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县级政府采购的七大病症
我国从1995年开始引入政府采购制度,到2003年《政府采购法》的正式颁布实施,短短的8年时间,政府采购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已形成了方兴未艾之势。然而,作为占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县级政府采购工作却步履维艰、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国政府采购工作的发展。
一、县级政府采购存在的病症
由于地方财力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基本上呈现了中央、省级较强,市级次之,县级最差的格局。从目前县级政府采购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看,存在的主要病症有八个,分别是:
(一)观念滞后,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政府采购虽然从产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对于我国县级地区来说,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政府采购就是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于政府购买行为",同时,对于公平交易与效率、政府采购与财政改革、政府采购与财政预算编制及财政资金的拨付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这些都为县级政府采购工作的稳步推进造成了障碍。
(二)重节支、轻规范。
在县级政府采购行为中,只片面地注重节约资金,而忽视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一关键内容,致使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拼命压价、恶性竞争的不良行为,使政府采购行为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压价行为。由于成本效益观的扭曲,致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使政府采购制度真正成为严控支出、规范政府行为的"杀手锏".同时,由于思想认识的原因所导致的政策宣传不到位、配套制度不完善,再加上各部门对此项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给政府采购的推行带来重重困难。
(三)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监督。
现在大多数的县级地区都实行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采、办不分,尤其是与财政未能彻底脱钩,人、财、物都受财政制约,所以从管理体制上也形成了既当 "裁判员"又当 "运动员"的局面。
(四)采购规模偏小,市场发育不全。
对于县级财政来说,财力薄弱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逼迫着县级政府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来节支,从根本上规范支出行为;另一方面,县级财政多是"吃饭财政",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十分有限,制约着政府采购的规模。诸如工程类、服务类采购实施的力度不大,占比偏小。同时,政府采购资金主要涉及财政预算内外拨款部分,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的采购仍然缺乏强有力的约束。这些都与真正意义的政府采购相差甚远。县级政府采购工作由于采购量小、数量有限,导致了公开招标供应商参与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1、由于县级政府采购市场发育不健全,商品物资不丰富,物流不畅通,市场信息不全,对货物、工程及服务的潜在供应商偏少,有的采购项目本地很少或根本没有商家经营,采购机关很难从竞争中优中选优,使得政府采购制度固有的竞争、公平、效益等优越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2、同时地方保护主义与行政干预不同程度的存在,又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政府采购统一市场的形成。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更是无从谈起。
(五)管理"中间大、两头小",采购程序欠规范。
制度和程序在政府采购工作中是相辅相承、互相作用两个重要环节。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县级政府采购"中间大、两头小"的管理格局,即:县级政府采购制度设计中侧重于招投标过程,而在事前忽略了标讯的发布、供应商资质的预审和采购招标标书制作,在事后缺少对验收工作的严格把关和政府采购效益的综合评价。
(六)信息流通不畅。
尽管政府采购工作已能够借助于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传输系统进行信息的采集,但在县级地区信息相对闭塞,而且信息渠道有限,要充分地对各投标供应商的资质、经营业绩、售后服务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则十分困难。由于政府采购条块分割,使信息难以实现共享,标讯的发布范围有限、商品信息获得不充分,信息更新速度缓慢,这些都影响了县级地区政府采购工作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各部门对政府采购这一新制度运作流程、效果意义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不准确二不及时、缺乏针对性,结果使得外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种种误解长期难以得到根本消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采购的进一步推进。
(七)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政府采购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当前各级政府采购部门遇到的通病,而在县级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县级政府采购机构人员大多为财政人员,只熟悉财政财务管理,而对政府采购过程的涉及到的商品鉴定知识、商品采购技巧、法律知识等不是十分专业。有个别技术性较强的采购项目,不仅在政府采购机构中找不到专业技术人员,就在全县也难以找到真正的专家。
一、县级政府采购存在的病症
由于地方财力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基本上呈现了中央、省级较强,市级次之,县级最差的格局。从目前县级政府采购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看,存在的主要病症有八个,分别是:
(一)观念滞后,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政府采购虽然从产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对于我国县级地区来说,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政府采购就是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于政府购买行为",同时,对于公平交易与效率、政府采购与财政改革、政府采购与财政预算编制及财政资金的拨付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这些都为县级政府采购工作的稳步推进造成了障碍。
(二)重节支、轻规范。
在县级政府采购行为中,只片面地注重节约资金,而忽视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一关键内容,致使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拼命压价、恶性竞争的不良行为,使政府采购行为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压价行为。由于成本效益观的扭曲,致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使政府采购制度真正成为严控支出、规范政府行为的"杀手锏".同时,由于思想认识的原因所导致的政策宣传不到位、配套制度不完善,再加上各部门对此项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给政府采购的推行带来重重困难。
(三)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监督。
现在大多数的县级地区都实行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采、办不分,尤其是与财政未能彻底脱钩,人、财、物都受财政制约,所以从管理体制上也形成了既当 "裁判员"又当 "运动员"的局面。
(四)采购规模偏小,市场发育不全。
对于县级财政来说,财力薄弱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逼迫着县级政府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来节支,从根本上规范支出行为;另一方面,县级财政多是"吃饭财政",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十分有限,制约着政府采购的规模。诸如工程类、服务类采购实施的力度不大,占比偏小。同时,政府采购资金主要涉及财政预算内外拨款部分,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的采购仍然缺乏强有力的约束。这些都与真正意义的政府采购相差甚远。县级政府采购工作由于采购量小、数量有限,导致了公开招标供应商参与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1、由于县级政府采购市场发育不健全,商品物资不丰富,物流不畅通,市场信息不全,对货物、工程及服务的潜在供应商偏少,有的采购项目本地很少或根本没有商家经营,采购机关很难从竞争中优中选优,使得政府采购制度固有的竞争、公平、效益等优越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2、同时地方保护主义与行政干预不同程度的存在,又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政府采购统一市场的形成。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更是无从谈起。
(五)管理"中间大、两头小",采购程序欠规范。
制度和程序在政府采购工作中是相辅相承、互相作用两个重要环节。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县级政府采购"中间大、两头小"的管理格局,即:县级政府采购制度设计中侧重于招投标过程,而在事前忽略了标讯的发布、供应商资质的预审和采购招标标书制作,在事后缺少对验收工作的严格把关和政府采购效益的综合评价。
(六)信息流通不畅。
尽管政府采购工作已能够借助于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传输系统进行信息的采集,但在县级地区信息相对闭塞,而且信息渠道有限,要充分地对各投标供应商的资质、经营业绩、售后服务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则十分困难。由于政府采购条块分割,使信息难以实现共享,标讯的发布范围有限、商品信息获得不充分,信息更新速度缓慢,这些都影响了县级地区政府采购工作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各部门对政府采购这一新制度运作流程、效果意义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不准确二不及时、缺乏针对性,结果使得外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种种误解长期难以得到根本消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采购的进一步推进。
(七)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政府采购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当前各级政府采购部门遇到的通病,而在县级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县级政府采购机构人员大多为财政人员,只熟悉财政财务管理,而对政府采购过程的涉及到的商品鉴定知识、商品采购技巧、法律知识等不是十分专业。有个别技术性较强的采购项目,不仅在政府采购机构中找不到专业技术人员,就在全县也难以找到真正的专家。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