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经济发展与中国论坛”上,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官员较为详细地透露了税制改革的信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增值税将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此言一出,境内外不少媒体纷纷推测,这是中国大规模减税的征兆。增值税改革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会引发“减税猜想”?
胡怡建: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将近一半的国家财政收入来自于增值税的贡献。现行的增值税采取生产型征收模式,也就是只允许企业扣除外购原材料所含税金,而对固定资产、技术装备的投入都要征税。改革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同时抵扣上述两者税金,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减少企业投资成本,企业自然举双手赞成。但是改革的成本肯定会十分巨大,国家税收会因此减少500到800亿元,甚至可能达到1000亿元,因此才会有“减税猜想”。
主持人:既然增值税改革,会使国家财政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这样的改革?
胡怡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税负成本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就强。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如果仍然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再加上最近出口退税下调,我们将在国际竞争中事先陷入不利境地。而且新一轮发展竞争,需要企业更多地对技术设施、科研装备予以投入,修改增值税征收模式后,可以刺激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增强科技竞争实力。从长期看,增值税改革有利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为将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创造条件,也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减少财政赤字。
主持人:那么,您是否认同增值税改革是中国大规模减税的征兆呢?现阶段,中国有没有必要如海外媒体所言实施减税政策?
胡怡建:增值税的改革,虽然减掉了绝对税额,但它的出发点并不是单纯为了减税,而是为了更合理地调整税收的内部结构。而且,按照消费型增值税征收模式,现在只征收3%至9%营业税的建筑、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等行业,今后都要征收17%的增值税。这恰恰呼应了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税制改革的原则要求,即“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把该减的税减下来,把该征的税征起来,让更多的纳税人用比较低的税率来公平负担提供公共物品的费用,好比原来是10个人每人缴10元,现在是100人每人缴1元,你说哪个方法比较合理,比较容易被人接受呢?当然是后一种办法。况且,在宏观经济走出通货紧缩阴影的情况下,目前中国减税的要求并不迫切。
主持人:虽然,增值税改革并不意味着中国税收政策向“减税”转变,但毕竟是如此巨大的减收,国家财政有足够的能力承受吗?
胡怡建:从宏观层面讲,国家财政有多少钱算合适?政府增加税收,加大为社会办事业的开支当然是好事,但过多的钱掌握在政府手里,而企业、个人手里没有钱,经济怎么会有活力?反过来,大家手里有了消费、投资的本钱,但政府却没钱来办公共事业,这也不行。这里需要有一个平衡点。从理论上讲,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保持相对平衡,比较健康。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了8.7个百分点,而财政收入增长了22.5%。实际上,假如GDP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9%或10%就够了。这样来看,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减收,财政收入是有一定空间承受的。
主持人:增值税改革是否将开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大幕,与以往几次税制改革相比,它的意义何在?
胡怡建:新一轮税制改革,是继1950年新税制建立、1983年企业利改税和1994年全面统一后的第四次中国税收制度改革。新税制改革的总方向是向国际惯例、通行规则靠拢,这当然是中国加入WTO后的必然选择。
除了增值税之外,对于农村费改税、消费税调整、个人所得税改革等等,也都是新税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但是,增值税改革作为成本最高、影响最大的项目,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全局,是重中之重。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