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市场份额被日渐吞食 税改能解苏酒萎缩之困?

2004-12-10 9:17 江南时报 【 】【打印】【我要纠错
    苏酒,作为江苏一个老名牌,然而其声名显赫的历史难以掩饰其江河日下的态势。日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传出消息,曾被众多白酒企业与业内人士指责为苏酒没落的罪魁祸首的税制改革,有望在明年春天取消。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项宏观政策的出台,能否真的将广日益萎缩的江苏白酒从困境中释放出来呢?这是否意味着市民喝上低价高质酒会因此而提前实现呢?

    日渐吞食

    无论是轰轰轰烈烈的苏酒文化节,还是洋河“蓝色旋风”、双沟的“苏酒”,一个个高档白酒秀的粉墨登场,都难以掩饰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苏酒市场在不断萎缩。2004年初,南京最大的连锁超市苏果统计显示,江苏白酒在超市的销量不足十分之一。据分析,在该超市所售白酒中,50元至100元价位基本上被皖酒垄断,口子窖、百年迎驾和皖酒等是最好销的品种。100元至200元之间,仅有双沟2001年开发的苏酒、洋河蓝色经典系列两款酒可以和五粮春、剑南春等相抗衡。200元以上则完全被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1573、水井坊等高档川酒和贵酒垄断。洋河虽说也有300多元的高档酒,却少人问津。

    白酒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消费渠道———楼堂馆所对苏酒的反应也平平。南京新街口一大型餐饮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酒店拥有的20多个品牌白酒中,江苏地产的白酒只有蓝色经典洋河系列,其他的全部是外地品牌。蓝色经典洋河在他们酒店中属于中高档白酒,售价在100元至200元不等,在同等档次价位的白酒中,它的点击率最低。在酒店的酒水消费中,江苏白酒还不到白酒消费总量的3%。

    在川酒、徽酒、鲁酒风起云涌的市场进攻下,苏酒不但难以分身攻城略地,开拓省外市场,恐怕连自家的山头也难以保全。

    税改之累?

    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的“三沟一河”可谓风光无限,在全国白酒十强评选中,双沟连续四年进入十强;洋河连续六年跻身十强。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在国内的名酒行列中,再也难以寻觅到江苏白酒的身影了,苏酒淡出江湖。

    作为国酒品牌的苏酒何以如此一蹶不振呢?

    “税制改革是罪魁祸首。”一位业内人士称,在某种意义上,国家税制的宏观调控是苏酒没落的导火线。

    本世纪初,江苏白酒业在川、鲁、豫等外地酒系的连番进攻下,已呈萎靡之势。“屋漏偏逢连夜雨”。2001年5月,国家对白酒生产企业开始施行从价从量税,并取消原来的外购白酒抵扣政策。该政策的施行把本已低迷的苏酒彻底推进了新的泥潭。2001年,江苏白酒利润直线下滑,利润率下降达25%。

    江苏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丛学年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按照洋河年产量3500万吨白酒计算,2005年5月份之后,企业除了按照企业出厂价缴纳25%的从价税外,还得按照当年酒产量另行缴纳(3500吨×2000×0.5元/500克=3500元)3500万的从量税,企业的利润率一下子被摊薄了。

    据了解,国家出台调整白酒税收政策的目的是“扶优限劣、扶大限小”,旨在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将使相当数量的小型白酒企业自行从市场中淘汰出去,大大提高白酒企业的行业规模化、集中度。

    然而,事与愿违,白酒从价从量税实施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

    内忧外困

    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相比于苏酒的急剧衰落,川酒、鲁酒、徽酒、豫酒税改后,却显得较为生猛,反而在市场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城略地进攻。

    早在2000年,洋河、双沟当年实现利税总额分别为1.38亿元和1.37亿元,分别居中国白酒的第十六位和第十七位;何以仅一年时间,仅凭税改就让苏酒如此不堪。这恐怕与江苏白酒产业结构息息相关。业内有识之士指出,长期以来,江苏酒品的定位在中低档,相比之下,川酒、鲁酒、贵酒的品牌结构较为合理,高、中、低档次处于均衡发展态势。

    丛学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征从量税后,每斤白酒成本直接增加0.5元。一瓶白酒按10元的市场售价计,增加0.5元的成本后,每斤白酒的成本上升5%。而如果一斤白酒售价100元,增加0.5元的成本,影响成本上升仅为0.5%。价格越高,企业每销售一瓶白酒分摊的成本越少。在这次宏观调控中,低价酒受到的冲击最大。苏酒在与川、贵、鲁等名酒的市场竞争中又新增了成本代价。

    川酒的领军人物五粮液江苏市场部一位经理告诉记者,税改之初,川酒也受到冲击,但企业很快调整过来,规避了这种宏观调控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同时,苏酒自身体制僵化,也束缚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江苏酒业协会一位负责人,洋河一高层负责人称,税改只是导火线,真正的原因是苏酒自身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洋河酒通过多年的打拼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上世纪末,在川、鲁、贵、皖等国内诸侯围剿之下,又遭遇了洋酒大举入关,过惯了好日子的洋河酒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白酒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乱了阵脚,营销手段过于单一,只满足于二三级市场的占有率。

    双沟境遇几乎如出一辙,除了保守的作风外,双沟品牌的定位不准也使它在营销中处处受制于人。“不想当元帅的兵绝不会是一个好兵”。苏酒保守市场作风使其在面对强敌入侵时,根本毫无还手之力,酿成了自身的悲剧。分析人士认为。

    寄望新税改!?

    本世纪初,因白酒消费从量税征收,使本已雪上加霜陷入僵局的苏酒能否因该税制的重新调整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呢?

    对于国家要取消从量税政策,丛学年认为,这无疑是利好的消息,企业可以减少成本支出。然而,时隔四年后,该政策的施行在短期内难以奏效。

    据了解,2001年5月,从量税开征后,低价酒首当其冲受到最大的冲击,在此影响下,国内白酒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率,纷纷开始转向高价酒市场,洋河推出了“蓝色经典”,双沟打出了自己的高价酒“苏酒”。在苏酒乃至白酒齐步“高飞”背景下,再取消从价从量税,意义不大,当然,不可能承担把苏酒从困境解救出来的重任。

    从白酒业未来的发展来看,税制不合理仅仅是其病灶之一,不能指望税“治”百病。

    事实上,在冲击白酒高端市场的同时,苏酒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使原本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更趋于不合理。众所周知,高档白酒只处于酒类消费的金字塔的塔顶,仅限于极少数收入较高人群,而对位于塔基和塔中的中低档白酒,普通老百姓才是最主要的消费生力军。

    同时,社会因素也对白酒产业的良性发展有较大的约束,如小酒厂偷税漏税后低价倾销对酒市干扰;假冒白酒对企业品牌的冲击;政府地方保护主义对企业正常的市场营运行为的不合理的干预等等。
相关热词: 税改 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