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宏观调控措施实施以来,由于决策和监管部门共同出击,目前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局面已得到控制,从5月份开始,新增贷款大幅萎缩,货币增长率大幅回调,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从4月份的19.1%,降至5月份的17.5%、6月份的16.2%和7月份的15.3%;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速度从4月份的20%,降至5月份的18.6%、6月份的16.2%和7月份的15%;6、7月末,M1和M2双双降至17%的调控目标以下。
在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货币政策出现紧缩力度过度的迹象。由于5、6、7月份连续大幅度紧缩货币供给,三个月内,广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3.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5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幅度过大。从企业存款数据看,企业存款正由一季度的同比多增“逆转”为二季度的同比少增。一季度企业存款同比多增284亿元,而二季度则同比少增848亿元;到7月份,企业存款进一步出现下降。企业存款往往被用来衡量企业的资金充裕状况,企业存款增幅的大幅下滑表明了企业资金正变得越来越缺乏。
据报道,5月份以来,企业纷纷反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一些基层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能收的几乎都收了,有些把流动资金贷款挪到在建项目贷款上,浙江一些地区企业为保证生产不得不以10%以上的利率从民间借贷。据国家统计局对3911家重点企业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表明,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以来,约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感到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有所加剧。其中,26.8%的企业感到资金有所紧张,资金缺口在10%以内;16.7%的企业感到资金紧张状况明显加剧,缺口在10%-20%之间;12.5%的企业感到资金严重紧张,缺口在20%以上。对资金紧张状况加剧反映最突出的行业主要是纺织、建材、钢铁、有色、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中资金紧张加剧的企业比例都达到或超过70%.此外,近半数企业反映贷款难度加大,有的反映非常难贷或根本贷不到。
在货币供应量增速快速放缓的同时,信贷投放结构与宏观调控的意图也存在一定矛盾。今年1-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294亿元。从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1-7月对贷款少增量贡献最大的是票据融资,1-7月票据融资同比少增2351亿元,占到贷款少增量的60%;其次短期贷款增加5257亿元,同比少增加1909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7835亿元,同比多增204亿元。用于流动资金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少增较多,用于投资的中长期依然多增。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当前生产;票据融资使用去向不是很明确,但属于中小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贷款收缩首当其冲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及企业正常流动资金贷款,而大企业、大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没有被压缩。
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严控信贷投放的意图是,既要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又不伤及消费需求;既能抑制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等行业的过快投资,又要支持农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但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贷款再向中长期贷款倾斜,不利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企业得不到流动资金的支持,现有的生产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效益必然下降。消费信贷难度上升,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在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物价水平持续回落的情况下,不宜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关键在“适度”两个字,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紧得“过度”。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在9.5%左右,物价涨幅在5%左右,这两者就要求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在15%左右,再加上我们现在货币流动速度每年减慢3-5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的底线应为18%,17%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已相当紧缩。建议17%应看作调节货币供应量增长的一根底线,实际操作中应以18%为调控目标。(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
货币政策紧缩过度 调控可适度放松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