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采访中,不少农民代表向记者反映,农民的税费负担是降下来了,而得到的实惠却让农资涨价等其他因素“吃”光了。
陕西省黄龙县八家梁村村支书乔占山代表说,去年温总理在向人大作报告时承诺5年内在全国免征农业税,今年又将这一期限缩短为3年。陕北延安的农民走在了全国和全省的前头,2004年就全部免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过去,我们八家梁村每人每年平均负担农业税54元,现在如果按照一家9口人计算,全年减免的农业税就有近500元,这笔钱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数目不少。
但乔占山代表也谈到,2004年他们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是这些年来收入最高的一年。可是仔细算来一年到头真正落到农民手里的实惠并不多,让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他说,免征农业税后,每亩地平均11元~12元的农业税不用缴了,但农民要想获得好收成,一年起码要在每亩地上施化肥3袋~4袋。在2004年的农忙季节,平均每袋化肥涨了10多元,农民到手的实惠所剩无几。可是现在农民种地就得依靠化肥,不用化肥粮食产量就下降,为了得到好收成,农民只能忍痛购买高价化肥。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下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将再次受到打击。
乔占山代表反映的事实并不仅仅是个别地区的个别情况。记者了解到,根据对全国110个粮棉主产县(市)的化肥价格监测,仅2004年11月份,国产尿素的平均零售价格就比前月上涨1.68%;而与2003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近24个百分点。此外,当月碳酸氢铵的零售价格比前一月上涨了3.85%,比上年同期上涨28.57%.我国大部分地区在11月正处于农闲季节,而化肥市场却在农闲季节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态势,这种情况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
与出产优质核桃和苹果的陕北农村相比,福建省的闽北地区由于山地丘陵密布,可用耕地数量十分有限。而就在地处闽北的建阳市,这里却曾是上世纪70年代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的徐承云代表对记者说,马坑是一个仅有1500多口人的小山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由于地理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村里没有什么企业和经济增长点,农民完全依靠种植水稻和开发林地维持生计。
“去年国家和省里出台政策,免征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徐承云代表接着说,过去,马坑村的农民平均每人每年要缴纳农业税20多元,免征农业税后,相当于给每个农民增加了20多元的收入,这点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农民来说却是很实在的。
徐承云代表也向记者表达了他对农资价格上涨的担忧。他说,在来北京之前,就有很多农民托他向中央反映,虽然中央的减免税政策让农民增收减负得到了实惠,但飞涨的农资价格却再次让农民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两项比较起来,农民只剩下微薄的小利。
徐承云代表说,农民对收入和支出的每一分钱都算得非常仔细,他们盼望有关部门能想办法早日让农资价格降下来,别在减免税费的好政策暖了农民的心后,又让飞涨的农资价格凉了农民的心。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维忠代表说,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加大,种子、化肥、农药等企业和经销商不断抬高价格。就拿“二胺”来说,去年春播时只有70多元,追肥时涨到130元。国家发给农民的补贴和免掉的农业税,全都“转移”给了生产资料的企业和经销商,农民没有得到太多实惠,有的农民甚至还会亏本。
王维忠等代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农资市场价格进行严格限制,制定调控政策,限价销售。工商等部门应制定专营办法,并与质量监督部门把好质量关,打击制假、售假、欺诈和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农民从政策中得到的实惠被高涨的农资价格“吃掉”。
农村代表的忧心事:农资涨价“吃掉”免税实惠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