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国税总局、国家发改委等正在研究非典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并着手制订相关财税政策;国务院紧急动用“预算预备费”资金;国内财政收入增长中90%靠经济增长拉动,专家认为非典对今年财政收入影响6月才会逐渐显现。
一方面,一场建国以来最大的抗击疫病行动正在全面展开,同时,在非典威胁下首当其冲的国内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和企业,盼望着能早点享受到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
“现在商店开一天赔一天,每天营业额还不够缴纳店面租金、水电费的,还得发给员工工资补贴。”坐落在北京繁华商业街上的一家名牌专卖店店主把政府的财税优惠政策看作“救命稻草”,他说,“如果能减一些租金、水电费、营业税,商店至少还有继续开门的理由。”
《财经时报》获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正在研究非典疫情对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着手制订相关财税政策。本周五5月9日晚本报截稿时获悉,国务院已明确表态: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娱乐、餐饮、旅店、民航、旅游、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等行业,自今年5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财政部同一天宣布,对上述行业减免15项政府性基金,而且年内不再出台新的基金。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紧急启动税费减免和补贴计划,专家认为,这很有可能发展成全国范围内的税费减免和补贴计划。如此多层次、全国性的减免费税政策的拟定还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
政策减免救急
实际上,从4月非典肆虐愈加猖獗以来,要求政府“对在疫情冲击中最易受损的行业施以援手”的呼声日渐高涨。餐饮、娱乐、商贸和旅游行业纷纷向政府申请给予更宽松的信贷政策和税收优惠,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疫情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主要还限于旅游、娱乐、餐饮等第三产业范畴。实际上,为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第三产业的经营品种、经营时间与交易内容都受到了行政干预。而这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很多,维持这些行业的生存,实际也是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过去一个月内,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先后出台了4项优惠政策:中国国内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向SARS防治工作的捐赠,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对处于一线的医务和防疫工作者的特殊临时性工作补助等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境外捐赠的防治非典防护用品、诊断设备、治疗和监护设备以及救护车、防疫车和消毒车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北京市的个体工商户免收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经营蔬菜的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此前,北京市决定在疫情时期,对继续营运的出租汽车司机减半收取承包费,减征营业税等。
《财经时报》从北京市财政局获悉,市政府还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酒店、餐饮、商贸等旅游服务性企业,暂缓或减半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税收优惠政策也在制订中。
国内其他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如广东、山西、河南等地的一些城市也采取类似行动,将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部门和行业实行补贴制度,包括降低电费、水费、租金等,并适当减税。
记者获悉,深圳市已于上月底出台10条措施,包括减免大型商业性旅游景区3个月的土地使用费,对酒店、旅游景点、大型饮食企业给予用电补贴,对旅行社实行特别临时补贴;并允许有困难的旅游景点、旅行社及饮食业企业,申请缓交税款。
目前疫情并不严重的上海市,本周三(5月8日)紧急出台12项“救市政策”:至少在今年5、6、7三个月,给予因生产政府指定的防治非典用品和药品而造成政策性亏损的企业适当补贴;取消向旅馆业征收的地方社会事业建设费,对公交车辆暂免征收养路费和道路通行费;对出租汽车、民航、旅游饭店、旅行社等,通过非典防治专项资金予以补贴;给予农业出口企业出口退税贷款贴息政策;对旅游、餐饮、娱乐业受非典影响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给予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支持。
江浙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如绍兴、杭州等,市政府在划拨非典防治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对旅游、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等行业减免税费,市级财政收入因此减少的规模都在1亿元以上。
不同于香港“救市”
通过经济调节方式遏制疫情的传播,财税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事实上,减税已经成为各国面对非典的应急措施。
4月23日,经济遭受非典沉重打击的香港推出8项救市措施,涉及金额约118亿港元,其中大部分为减免税费的措施,例如,为各公共屋内的大部分商铺及政府管理物业的租户减免租金30%~50%,为期一季,补助约达10.9亿港元;为纳税人退还2001年度部分薪俸税,共达23亿元。
新加坡也公布了经济援助配套措施,如给旅游、零售、酒店及餐饮业的商家更多地产税回扣,政府帮助相关中小型企业获得过渡性贷款以解决短期现金周转问题,出租汽车司机获得一年高达2000新元的燃油税回扣等。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在考虑利用减税和降低利率来减少运营成本。
这些减免税费措施,将切实降低市民负担和企业经营成本,返税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提振当地经济。
至于中国内地目前态势,财政部科学研究所专家认为,很有可能发展成全国范围内的税费减免和补贴计划,这还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当然,这种税费减免和补贴将以地方财政为主,减免的也多是一些行政性收费——因为减免行政性收费是在地方政府权限下的,他们可以依据经济发展情况快速做出决定。
依据迄今各地已经出台的减免税费政策和有关数据看,专家认为,这对2003年财政收入的影响“并不会太大”。以北京为例,据估计,减免个体工商户的税费大概在1亿元,再加上出租车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税费减免规模大概十几亿元,若持续时间长也不过几十亿元。但是,对于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城市,大量减免税费的影响就可能比较大。他们或者只能放弃减免计划,或者依靠中央财政拨款。
影响税收因素
对于非典对税收的影响,专家认为目前还很难预测。“问题的关键是疫情何时能得到有效控制。短期看,非典对税收造成的影响也要等到6月才能显现出来”。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近期在北京、河南、山东税务系统调研时表示,“近两个月来,国内航空业、旅游业、餐饮服务业以及有些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等都已经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税收收入。以上所讲的一些产业受损,首先影响的是营业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官员告诉《财经时报》,2002年国内财政收入增长的10多个百分点中,90%左右是依靠经济增长拉动的,这主要得益于出口和投资高速增长拉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回升。2003年年初,原国家计委预测,今年的税收政策调整将对财税增收产生负面影响,加大税收征管对财税增收的作用也在减弱,财税增收将更主要地依靠经济增长因素拉动。
他指出,目前非典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消费方面,旅游、会展、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娱乐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过这些行业对经济的贡献还没有达到足以影响全局的程度。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财税增收的动力也大部分来自第二产业。
但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围绕旅游服务业发展起来的航空、旅店、餐饮、零售等行业有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非典影响的“重灾区”。这些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02年为20%。
他告诉记者,正因为税收与经济增长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国家正在寻找一个财税政策的平衡点,既要给予一定优惠,稳定市场,维护市场秩序,更要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重提财政政策
救治非典病患和防疫需要各级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而且如果下半年疫情造成国内经济下滑,那么还需要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
过去一个月,中央财政已经支出9亿元资金用于防治非典,地方财政也已有超过50亿元的资金到位。中央财政还预拨1亿元用于香港购置防治非典的物资。
据悉,这些资金都是从各级财政预算预备费内支出的。“预算预备费”属预算内支出,一般占该年度本级财政收入的1%~5%,主要用于财政预算中不可预测突发事件的重大支出。中央财政总预算预备费只能由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总理亲自调拨,各级财政总预算预备费用则由各级政府最高权力部门掌控。
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用于疫情的财政支出很大程度上将通过挤占其他财政支出项目的方式实现,也许会对各地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专家和政府官员也认为,“现在看来问题还不算大”。因为从今年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政府财政压力正在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有所缓解: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6.7%,远高于全年8.4%的增长目标。由于政府支出增长仍控制在双位数以下,因此扭转了连续多个季度的赤字局面,出现超过1300亿元盈余。
另一方面,今年国债发行计划只有1400亿元,比去年少了100亿元,而且前几个月政府预算内投资比去年下降了25%~30%,这从某种意义上表明“财政政策在淡出”。
不过,国家发改委官员指出,如果疫情没能及时控制,经济出现下滑,那么中央政府势必将会加大投资,重新启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事实上,近期一些城市已经提出“适度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信贷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以投入拉动需求”等措施。
非典劫难 政府拟定建国以来最大减免税费计划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