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非典”的影响,中国的旅游、交通、餐饮等众多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其中,由于许多国家开始对中国实行各种出入境限制,中国的外贸行业受到损伤在所难免。而随着中央政府及一些地方政府对受“非典”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开始实施减免税费的措施,业已存在多年的外贸方面的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即中国对于企业的出口退税拖欠严重。
以浙江为例,1999年结转到2000年的应退未退税额为47.25亿元,2000年转到2001年的应退未退税额为133.59亿元,2001年转到2002年的应退未退额增至231.5亿元,而2002年结转到2003年应退未退税额已高达408亿元。而全国的这个数字则逾2400亿。国务院专家隆国强表示,出口欠退税问题可能对国家和社会形成系统性风险,解决此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巨大的欠退税直接导致大量外贸企业周转资金短缺,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影响企业正常出口业务,打击了企业出口积极性。
以佛山陶瓷产业来说,由于许多企业上年陶瓷出口的退税还没有完全返还,使陶瓷出口企业面临着出口越多,占用资金越大的情况,而向银行贷款却进一步增加了利息成本,因而企业在出口退税方面遇到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其实,中国的外贸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外贸企业的出口增长支撑了外贸的增长,而外贸的增长支撑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和外贸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出口退税问题的解决,从而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而这可能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外贸和经济的增长。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出口退税还涉及到中国经营环境的信誉,从而最终影响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的速度和效率。有专家说,在出口企业中,有很多是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政府出口退税滞后,已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甚至有人担心,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已占据了中国外贸出口的很大比重,如此大的规模,退税如若不能及时到位,外资企业投诉怎么办?
另外,退税问题极有可能造成新的国家、企业、银行之间的“三角债”,这种相互依赖型的资金链无形中加大了各方面的金融风险,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出口退税对中央财政的危害也不可小觑。本质上说,出口退税制度是一种间接的财政支出,而出口退税的拖欠就是一种隐形财政赤字。随着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加速,这些问题带来的财政与外贸企业之间的矛盾必然加剧,并持续增加财政的风险压力。
就以去年为例,2002年全年出口退税预算指标本来为1000亿元。但是后来的外贸形势发展却使实际退税额大大超出这一数字。仅仅按照一季度646.6亿美元的出口水平,就使出口退税额达到405亿元人民币,而这已经用去了全年预算退税指标的40.5%。如果后来不是采取控制措施,去年的实际退税额将大大超出预算,从而迫使财政赤字大幅提高。
因此,虽然2003年中国中央财政赤字3198亿元的规模仍在可控范围,但是如果把所有这些年累积起来的出口退税全部兑现的话,中央财政的压力可想而知。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承诺的逐渐兑现,一方面,经济增长带来的是出口退税额的继续放大,而不断下调的关税税率却使中央财政的偿还能力不断降低,这两者之间形成的矛盾最终会反映在中央财政赤字的扩大上。
有媒体报道说,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一起积极研究措施,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逐步解决出口退税欠账问题的政策和方案。但是,我们也看到,国家财政部门目前的举措好象并不是放眼于长远,而是把它看作是减轻“非典”对财政负面影响的一种短期行为。
综上所述,就拖欠税额逐年增长的现状来讲,已经绝不仅仅是一个出口企业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整个经济增长,关乎到金融、财政稳定的大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及其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拖欠出口退税危及经济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