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农业税费,减!减!!减!!!

2003-3-11 10:21 国际金融报·李卫玲 【 】【打印】【我要纠错
  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引起各方重视。

  在3月10日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指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即是要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而在“三农”问题上,提出减免农业税费的呼声一直也没有停止。

  农民增收困难

  解析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原因

  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其中一个最突出的原因就是农民来自农业方面的收入增长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陈锡文向记者解释,这主要是两个原因引起的:一个是由于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从农业中增收困难;第二个是城市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变化,在农产品的开支方面下降,也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长困难。

  陈锡文说,造成这样一种特殊情况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城镇化进程滞后,城乡人口的分配不合理,导致购买商品农产品的城市消费群体相对比重太低。在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的43%。同时还要看到去年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降到了14.53%。

  林毅夫委员曾向记者解释过中国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很大的历史演变过程。他说,中国的“三农”问题,和各个不同的阶段有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但1985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快主要靠劳动力转移。如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后来的农民工的出现。但1997年以后,这种现象发生了逆转,生产力普遍过剩。城市企业开工不足,面临城市产品的普遍过剩,乡镇企业有很大的竞争压力,很多都破产。

  因此,就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又回流到农业去,同时造成村、镇、乡普遍高负债。二是农产品生产很多。农产品太多,价格就会降低。增产不增收,劳动力转移又不可能。所以,就造成农民收入停滞,城乡差距更扩大的情形。

  现在的城乡差距为什么比改革开放初期还大?林毅夫说,1978年至1984年,是农民一次性的生产积极性释放。到80年代中期后,城乡差距扩大。当时,虽然劳动力开始往外转移,但当时对农村比较有优势的农产品,比如粮食和棉花的价格还是人为控制。东部在发展,对粮食和棉花需求多,但那些大宗农产品的价格被人为压低。像这样的情景,实际上是农村在补贴城市的发展,中西部在补贴东部的发展。东部越发展,城市越发展,从农村拿的补贴越多,差距就越大。

  尝试“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缺位”遏制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

  中国农产品供过于求也和产品自身的质量有关系。据了解,很多农产品的进口国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在明显提高,而且提高的幅度往往是几十倍,乃至一二百倍。

  陈锡文说,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对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形成了一种遏制。所以,中国要依靠科技进步来不断地提高自身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让它符合进口国的要求。

  陈锡文指出,优质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只有把农产品放在最适宜它生产的地区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生产,才能获得质量最好的农产品,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袁祖亮建议,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等优势,规划并创建一批农业科技产业园,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性举措。

  袁祖亮说,当前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与科技服务“缺位”,已成为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大量的科技人员养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农业科研成果远离农民,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袁祖亮建议,国家可以在中西部的农村进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积极探寻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大减农业税费

  大幅减免农业税费在“两会”呼声渐高

  大幅减免农业税是“两会”上呼声很高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萧灼基3月8日在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现在农业税费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很低。2001年,农业税费只有481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收入15300亿元的3.14%。即使全部免征农业税,国家财政也完全能够承受。

  全国政协委员程顺和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征收农业税,政府要从政策上研究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3月10日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减免农业特产税是必然的趋势。特产税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农产品供求不是很平衡,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制定的。现在农业已经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所以这个问题应该逐步得到解决。

  杜青林说,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他认为,解决特产税的问题不一定齐步走,也不一定非一步到位不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

  财政部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取消农业特产税是趋势,但最快也要在两三年以后。

  据了解,现在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收入很低,但农村各种税费很重。几年来,一些地方实行费改税,取得一定成绩。但有的地方费未减少,税却增加;有的地方一些收费项目取消后又恢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新的收费项目。

  萧灼基强调,当前减少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措施。为此,一要彻底清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二对一些由收费支持的经费开支,要采取措施,减少开支,提供新的经费来源;三要规定清理后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十年不变,明确规定不再设立新的收费项目。

  中国在20个省、市、区实行了税费改革的试点,农民减负一般都在30%以上。但“现在的问题是税费改革发展不平衡”,杜青林说,之所以存在这种不平衡,主要是关系到农村的资金问题。基层普遍存在的“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吃饭的人太多。维持这些人的工资需要相当的资金。

  萧灼基建议,免征农业税后,县级财政所需经费,以2000年为基数,原则上由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一些财政困难的省份,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期待财政支出倾斜

  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适度转向农业

  资料显示,近几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九五”时期为例:1996年为8.82%,1997年为8.30%,1998年为10.69%,1999年为8.23%,2000年为7.75%。其中1998年比重有所提高,其原因是这一年发生了特大的水灾。

  这5年中,中国财政收入从1996年的7400亿元增至2000年的16386亿元,增幅达121%,但财政对农业支出只从700亿元增至1231亿元,增幅仅为75%。

  萧灼基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财政用于农业的比重应逐年有所提高。

  萧灼基建议,今后5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应该提高到“八五”期间的水平,即9%一10%。他说,农村公共建设,如修桥、修路、供水、排水、建厕、排污等等,往往实行“民办公助”、“以工代赈”等方式,这是不合理的。

  萧灼基说,城镇中这些公共建设,完全由政府出资,为什么农村却由农民负担呢?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农村各项公共设施,应由政府出资。农民提供劳动力,应付给工资;农民提供设备和材料,应按市场价格付款。这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农村教育减负

  争议是否免费供应农村中小学所有费用

  萧灼基委员说,农村初中和小学目前除了免收学费以外,学生家长要负担各项杂费,还要负担学生的书本文具费。这笔钱对城镇家庭来说,负担不重,问题不大,但对农民来说,却是不小的负担。他建议这笔费用由政府负担。

  按照2001年统计,全国农村初中学生3121万,小学生8604万,合计11726万,如果每人每年平均需100元,大约需要由财政支出100亿元。萧灼基说,如果目前国家财政有困难,可以提倡各省、市、县,凡有条件的地方先实行,以后逐步推广,扩大范围。

  但全国人大代表周春艳不同意这个建议。她说,免掉农村初中和小学所有费用是好事,但国家财政能承受几年?一年、两年可以,那国家经济下滑时怎么办?国家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周春艳代表认为,可以免掉杂费,但不能免书费。农村里也是有富有穷,全部免掉费用有失公允。而且成本社会化,不利于计划生育。她说,这个建议要慎重决策。

  朱镕基谈“三农”问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5年来主要工作体会的第三个方面是: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他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我们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朱基总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八条建议的第二条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他说,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关热词: 农业 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