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正在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财税专家、厦门大学副校长邓力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他的看法。
常年从事税收理论研究的邓力平代表在回顾五年来税收的情况时感慨地说:“过去的五年,税收的成绩是辉煌的,可以说,五年税收亮点频闪。例如,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基本框架;提出了‘1+3’治税思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税收收入不断增加;依法治税环境不断完善;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要求的税制改革不断推进;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的税收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等。税收成绩是巨大的,也是来之不易的。”
“特别是在过去五年中,国家成功地实施了宏观调控,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方向与力度,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本届政府最重要的举措,也将成为国内外宏观经济调整理论与实践最成功的案例。”邓力平表示,“在此进程中,税收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例如,从中国国情和具体条件出发制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并没有采用像国外一样发行国债与大幅度减税并行的传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方式,而是在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强化税收征管,增加了税收收入,从财力上保障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而税务部门在落实这一特色财政政策的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在政策执行中,税务部门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地调整与完善政策措施,既考虑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的到位,又注意如何保持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邓力平说:“税务部门在依法治税的框架内,尽量减少企业的负担,采取了在税收上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运作调整,为中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促进经济稳定长期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丰富了宏观财税政策运用的实践。”
邓力平认为,过去五年中,我国税收发展理论与实践是相适应的,出现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例如,提出了构筑符合中国国情的税收制度的基本设想;研究了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后的条件下加快税制改革;分析了如何在现行宏观调控大框架中把握一个适度的税负水平和税收有增有减的力度问题等。在未来的五年里,税收理论工作者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着重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税收发展、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税制自身再完善的问题。
对于今后的税收工作,邓力平充满信心。他说,相信新一届政府一定会按党的十六大与这次“两会”精神,提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在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等各方面做得更好。为此,邓力平也提出了建议:在税收政策方面,在继续保持现有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同时,还要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对税收政策的适应性和创造性,税收与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变动的力度加强研究,如税负调整与支持经济建设、税收导向促进消费需求等;在税制改革方面,要继续以渐进有序、不断创新的姿态稳定地推进某些已经讨论多年或必须加强研究的税种改革,如“两税合并”
与增值税转型问题,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加入WTO后,新情况、新问题对税制的影响将不断呈现,应继续注重推进这方面改革的力度;在税收征管方面,现有的缓解税收信息不对称和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为目标的税收信息化进程要进一步加快,并在依法治税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中发挥金税工程等项目运作效率。
最后,邓力平说:“我作为税收理论工作者,也可以算是税收战线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愿意为我国税收与实践再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作为中国税务报社专家委员会成员,也希望报纸办得更好。”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