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引起舆论波澜的因素之一是一份课题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与财税调节》,报告课题的主持人是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日前记者采访了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景明博士,在采访中他多次无奈而谨慎地表示,很多人将这份报告误会成了政策走向,事实上该报告只是科研所的学术科研成果而已。理解有所走偏
白景明表示,其实该报告在今年3月下旬就已经做出,而且该报告并非做给任何部门,也不像一些媒体报道的代表财政部的意见,他表示:“有些人可能误会了,在理解上有点走偏,这不是一个政策走向,这只是一个学术性的探讨性的报告,是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当然,作为财政部的科研所,我们的科研成果都要上报的。”但上报到什么部门,是否如一些猜测所说,已经引起相关决策部门的关注,他表示并不清楚。
同时,关于改革方向已经确定的说法也并非源于该报告的诞生。据记者了解,早在3月中上旬全国政协举行的提案协商办理座谈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就提出,国家将进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税办法,区别不同类别的个人所得,设立一档或多档税率,简化工薪所得税率档次,减轻工薪阶层负担。而报告是在3月下旬完成的。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信息则表明,有关税法的修订可能纳入全国人大的五年立法规划,上月公布的全国人大2003年立法计划中,确定安排审议以及抓紧研究起草的法律草案分别为13件和30件,其中经济法类共计13件,也没有一项与税收相关,可见税改尚未走入今年的立法日程,具体时间表尚未敲定。
对于税法修订压后的原因,据悉为“各方存在争议”。白景明表示,争议的主要方面是起征点的高低,因为决定因素十分多,包括物价因素、收入因素、市场化程度高低等,需要十分深入的调研。除此,多项法律法规的修订和重新起草、整体环境的配套……众多方面都暗示着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改革不会是个轻而易举的过程。
尽管分析和预测表明,个人所得税改革今年“没戏”,但改革本身却是毋庸置疑的。专家认为改革条件已基本具备,方案在今后两三年内出台比较合适。现有标准渐失合理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与财税调节》报告提出:“调整相关税制,改革个人所得税税制,在适度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减少级次、扩大级距并降低税率,特别是3000元~5000元这一区间内的收入应采取低税率政策,因为这一收入区间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界限,税率过高会抑制中国的消费扩张,反过来削弱经济增长。”
事实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税率的呼声早已有之。对此,白景明表示:“以前确实有人也在进行研究,我们从去年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出发点主要是结合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我们的很多观点,如调节分配收入差距,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怎么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我们的很多立论都是围绕着这个说法做出的,也提出了很多措施,这可以算做是和以前研究的一个差别。”
一个学术性质的报告能引起如此关注,而且响应的呼声十分强烈,这多多少少从侧面表明了改革的必要和各方的热盼。目前《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800元起征点的标准是上世纪80年代初设定的,这个数目是当时工薪阶层月收入的10~20倍,主要的缴纳对象是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这一量级的收入能确保他们在当时的中国过上国际中等水平的生活。
对于眼下的工薪阶层而言,最担心的是起征点过低———在沸沸扬扬的讨论中起征点过低的论调遭到普遍“攻击”。
因为今天居民月收入已经突破800元的界限,征税对象由富人扩大为平民,过低的起征点已经侵蚀到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水平。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调查数据表明:2002年,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就业者占52.8%,而在1992年,仅有1%的人收入在800元以上。20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让800元起征点的合理性日渐缺失。目前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有所提高,如北京的实际起征点是1000元,珠海是1400元,深圳高达1700元。专家认为,从技术的层面来看,仅仅停留在讨论起征点的问题上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主要争议是调到多少,什么时候调。
相关热词: 个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