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3G的吸引眼球相比,税控设备市场是一个不为普通消费者和投资者所关注的专业领域。然而,它却令浪潮、实达、清华同方等众多IT大户竞相折腰,映美、四通等老牌针式打印机企业不惜耕耘十年之久,家电巨头海信也为之摩拳擦掌。
动力来自于大蛋糕的诱惑。比3G确定的是,2006年是税控市场启动元年,有报告预计,未来六年,中国税控设备市场的总体需求量为2928.99万台,市值规模达578.80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42.19%.
政策护航的大市场
税控设备市场的热度随着金税三期的启动而急剧升温。
“金税工程”是国家税务总局建设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总称,目的是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全国税务机关互联、信息共享,全面加强对税收各税种、各环节的监控和管理。该工程起步于1994年的税制改革,随着金税一期、二期的逐步推进,其作为增值税生命线、打击偷骗税“撒手锏”的作用初显成效。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曾多次评价,1998年以来,我国税收平均年增长都超过了1000亿元,除经济增长、政策调整等原因外,也主要得益于以金税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税收信息化建设。每当金税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税收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以上。
正因为金税工程对提高税收征管有着“至关重要”和“立竿见影”的功效,政策对税务信息化支持力度也显得格外大。
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介绍,在金税二期中,防伪税控开票系统已推行至全国160万户一般纳税人。主要监控对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今年起,以四到五年的时间完成金税三期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各级国、地税机关,并与有关部门联网的税收征管“天罗地网”。
作为控制1500万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控纳税人税源的工具,税控收款机无疑成为金税三期的重头戏。依照国家四部委发文要求,凡是服务、零售、饮食、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具有一定规模和固定经营场所的,都必须购置使用税控收款机,而且时间表很明确,在3-5年内要基本完成税控收款机的推广普及。
IT业咨询机构计世资讯因此预计,今后六年,预计税控收款机市场的总体需求量将达到1287.43万台,市值规模为402.37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58.64%;防伪发票打印机的总体需求规模为558.14万台,总体市值规模为116.94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17.25%;微型打印机及机芯的总体需求量为1083.42万台,市值规模为59.49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61.9%.
赛迪顾问公司的调研报告预测,中国税控机市场有1000万台的市场容量,2005年~2009年该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一直耕耘在税控领域的映美控股(2028.HK)税控业务部总经理鞠壮岩评价:“由于有政府强制性推动的时间表,经济发达地区税控设备需求将在今后2-3年内快速释放,相应的税控设备将迎来暴发性的增长,之后将进入相对平稳期。今后几年税控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40%是完全可能的。”
这样的市场也许没有3G耀眼,但是有行政强制性做保障,利润率又远高于电脑,因而成为2006年中国信息化领域的一个大热点。
八年暗战的大考场
在迎来暴发性增长之前,针对金税三期的“暗战”已有八年之久。
税控机市场难产的理由也不难理解。一方面,税收征管事关国家利益,国家必然调用一切必要手段进行强制干预;另一方面,广大必须购买税控收款机的终端用户,则希望通过市场竞争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在这样一个强制性消费市场中,要平衡各方利益,尤其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权益。
因此,与以往由一线厂商或行业协会制定市场准入规则不同,从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家工商局等五大部委发文开始税控机试点以来,税控机市场规则一直由国家主导。由于税务处理过程复杂多变、多关联性,业务的地域差距太大、运用平台多样化、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是产业准备不足和服务不足两大问题,试点工作一度陷于停顿。
2003年10月,《税控收款机国家标准》终于出台。2004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被业内称为“作业指导书”的《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实施意见》,要求采取统一标准、生产许可、政府推广、分布覆盖的原则推广应用税控机。
在此原则下,目前税控市场的准入上体现出“标准-市场化-行政监督”的新思路。企业只要符合生产标准就可以向信息产业部和质检部门申请资质审查和生产许可证。合格企业即可参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组织的产品选型招标。中标企业数量不少于5家,不多于10家。这样既能保证纳税人有所选择,企业又有适度竞争。公告的中标产品全部面向推广应用行业的纳税人,供其选择购置。
一次次准入门槛的提升,一次次配套政策的出台,使得很多厂商的耐力受到挑战。但在IT业增速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税控设备的巨大含金量足以弥补机会成本。经过8年大考,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77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116家厂商获得信息部颁发的生产资质证书。2005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约有一半涉足与税控设备相关的行业。
在企业的翘首企盼中,2006年初,连续14年税收增长居全国第一的广东省首开税控机供货商和机型招标。在经历了长期的试点叫停之后,该次招标被业界冠以“税控第一标”,终于打响了税控设备市场全面提速的发令枪。预计更多的省、市、自治区也会在今年启动税控招标工作。
硝烟弥漫的大战场
市场是空前的,竞争也是空前的。
以近期的广东国税招标为例,近百家厂商买了标书,59家厂商投了标,最终仅有映美控股(2028.HK)旗下的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新大陆(000997)、哈工大等5家公司胜出。
“很多企业将税控市场当成一根救命稻草,更多企业正在试图冲刺并跳进来。”鞠壮岩这样评价。
现在,参与这场角逐的企业不仅有传统针打巨头如本土的映美,还有来自其他领域的“空降兵”,如原来主攻激光和喷墨的一些国内品牌和很多代工厂,甚至洗衣机等家电厂商也跃跃欲试。
由于税控收款机除微打机芯外,整机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经过这几年的试点,产品基本上已经同质化。新进入的品牌企业又采取一贯的“拿来主义”的方式———直接请一些有经验的企业代为设计和生产,并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得以顺利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查。
赛迪顾问计算机与软件咨询事业部分析师刘新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我国税控机产业的成熟度还很差,上下游的配套能力也不理想。尽管IT及家电的一线厂商在各自领域均有上乘的表现,但税控收款机作为国家加强税源监控的关键设备,不同于一般的电子产品,面对的用户是税务局及纳税户,由于各地税务管理及发票规格的不同,其对税控产品的要求也会有差异,都需要厂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满足各地税务局的差异性需求。
有权威人士对此进行了预测:两年以后,税控机市场上的企业数目会缩减一半,在市场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竞争态势之后,这个数字会进一步缩减到30家左右。
鞠壮岩认为,税控机行业强调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不仅要有长期的专业经验,还要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不同于其它生产企业,税控机企业一旦亏本,就会影响税控收款机的售后服务,一旦纳税人无法使用,将直接影响税务系统的数据采集。
他认为,税控市场的竞争取决于其产品及服务的差异化,而产品差异化的实现缘于厂商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税控机的重要成本构成在机芯,大多数厂商都是海外采购,成本高昂,像映美是国内首家自主机芯生产厂家,技术核心优势明显;其次是服务质量,不仅体现在产品维护上,还需业务培训、设计应用方案等全程服务,保证对税控收款机服务的即时需要。
计世资讯有关专家认为,成本控制能力、产业规模、销售及服务网络、销售资源四大方面的综合实力是厂商面临的市场关键竞争要素,有着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的厂商将会成为税控收款机市场的中坚力量。
趋之若鹜的税控企业们最终能否从金税三期中掘到真金,比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