性补贴,以及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款等,则采用收益法核算。同时,对于补贴收入的入账口径,也作了详细规定。“企业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1)企业取得的用于补偿企业费用的政府补贴,以及先征后返还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款,应作为冲减相关税费处理。(2)企业取得的定额补贴、其他财政扶持性补贴,以及先征后返的增值税,应作为补贴收入处理。”

    可是实践中,对于政府补贴企业的作账方法随意性却很大。经常是故意把与资产相关还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混淆。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贴,一种方法是将补贴列作递延收益,并按照系统和合理的基础,在资产的使用年限内确认为收益。另一种方法是在确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将补贴额扣除。通过减少折旧费用的方式,在折旧性资产的使用年限内将补贴确认为收益。”即使有些项目采用收益法处理,但不是每一笔都要计入补贴收入的,有些项目是通过冲减相关费用来实现收益的,这样做更能很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此的规定稍有不同,要视补贴是否形成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定,缺乏适用于与股权投资相关的政府补贴的会计处理规定;同时,准则过于注重经济形式,忽略经济实质,此例中此笔补贴与资产相关,却未形成资产,按收益法处理,一次性确认为利润来源,从而否认了产生于该项资产的政府补贴与该项资产的相配比性。这种职业判断差异的存在,我们也可以在AB股上市公司中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差异中窥见一斑。

    另外,有些上市公司把政府补贴直接列入净利润是不妥的,因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1号)的规定,“企业取得国家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企业取得补贴收入,必须首先明确该项收入的性质,并提供相关的免税证明文件及资料,否则一律视为应税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对于政府补贴,一是要对实践中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的随意性进行及时纠正,这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有较高的执业水准;二是尽快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对细节性实务作出处理规定,使其更加适应现实情况,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准则的漏洞进行利润操纵。

    投资者如何通过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来看政府补贴的实质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报表分析是一种比较分析,横向与同类公司比,纵向与历史业绩比。在横向比较时,要看这种优惠是否具有行业普遍性,如果具有行业普遍性,则对横向的比较没有影响,如果只是特定这个公司取得了这种优惠,那么首先要采取扣除法,从报表中扣除这一项收入,之后才能去评价正常情况下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在纵向比较时,要看这种优惠是否具有连续性,如果仅仅是不确定的偶尔情况,那么在纵向比较时也应该采取扣除法,从而评价公司正常情况下的经营业绩。扣除法是第一步。

    当然,单纯的扣除法是片面的,同时还要进行政策分析,看政府让利是一种稳定的政策变更还是一种单纯的短期行为。如果政策的重要调整是长期战略性调整,那么对上市公司的积极影响将是长期的,否则,就是短期的。存在长期影响时,在进行纵向比较时就可以不采取扣除法。

    采取扣除法时还要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政府让利本身对上市公司生产与经营的影响,如果政府让利能够改变一个公司的长期资产结构,比如负债比例、现金流状况,而这种资产结构正是该公司前期的缺陷所在,从而短期行为也能起到长期效果,则评价可以相对积极。但是,政府让利只是在表面上改变了报表数据,长期中改善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只不过是延缓了矛盾出现的时间,这类上市公司投资者是需要警惕的,尤其是一些濒临退市的企业。

    如果从跟踪判断的角度,可以通过政府让利来评价一个公司的“扶持价值”,通过让利前后公司资产收益率的比较可以得出比较直观的结论,如果一个公司获得政府让利之后其资产收益率仍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是不值得长期关注的,至少在效率方面是低下的。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