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减税富民”不如“用税抚民”

2006-12-23 10:59 红网 【 】【打印】【我要纠错

  对于如何促进内需,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只有居民腰包鼓了才能促进消费。而如何实现“民富”,杨志勇认为,减税不失为一个有效措施,并表示“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据12月19日《上海证券报》)

  “居民腰包鼓了”对促进消费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减税又能够让居民的腰包鼓起多大呢?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也由原来的800元调升到1600元,并且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不可说居民的腰包没有鼓起来、税收没有减免吧?但对消费的拉动并不是很大、内需仍然不足。这是否说明通过减税来实现“民富”,让居民的腰包鼓起来,再让居民去多消费而扩大内需只不过是一种幻觉、一场空想呢?

  在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与内需不足、消费不大相对的是储蓄率较高,即使是在存款利率微不足道,还要缴纳利息税的情况下,居民也大都宁愿节衣缩食把钱存到银行里,却不过多地用于消费。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居民不愿消费,而是不敢消费。由于教育收费、医疗收费、住房价格一直看涨,与居民扩大消费形成了矛盾,而能够缓解这些矛盾的财政公共投入、社会保障机制却跟不上来,给居民生活的前景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而居民收入增长对消费的拉动就不是很大。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正处在一个结构性转换时期,其消费重心将从过去的“吃、穿、用”转向“住”与“行”,即从购买家用电器等“万元级”商品的消费,上升到购买住房、汽车等“十万元级”的商品消费。但这只是针对城市居民中收入较高的一部分消费者而言的。显然,要实现这种消费结构转换与升级,还需要一个“缓冲期”,即积蓄资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居民消费有可能出现“断档期”,消费市场也许会因此而变得更“疲软”。如果社会保障机制完善了,其消费后顾之忧也就不大,再辅之以银行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就可以促其“即期消费”、甚至“超前消费”,这个“缓冲期”或许就不至于出现,或者是大大缩短,“住”与“行”的消费规模才能随之扩大。

  而对于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广大农村居民来说,如果他们在子女教育、看病就医、生活住房和养老等方面有了充分的保障,在“吃、穿、用”等日常消费上也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精打细算、把钱都往银行里存了,特别是一些家用电器不足的居民就会无所顾虑地添置、更新,这无疑会给食品、服装、家电等行业的产供销带来一派繁荣的景象。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全球都看好中国农村市场的潜力和前景,农村居民消费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必然对工业生产和商品销售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内需的扩大,这对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开拓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更会使我国经济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因此,在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上,我们与其做“减税富民”这样的“小文章”,还不如做好在用税上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这篇“大文章”,抑制“三公消费”,扩大“民众消费”,让居民缴纳税收的“痛苦指数”与其享受福祉的“幸福指数”相对称,以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来“抚慰民心”。这不仅能够真正起到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而且还会缓解诸多尖锐的社会矛盾,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热词: 减税 富民 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