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深刻地改变西部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标志着西部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一个冲击将是十分巨大的,无论是对经济的、社会的、体制的、还是对人们的传统意识、思维观念和生活习惯都是这样。财税工作作为触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晴雨表,应该而且也必然要受到影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通过体制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深化财税体制改 革,抓好地方税源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建康发展。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税收增长才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否则税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税收,政府集中足够的财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投资生产经营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产业结构和发展格局,决定着税 源结构和税收收入的格局,最终决定着一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盘子,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就是要按照这一精神,本着夯实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布局,建立起新老财源交替,大小财源并举,支柱财源多元化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的发展思路。应抓好以下税源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一、效益型税源。一方面要通过对现有企业的改造、改组、出售、兼并等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引进项目、新办企业时,必须兴办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高附加值的企业,以开辟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税源。
二、结构型税源。根据发展税源经济的需要,以“三、二、一”的顺序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能够更多地提供地方税收入的产业:第一产业(如生态农业和城郊型农业等)。第三产业(如: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文化教育业、旅游业和娱乐业等)。以开辟营业税、农业税、契税和农业特产税等税种的税源。
三、资源型税源。资源优势是西部地区的最大优势,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发挥好这一优势是西部地区大开发发展的重大课题,一方面要加大资源的开发使用力度,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才能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税源的附加值,增加财政收入。
四、依托型税源。西部地区的区位特点,决定了西部地区必须走依托开发的路子。因此,从税源经济的角度看,就形成了依托型税源的开辟。依托引进外资(应树立区域以外的资金都应该属于外资的大开放意识),引进科技,引进人才,引进项目等,通过“以内引外”、“以外引外”、“中外合作”、“中中合作”、“中中外合作”等外内外开放 的途径,引进兴办一些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有效益的企业,拓宽税源渠道,增强财政实力。依托本地区的中心城市,依托驻地的大专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力量的幅射带动作用。依托发展地区的市场、人才和先进技术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注意区域内自己的相互依托,形成产业链,产、供、销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整体优势。
五、素质型税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对税收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素质兴税”的任务日趋繁重。树立纳税意识,提高纳税申报和自查自检的质量,尽量减少因人为主观非故意造成的少缴、漏缴税款的现象,及时足额地主动申报缴纳税款,这是开辟素质税型税源一个重要方面。开 辟素质型税源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办税查税的质量,做到既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切实抓好“素质型税源”,使该收的税款“颗粒归仓”,十足收齐。
地方税源建设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