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纳税排行榜弦外之音

2003-10-14 9:5 工商时报·李富永 【 】【打印】【我要纠错
  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与中国税务杂志社联合推出的第三次全国纳税排行榜之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关于民营企业在纳税排行榜中的排行问题、税制问题等所持的不同观点,尤其令人关注。富豪排行榜等于纳税排行榜吗?民营企业为什么不愿公布纳税信息?众多民营企业为什么榜上无名?本报记者特综合相关媒体的报道并加以点评

  富豪排行榜等于纳税排行榜?

  《中国税务》杂志张木生:我认为应该是基本等同的,或者说至少应该是同方向的,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资产、销售额越大,税收也应该相应越多,税收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之所以把纳税排行榜与富豪排行榜拿来对比,一是希望老百姓能了解更多的公共财经信息,另一方面也希望富豪纳税与财富不相匹配的现实能引起社会关注。例如,《新财富》400名富豪拥有的财富总和为3031亿元,相当于中国贵州省2001年GDP的3倍。但是,这些“富可敌省”的巨富们,在获取的社会财富与承担的纳税义务上却出现了严重失衡。《新财富》前100名富豪人均拥有财富16.8亿元,但本次纳税50强第一名纳税总额不过1.2亿元,如果算平均值更是少得可怜,这种落差难道不应该引起社会关注吗?

  中央财经学院财务系副主任刘桓:我的看法与张社长不太一样,其实有五个因素可能导致两个排行榜会有比较大的错位。首先,富豪排行榜主要依据净资产,而税收(纳税排行榜)主要与利润和销售额有关,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要评判依据本身就是不同的;其次,有些行业是有税收优惠的,比如农业和高科技。此外,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税收优惠,富豪异地办厂的机会比一般企业家更多。第三,富豪榜是把富豪的海外资产也算在内的,而纳税排行榜只计算国内的;第四,富豪榜是依据富豪名下集团净资产排名的,而纳税排行榜是根据单个公司税收状况公布的,很可能一个富豪旗下几十家公司的税收状况并没有被汇总;第五,越是实力雄厚的富豪就越有可能请到能干的财务顾问,高明的财务顾问是可以帮助企业合法避税的。因此,富豪排行榜并不必然要等同于纳税排行榜。

  一德总裁陈俊认为企业之间拼谁交税多,也不正常。更何况评比的方法也不科学。国家为什么要制订不同的税收政策,不就是为了扶持一些行业,再说了,每个行业有各自的特点,就像软件行业,以前是17%的税,现在降低到3%,你能认为,他们少交税就可耻吗?

  张木生:根据全国工商联的一项统计,民营企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5万亿元(2002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是10万亿元),而它创造的税收则只有800亿元(目前全国的税收总额接近2万亿元),用这两个数字分别去除一下分母,你会发现民营企业的纳税贡献率比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要低的多,可见,民营企业总体的纳税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按照我们现在的税收总量,再根据我们国家含税GDP倒算,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税收应该再多出个三四千亿元。这三四千亿元是什么样的企业最容易把它漏掉呢?恰恰是那些财务、账务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是两套账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都比民营企业透明度要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当然了,要全收干净,就跟收割麦子一样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的征管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按照经济学家估计,国有企业征收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但对民营企业的征收估计比这个数字要低一些。漏掉的部分还比较大。所以倒过来算还有三四千亿元

  税收没收上来。

  点评:富豪个人的财产排名,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富豪名下的公司的纳税排名,这个道理看来还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张木生社长指出的民营企业纳税总额与其GDP总额不相对应的问题,的确值得思考。因为这个现象完全会给人们留下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的印象。但事实是否的确如此?其前提必须是数据准确。正如纳税排行榜统计不全面一样,全国工商联关于民营企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5万亿元的统计,是否也有不准确或者夸大的地方?另外,2002年民营企业创造的税收是800亿元,这个统计是否准确?这些因素都还难以确定。

  排行榜可信吗?

  浙江康莱特集团董事长李大鹏说,近年来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排行榜,经常会出现因为统计失实造成排名偏差,老百姓已见怪不怪。而纳税排行榜和其他排行榜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由于它的排行出自权威部门,所以老百姓对它的结果不会有丝毫怀疑。康莱特每年都被列为中国民企100强之一,纳税榜的缺失无疑给了老百姓一个错误的信息:康莱特也在偷税漏税,而类似这样的舆论对康莱特和其他浙江民营企业带来的负作用是难以估算的。

  天地集团董事局主席杨休认为,调查结果的依据值得推敲。中国民营企业50强,共交税12.4亿元,也就是平均每家交2000多万元。去年,江苏省表彰的民营企业纳税大户,最多的向国家上缴税超过1个亿,为什么这样的企业却没能进入纳税排行榜?

  家世界集团杜厦:最起码对于我本人及家世界集团的指责就是站不住脚的,2002年我们集团的纳税总额是1.17亿元,如果按现有排名算,大概应该排第二吧。但遗憾的是,由于家世界集团是一家连锁性质的企业,各个连锁大卖场遍布全国各地,并都在当地分别纳税,因此我们没有进入这个排行榜。其实仔细研究一下现有的排行榜就可以看出,所有分销环节复杂、存在多个销售实体的企业好像都没有上榜,这是由于没有对原始的税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造成的,并不是我们偷税了或者坚决不肯公布纳税状况,因此我也非常希望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玲玲教授:今年的纳税百强排行榜虽然也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不过由于很多的企业退出排行,这个排行榜所表露的信息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建立在不完整信息基础上的推论也有待商榷。真正按照纳税实际情况进行排名,可能更有意义。

  商务周刊记者钟加勇蓝仑山:这张排行榜本身出现了一些漏洞,经不起推敲,许多问题还不能就此反映出来。

  首先是属地征税和企业集团纳税没有进行汇总,而导致企业税源过于分散的问题。笔者发现,在2001年的纳税百强总排行中,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在列,分别排到第33位和第42位,纳税额分别为149174万元和138192万元。而在2002年它们不仅未入前100名,在银行业纳税10强排行榜中,中国银行的纳税额才47440万元,中国建设银行也只有34148万元,差距悬殊得惊人。所幸我们还发现,在这个所谓银行业的排行榜中,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营业部排在了一起,中国建设银行营业部2002年的纳税额达到32551万元。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也赫然在列,纳税额达到22281万元。

  另外,上市公司其实也不光是一个纳税户。去年纳税排行榜出来时,TCL就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为什么跟长虹差不多的情况,纳税排行就反映不出来?后来,国家税务总局给出的原因就是TCL的税源过于分散,不像长虹都集中在绵阳缴纳。类似的遭遇还有海尔,笔者发现,在2002年空调器制造业的10强排行中,青岛海尔空调有限总公司和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纳税额5411万元和4257万元居第8和第10位。虽然两家公司相加距离海尔所称711亿销售额的应缴税额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们以此来质疑海尔是否偷漏税或者虚夸销售数字都不足为据。

  纵观整个纳税排行榜,许多集团公司和自己的分公司及子公司都排在一起。这是因为占企业税款最大比例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都实行属地原则。如各航空公司所属分公司,无论是否单独计算盈亏,均应作为纳税人向分公司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因此,国家税务总局也只能按照下面税务局报上来的属地纳税额进行排名。这样的缴税安排是否给一些企业以可乘之机我们不得而知,国税总局是否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缴税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而一个企业到底缴了多少税,却正是人们期待纳税排行榜公示所给出的答案,如果没有答案,排行的意义就已经大打折扣。

  点评:纳税排行榜信息不全面、遗漏信息甚多,依据这样的信息,得出富豪偷税漏税的结论,显然是不科学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统计信息的全面准确,是多么的重要。这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如果你遗漏了任何一家,你都不应该进行排名。更何况现在的企业,营销关系非常复杂,存在多个销售实体。在各地的分公司分别在各地纳税,把他们分别排名,自然就显得这个企业集团纳税少了。

  企业为什么不愿公布纳税信息?

  《外滩画报》:更令人惊奇的是,全国各地上报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司的私营企业重点税源户共计124家(即年纳税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就有40多家不愿意向社会公布纳税情况!中国富豪们在纳税榜上的“弱势“地位和他们害怕公布自己纳税信息的“脆弱心态”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张木生:民营企业不愿意也不敢公开自己的纳税信息,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主观上要依法治国,依法收税,这是既定的,毫不动摇的。但是现实操作中,我们的征管水平还不是那么高,对税源的监控也不是很现代化。这是从征管角度来看。

  另一方面,我们的税制是不是本身也存在什么问题,因为按照我们的税制是以增值税为主,这个税率很高,生产型的增值税达到11%,消费型的达到23%以上,甚至更高。我们的所得税也很高,企业所得税达到33%,个人所得税累进的也很高,最高能达到45%。

  以一个发展中国家来比较的话,我们的税率基本上达到了比较发达的国家中上游的水平。而事实上我们国家企业效益并不是太好,如果完全依法去办,很可能收得比较苦。所有的企业如果都一丝不苟地执行税法的话,会有很重负担。一方面,我们税比较重,很多企业承受不了。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总在寻找机会“避税”。尤其是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的民营企业,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税务公开出来。

  南方网讯:全国各地税务部门上报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的私营企业重点税源户共计124家(即年纳税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其中40余家不愿意向社会公布纳税情况,说明相当一批私营企业在财务公开上顾虑重重,不愿也不敢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质疑。

  某大型合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说:“目前社会上对于企业纳税排行的关注度似乎也不高,所以企业加入排行榜的兴趣不大,而且按目前国家的规定,非上市企业没有义务要将纳税数额向社会公布。特别是企业的对外宣传中通用的指标是利税总额,如果将纳税额公布出来,也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得出企业的利润总额。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去做,而且这样做也会引起外资股东的不满。”

  《新华网》快评:一方面说明企业在财务公开上顾虑重重,不愿也不敢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质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税制还不完善,还存在着可以钻营、可以利用的空子。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些大企业来说,它们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已经建立起来了,它们并不能从这样的排行榜中得到任何好处;而且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分析,不愿露富也一直是国人的传统心态,也正因为如此,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对外宣传上保持低调,这也是它们拒绝排行榜的一种主要心理。

  点评:富豪不愿公布纳税信息是因为他们想少纳税,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他不愿公布是不愿向社会公布,但不等于不纳税,更不等于税务局不知道他缴了多少税。实际情况是,一些低调的富豪并不仅仅不愿公布纳税信息,其他有关资产、收入、利润等信息,更是不愿公布。胡润为了调查中国富豪的资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始终弄不清楚。这是中国富豪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树大招风。

  纳税信息该不该公开?

  刘桓:根据国内外税务方面的惯例,企业的税务状况对国家是不能保密的,但是对公众,企业有权选择公布或不公布。国内企业怕公布税务情况,可能主要是怕冒富、怕某些部门吃拿卡要,富豪个人则是担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家世界集团杜厦:凡是那种坚决不肯透露纳税信息的企业,都是有难言之隐的,至于这个难言之隐究竟痛到什么程度,那就只有他本人清楚了。还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那就是确实有一些富豪可能怕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但一般只会要求不要透露个人资产,而不是集团纳税情况,你的企业纳税情况怎么会为你招来杀身之祸呢?

  张木生:企业的纳税信息既然对国家是公开的,那么为什么要对公众保密呢?尤其有些企业认为纳税情况是商业机密,我认为这种说法更站不住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义务,尤其是不少企业现在都希望能上市、能贷款,那么公众更有权知道你真实的经营状况,否则就是信息不对称,而金融、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无异于谋财害命。

  北京大学财政系刘怡认为,企业不愿意公开其纳税信息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国外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排行榜,纳税数额本身就可以反射出一些商业秘密,而且用这样的纳税总额来进行排名,也不能反映出任何问题。

  《中国税务》杂志石华:敢见阳光的财富,才是令人尊敬的财富,敢见阳光的企业,才是令人尊敬的企业,敢见阳光的富豪,才是令人尊敬的富豪。目前,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法律体系、提升道德评价标准的条件下,公开私营企业的纳税情况,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置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有助于消除社会大众的疑虑,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商业形象,提升企业和富豪的社会认知度、信誉度。这对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百利而无一害。私营企业何乐而不为?

  点评:企业没有义务必须向社会公布它的纳税信息,但是政府有义务向全社会公布对他们的征税信息。如果政府不这样做,谁又能保证它不会收受贿赂、从而漏征该征的税收呢?如果不公布别人的纳税情况,对于那些诚实纳税的公民是不公平的。现在的纳税排行榜抱怨一些企业不肯公布他们的纳税情况,这太可笑了。你怎么能让企业自己说它纳了多少税?它说多少就是多少?你政府税务部门是干什么的?税不是你收的吗?
相关热词: 纳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