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税费改革:三水走出一片天

2003-7-7 9:10 佛山日报 【 】【打印】【我要纠错
  三水是珠三角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单位之一,2001年开始自行试点进行税费改革,2002年6月全面推开。改革中,取消专门向农民征收的村统筹、五保统筹、义务兵统筹、水利粮款、农村教育费附加5项收费;取消屠宰税;取消水利义务工筹收;调低税率,重新核定计税土地面积,调整农业特产税,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税费改革在三水推行后,对农民征缴的各项税费由原来的9项减为现在的仅农业税1项,减收1247万元。农民年平均应缴纳税费由原来的132元调减为73元,减少59元,减负为44.25%,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一年多的改革试点工作,三水农民初步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三水也取得了以“四并”为特色的“三水经验”,为税费改革在全市、全省铺开提供了借鉴。

  税费改革:三水农民笑了

  税费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民热烈欢迎。三水大塘镇望岗村委是我市最早的税费改革试点村,那里的农民对税费改革感受最早,也最深。

  望岗西社村民黄坚告诉记者,他家承包有20多亩水塘,养殖桂花鱼和四大家鱼。税费改革前,每亩田要交特产税20元,加上农业税,合计每亩要缴税70元;而到2002年税费改革后,总共交54.1元就可以了。改革前税种繁多,又常常有变动,农民交了税也是一本糊涂账。改革后税种固定,农民该交多少心中清晰,交的是明白税、放心税。

  岗尾村小组村民黄卓彪家有4亩水塘,3.7亩旱田,以前每年都种一些水稻,现在取消了农业特产税,交税也不用稻谷了,旱地都改种了蔬菜。税费改革前他家每年交税430元,改革后只需要交230元就行了。“改革后村内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和资金,由村民大会通过‘一事一议’民主讨论决定,农村更加民主,农民有了更多说话的权利。”

  望岗村委上村村长黄润枝,是一位年近70岁的基层老干部,对农村的这次改革感慨良多:税费由改革前的9项减为仅农业税一项,又降低了税率,上村改革前要上缴税收2.3万元,今年的任务只有1.5万元了。同时,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实物税和特产税,农民不用再考虑种稻谷交粮,也不用为种蔬菜、养鱼要多交税犯愁了,可以放开手脚安排农事。上村村民现在都注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结构,多种冬瓜、白菜等本地特色经济作物,大大地提高了收入水平。

  记者驱车在望岗村的乡间采访时发现,到处是菜地和水塘。据了解,税改前全村只种植七八百亩蔬菜,税改后面积翻了一倍多,现在有1600亩,其中,冬瓜就占了1200亩,农民种蔬菜的热情很高。

  基层干部从矛盾中解脱

  在望岗村委会,谈起税改前后基层干部工作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陆顺强兴高采烈:“以前的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农民催粮收款,每年从7月份开始直到年尾,每天考虑的都是这些事情。”

  税改之前,催粮收款工作是考核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每到晚上,村干部就全体出动,腰里带着两把手电筒,趁晚上村民在家的时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催促他们早交上级安排的各项税收。

  税费改革前税种有农业税、特产税、五保统筹、教育费附加等等,名目繁多。农民负担重,又搞不清头绪,心中有怨气。同时因为要交实物,农民排队交粮交税,十分不便,谁也不愿早交。催得紧了,干部和村民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争执,村干部不胜其烦,严重影响了村委会其它工作。

  改革后实行“一税制”,同时建立了“农业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行“折征代金,财银联网”的征收办法,并采取了委托村民小组代缴代扣,定点或集中入库,税后分解到农户的方式,方便了农民交税。“改革后税目简单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农民交税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村民与基层干部没有了这方面的矛盾,关系融洽多了。现在村干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治安和计生等工作上了。”

  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从去年11月10日至12月20日,仅用40天时间,三水农业税1666万元的任务就已足额入库,比上年增收586万元,增长54.26%。创造了农业税入库进度快的奇迹。

  人海大战:核查土地面积

  农业计税土地与广大农民和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如果农户之间、村之间的计税土地面积核查不准确,反过来财政减收,农民税负不平衡,进而产生抵触、对抗的负面影响,对下阶段的改革推进非常不利。所以对土地核查工作准确与否,是这次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

  并且,计税土地自1958年至2001年长跨43年,其存量、增减、变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耕地改变了性质和使用功能,要块块核查,是一件复杂而艰巨、基础又是核心的工作。

  为此,三水把土地核查列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其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三水有关领导和税改办负责人亲力亲为,深入农村基层检查和指导核查工作。同时,三水共组织2800多人,用了90多天,采取了“地毯式”的人海战术,对718条自然村进行全面核查。并做好核查、抽查、重查、复查工作,计税土地的核查面做到100%,核查结果的抽查率达1/3,运用先进测量仪器重点检查的镇(街道)达5个,计税土地复查面达到100%。对计税土地的核查和复查面积,先后两次在各村委会公开张榜。同时设置投诉电话,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对张榜公布后无异议的土地面积,由承耕人签名确认。

  通过核查土地面积,有力确保了计税土地面积的真实可靠性,合理调整了农户之间、村与村之间计税土地面积的平衡问题,保证了税费改革的质量。经核查统计:2002年三水计税土地41.4万亩,比改革前核实的39.5万亩增加了近2万亩。

  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旨在减负增收,难在治本、不反弹,其成败关键在于配套改革能否到位。三水党委、政府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去年7月份多次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考虑围绕“减人、减事、减支”,进行“并镇、并村、并校、并财”等各项配套改革,进而消化改革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三水农村税改办通过调查发现,三水的镇级财政大部分属于“吃饭财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所占比重大,有些镇的教育支出占预算内收入高达70%到80%以上。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要求相应进行农村基层组织和机构改革。三水党委、政府认识到,实行“并校”、“并村”、“并镇”等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并校:教育资源大整合

  调查显示,三水108个自然村有125间小学,平均每村都有一间以上;并且设施普遍落后,不少处于祠堂式状态,很多是危房;办学规模小,有不少小学100人不到,最小的一间仅40名学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有一到六年级,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很多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失衡、不高。

  如果能打破“村村有小学”的办学模式,采取“以大并小,以强扶弱”的办法,对所有小学进行合并改造,每年镇一级政府财政可节约300万元。三水已经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计划,并且已在付诸实施。据介绍,在今后二至三年内,三水计划将全部120多间乡村小学合并为36间高规格、高标准的现代化小学。目前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合并30间、在并的小学17间。

  “并校”后将实行校长选任制、教职员工聘任制,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优化教工队伍,提高师资质量,节省经费开支。据统计,通过学校合并、精简机构后的30间小学,每间学校年均减少费用10万元。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白坭镇“并校”力度较大,计划近年内将13间小学合并为2间,使每间学校的平均生源达到1200多人,同时裁减教工80名,每年节支500多万元。到今年9月份,投入1000多万的白坭镇第二小学将投入使用。第一小学也正在选址、征地、招标、设计中。

  并村并镇精兵简政

  河口镇“并村”工作率先走了一步,2002年撤销城中村委和河口居委,合并设立城河区居委会。白坭镇是三水并村的试点,计划将13个村委、1个居委合并为3个居委或村委,村干部从140人压缩到30人~40人,行政经费由原来493万元减为合并后的144万元,节省349万元。通过“并村”工作,一方面节省了行政支出,另一方面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有力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并村后人数减少,可以选出农村干部的精英队伍,既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能力,又保证了这一批人的收入,使税费改革成果更加稳固。

  继2001年河口与青岐、乐平与范湖并镇取得成功经验之后,三水在7月4日公布由以前的9个镇(街办)合并为5个镇(街办)。据介绍,并镇是为了精兵简政,减少开支,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还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统一开发,降低各地招商引资的竞争,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并镇也为农村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为人才搭建了更大的舞台,为资本创造了更好的投资环境。

  并财实现财务真正公开

  三水农村税费改革后,税费种类大大减少,税费征收工作也相应减少,“并财”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去年6月,三水各镇(街办)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单位、村委会财务的“三个统一”管理,即收入统一集中、支出统一把关和账务统一核算。将原来由镇一级和各村分开管理的财务统一由镇一级管理。

  记者日前来到西南街办的会计核算中心采访,发现这里仅安排12个工作人员,做的是以前200多人的工作。每个工作台上都挂着一个醒目的标牌,上面有工作人员的名字和照片,还有分管账目的范围。村委、自然村、企事业单位的结算业务都在这里完成。据了解,最多的一个人管理55本账。

  “2001年西南街办政府办公经费为650万元,2002年降到了500万元。”该中心主任陈娥珍在她的办公室内向记者讲述中心成立前后的变化。改革前每个单位都有会计和出纳,自己的经费由自己掌管,缺乏制约机制。改革后全部资金统一到镇一级,镇级各机关单位原有的签单权改革后被取消,政府办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

  镇(街办)级以下单位经费开支有严格的规定,超出规定的中心不予接收报销。这样把以前的财务事后监督变成了全过程监督,将违规行为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并且改革后,每月会计核算中心的报表都返还村委,向群众张榜公布,政府的开支做到了公开透明,制约了干部的开支,也避免了村民对干部的误解,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以前也要求村的财务向群众公开,但是财务是由村领导做的,农民觉得可信度不高,现在财务管理人员与被管理单位无依附关系,可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这样做出来的账,向群众公示,可信度就高了很多。中心建立以来,财务公开时未收到一个投诉电话。”

  据了解,实行“并财”改革后,三水各镇(街道)纳入中心统管的账户达1490个,财会人员由原来的365人减至不到88人,仅人员供给年节约经费就达600万元。

  税改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税费改革也带动了三水经济的大发展。三水区区长李贻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税费改革后,镇(街道)、村管理人员的收入不能从税费中提取,这就要求有关干部必须大力发展经济。

  目前,工业已经成为三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财政增收、集体增收的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三水去年的农民家庭收入中,近50%来自二、三产业,包括农民在工业园打工的收入,给外来工服务,卖菜、租房给外来工的收入等。这一方面说明三水二、三产业发展进程较快,另一方面也说明税改进一步带动了三水工业化,进而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税费改革后,各镇更加注重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村级干部从以往的催粮收款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志地搞经济建设,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外来资金引入更多。据悉,今年上半年三水引入的项目已等于去年总和,1月~5月,全区新签约项目已达117个,平均一天半引入1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723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38万美元,分别增长49.47%和3.5倍。今年白坭镇已经安排3千~4千人进入工厂做工,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镇进入工厂做工的农民已经达到了50%。      

  文/本报记者 夏杨 特约记者 黄杰华 通讯员 陆峰 图/本报记者 夏杨

  三水税费改革时间表

  2001年初,市财政局组织赴安徽省芜湖市考察学习后,同年2月,决定以三水大塘镇望岗村作为佛山市第一个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单位。

  2001年6月,在总结望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三水各镇都推行了试点工作。

  2002年5月15日,省召开珠三角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后,三水立即全面推行改革。

  2002年6月,三水各镇(街办)会计核算中心成立。

  2002年8月,三水召开了高规格高规模的土地复查及配套改革大会。

  2002年11月,佛山市农税改革检查组对三水改革工作进行全方位验收后,给予高度评价。

  2002年12月20日,三水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随着农业税完成入库任务而初战告捷。
相关热词: 税费 改革 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