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财政部暂不考虑发行公共卫生国债

2003-5-9 13:37 21世纪经济报道·张志峰 【 】【打印】【我要纠错
  “五一”前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几位学者发表的两份报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题为《“非典”流行对北京市及全国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和《防治“非典”是一场战争,政府必须发挥公共财政作用》的两份报告中,经济学者们指出,国家可考虑发行公共卫生国债,用于“非典”的防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

  有无必要发行卫生国债?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学者赵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应付“非典”危机,必须要发挥中央财政的主导作用。因为地方政府不能发债,而很多地方的财政资金很紧张,如果用地方财政来预防、控制和治疗“非典”,必然要通过挤占其它财政支出的项目来实现,例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当地的经济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中央财政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的作用。

  “当然,发行公共卫生国债只是我们的一个建议,至于具体的品种设计以及发行程序的安排是财政部需要做的工作。”赵忠说。赵忠是上述两篇报告的撰写人之一。

  那么,发行公共卫生债券是否必要和可行?国债问题研究专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袁东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为了应付突发事件而发行国债的先例,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国政府曾发行过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但当时是为了平抑物价,与目前面临的情况是两码事。

  袁东告诉记者,按照正常情况下的国家预算安排,在每年编制财政预算的时候都留有后备预算资金,后备预算资金是用来应付不急之需,应付突发事件的。这次中央财政就设立了20亿元的“非典”防治基金,专门用于防治非典。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后备预算资金是否足够应付开支,如果费用不够,是否需要经过法定预算追加程序,由国务院向人大常委会提出追加预算。因为每年的预算都是要经过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的,如果追加预算必须要经过法定的审核程序。

  据了解,从全球来看,曾出现过多次为应付突发事件而发行国债的情况,最近的一次就是美国财政部在9.11事件发生三个月后,为了对反恐战争进行财政支持而把一种普通的储蓄债券变成战争债券,并命名为“爱国债券”。

  “发行这种特殊项目国债有两重意义,”袁东认为,“首先可以用来应付财政支出的需要,其次有利于树立公众的信心,不一定是为了弥补财政支出,在财政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发行。”对于中国目前有没有发行特殊公共卫生国债的必要,袁东的看法是,这要视国家财政的财力和疫情的情况来定,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可以考虑。但目前国家的财力还没有达到难以承受的地步,通过转移支付可以解决问题,因此暂时没有发行公共卫生国债的必要。

  记者就此向财政部国债司的人士询问此事时,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财政部目前还没有考虑发行特殊项目的国债,将于最近增发的2003年记帐式(一期)国债亦与此无关。

  危机推动财政体制改革

  为了应对这场“非典”危机,中央和地方财政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政府采取的这些举措,海闻等学者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他们同时认为,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这些措施是很多国家在正常情况下的做法,而不是应对紧急情况的非常措施。

  赵忠则认为,在财政部公布的20亿元基金的用途中,对非典患者的救助范围仍然限制在“农村居民”和未参加医疗保障的“城镇非典患者”,其余人群大部分通过医疗保险解决。而实际上应该将救助资金扩展到所有受“非典”影响的人群。

  赵忠同时认为,保险资金对防治“非典”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保险资金赔付的意外事件是一种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大体的赔付金额能通过概率模型计算出来。而“非典”的传染性很强,不同地区、省份的发病概率不一样,很多“非典”疫情严重的地区,当地保险公司的资金压力就会很大,风险难以分摊。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公共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作用。

  对此,袁东博士亦认为,“公共财政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安全建设,这是世界范围内公共财政的发展趋势,而中国以前财政资金大部分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造,此次‘非典’危机可以说是敲响了一个警钟,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