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消费贡献率提高 权威报告建议取消利息税

2006-4-4 0:0 中国证券报 【 】【打印】【我要纠错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形势课题组

  展望今年和2007年,我国投资率仍将保持40%左右的高位,贸易顺差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不大,所以2006-2007年明显提升消费的贡献率任重而道远。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把协调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以及新农村建设给农村消费带来潜在生机,今明两年居民消费有望继续在12%-13%的较快区间增长,消费需求将延续最近两年稳中加快的走势,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也将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

  消费贡献率在提高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投资和消费增速差距有所缩小

  2005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积极扩大内需措施到位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消费需求稳步快速增长,投资和消费不协调增长的格局有所改善。2005年是1998年以来消费实际增速最快的一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而2005年在国家多种政策的引导调控下,投资过快增长的局面得以控制,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稳步快增,投资高位徘徊,表明前几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一热一冷的局面有所改观,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趋于协调。

  城市消费潜力无限,农村消费增速翻番

  2005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城市消费高位上行,农村消费增速不断加快,共同推动了消费旺盛增长的局面。

  从城市消费看,长期以来,城市消费以数量大、增速快、比重高决定着全国消费品市场的兴衰和起伏波动,特别是2001年以来住房、汽车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在城市陆续掀起,城市消费更是成为消费快速增长主力军。而2005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汽车和住房等重量级消费品销售增速有所减慢,但是,城市消费依然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充分说明城市居民的分层次、多样化和商品更新换代的消费潜力无限,城市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时间和空间远远大于预期。

  从农村消费来看,2005年县级县级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082.3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2004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农民负担减少、消费预期好转等因素是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消费品已满足率较低,因而新增消费量存在潜力大、覆盖面广的有利条件,同时农村消费基数较低、起点低,因而目前的农村消费增速比前几年几乎翻了一倍,与城市消费的增长差距也不断缩小,2004年城乡消费增长差距为4个百分点,2005年缩小为2.1个百分点。

  餐饮、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消费涨势迅猛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将不断提高,按照新的统计口径计算,200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42美元,2004年提高为1490美元,2005年迅速提高为1700美元。在人均GDP快速提高的推动下,2005年我国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城市服务性消费比重大大提高,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新亮点。据调查,2005年有40.1%的人的消费是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的。

  汽车和住房消费呈现稳中有落的增长态势

  汽车消费在前几年的暴涨之后2005年出现回归理性,特别是随着油价不断上涨,部分购车族对汽车消费采取观望、延迟的消费态度,2005年上半年家用汽车销售增长明显减慢,1-6月份限额以上汽车消费累计仅增长9.7%,比上年增速低几十个百分点,汽车消费从高峰跌入低谷。进入下半年以后,虽然厂家采取限量销售和“饥饿经营法”对销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部分城市对小排气量车型限制减少,各种经济型、小排气量车型层出不穷,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汽车销售有所增长,但是全年限额以上汽车销售增速也只有16.6%,远远低于2003-2004年40%-70%的高增长。

  最近几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一直保持35%-45%的高速增长,2005年面对经济的局部过热,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业生产投资、信贷、价格和税收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政策,对于第二套购房者及高档住宅实行了限制和取消利率优惠的政策,以挤压投机者和非自住房的房地产泡沫,同时由于商品房价持续上涨,部分城市房价高达8000-10000元,甚至更高,房价与老百姓的收入相距甚远,因而部分消费者不得不推迟购房,持币观望者增多,商品房销售的增速逐月回落,商品房销售增长速度由一季度的35.7%降低为全年的26.9%,比2003年增速降低7.2个百分点,比2004年增速降低3.1个百分点。

  未来政策有利于消费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家大力提倡节约能耗、减少污染、建设和谐社会,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分享经济快速增长成果的年份,在大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更多地围绕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等政策取向的引导下,2006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为扩大消费提出了政策导向。“十一五”规划中在多处或直接或间接地强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十一五规划中的对于2006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刚刚闭幕的人大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今年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其具体做法一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四是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现阶段,“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冷静强调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通过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高质量增长;通过增加农民消费、鼓励和支持消费结构升级,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本届政府以人为本、立足于民的发展经济的宗旨,在这一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最大限度地、健康地释放出来。

  多项支农政策及新农村建设将给农民消费创造前所未有的良好预期。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增长6.8%的基础上又增长了6.2%,6%以上的增速是1997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农民收入连续两年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2006-2007年农村消费面临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农村消费预期良好,消费增量将更上一层楼。有利于扩大农民消费的政策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2006年国家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继续对农民进行种粮农民的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的“三项补贴”。

  二是今年开始我国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期以来,一些农民家庭为了供养孩子上学大大压缩其他消费开支,国家出台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政策,有利于扩大农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开支。

  三是农村财政投入确保“三个高于”和新农村建设启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三农经济提出“三个高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同时,2006年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6年政府在三农方面的注资支出将会达到3397亿人民币,比2005年增加了442亿,这是一个很大的增幅,代表了政府的决心。

  2006-2007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继续保持6%以上的增长,随着农民收入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农民消费将迈上新的台阶。

  2005年收入快速增长、今年收入分配的诸项改革将支撑城市消费的持续辉煌。2005年在部分省市陆续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保人员补贴、扩大再就业等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这是1995年以来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次高点(2002年增长13.4%)。2006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依然存在有利方面:

  一是从2006年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对于税前扣除项作了调整。该项针对低收入和工薪阶层收入群体的收入微调政策,让90%人的收入有不同幅度的改善,有40%的人消费欲望增强,将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消费能力。

  二是今年国家将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同时,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上述政策对于增加城市居民收入意义重大,城市居民上期收入和预期收入快速增长将为消费扩容提供充裕的支付保证。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趋于合理,即期消费有望扩大。医疗、住房、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未来支出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即期消费。随着我国经济重新进入扩张期,国家财力迅速增强,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10.3%,提高为2005年的17.3%.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从发展生产转向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公共事业方面,因而有关部门开始重新审视和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制度。

  扩大和完善社保制度的政策去年已陆续出台,今年以来又有新的举措。一是2006年我国国债投资比上年减少200亿元,但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公共事业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要确保“三个高于”;二是目前我国城市社保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在“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强调建立和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并提出东部农民率先100%纳入社保体系的目标;三是国家继续出台较为严厉的制止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的措施,强调中小学的义务教育性质,并建立严格的监督和举报制度;四是有关部门继续对医疗制度改革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医、药分开和建立低收费国家医院的设想,以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五是今年国家提出要加大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应,让普通百姓买得起房。

  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人性化设计,居民对未来支出的不安定心理将减弱,防范风险性储蓄将有所减少,即期消费支出相应趋于增加。

  物价涨幅将高于上年,推动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加快。2005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地控制了物价水平的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比上年略有回落。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全年物价涨幅将高于2005年。其理由:一方面,2006年是我国资源改革的启动年,重要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对下游消费品价格将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另一方面,今年国家确定物价调控目标是3%,比去年水平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无疑扩大了各省市公用事业价格的调价空间,也将促使决策部门加快推进不到位价格的改革步伐,导致价格总体水平上涨。此外,2006年居民消费物价统计口径有所调整,新的物价权重对CPI有上推的作用。预计2006年居民消费物价上涨2%.

  物价水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适度上涨,一方面可以激发老百姓“买涨不买落”的心态,促进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增加消费额,另一方面,物价水平提高还将导致消费需求名义增速的提高,2006年我国消费品零售额有望维持在13%左右的较快增长区间。

  当然,2006年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2005年以来粮食价格从高位走低,而农资价位仍然较高,如果2006年农业生产成本控制不当,加之2006年粮食生产形势面临较大不确定,因为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两年实现丰收,两丰一欠的规律有可能出现,而且今年的气候条件也是未知数,因此农民务农收入大幅增长具有一定难度。

  二是受高油价、高房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汽车和住房消费难以重现旺市。汽车消费在前几年的暴涨之后2005年出现理性回归,特别是随着油价不断上涨,部分购车族对汽车消费采取观望、延迟的消费态度。虽然2006年取消“限小”等一些扩大汽车消费的措施逐渐“浮出水面”,但是,国际油价持续高涨,国内油价上调箭在弦上,此外,4月1日开征汽车消费税,征收汽车燃油税仍在酝酿中等等,均成为买车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忧,总体看,汽车消费仍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受到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房价高位徘徊的影响,“持币待购”成为2005年不少购房者的心态。据统计,2005年北京居民人均购房支出1105元,比2004年减少了30.1%.2006年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不会放松,同时房价虽然由疯狂上涨转为平稳增长,但总体来看,房价仍在上涨。据最新统计,今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9%,涨幅比去年12月高0.3个百分点。近7成的北京市民认为,现阶段北京的房价高并且不能接受,买房积极性受到影响。

  央行的居民储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居民住房、汽车消费的继续降温,不存在大幅反弹增长的迹象。调查显示,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8.2%,较上季及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0个和3.8个百分点,并创历史新低。从调查的7个大城市看,居民购买住房的欲望除重庆和西安外均低于平均水平,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的居民购房的意愿明显下降。而未来三个月打算买车的居民人数占比为9.8%,分别降低0.1个和1.5个百分点。

  今明两年消费需求持续性最强

  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9.9%,2006年受世界经济减速和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影响,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预计GDP增长9.3%.适度的经济增速回落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求三大需求的增长结构发生变动。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政策和环境影响,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而2006年消费需求则面临着较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因素,扩大消费需求一直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提升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提出通过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消费,2005年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今年消费增加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因而2006年消费需求增幅的波动将小于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速减慢的幅度也将是比较小的,消费需求将是三大需求中增长的持续性最强的因素。

  预计2006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5776亿元,同比增长12.8%,名义增长基本与2005年持平,考虑到2006年物价涨幅可能会高于2005年,因而消费实际增长约为10.6%,比2005年实际增幅有所降低。预计,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137.7亿元,增长13.4%,农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4638.3亿元,增长11.6%,城市消费增速低于2005年0.2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增长加快0.1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为1.8个百分点。

  2007年将是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第5个年头,经济连续几年快速增长之后需要一个调整期,而目前我国部分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能过剩的弊端也将在2007年充分表现出来,因而2007年国民经济增速回落、进入调整期的可能性较大。预计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393亿元,可比价增长8.8%,分别比2005年和2006年回落0.9个和0.5个百分点,三大需求增速也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预计2007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分别比2005年和2006年回落0.4和0.3个百分点。

  建议“四招”扩大消费

  对汽车和住房等重量级的消费品,应出台限制和鼓励并重的政策组合拳。汽车和住房消费是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重要引擎,要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就必须积极培养、引导居民家庭的买车买房活动,增强经济增长的源头性拉动因素。当前各地区一定要把减轻汽车消费税费负担、取消“限小”等一些扩大汽车消费的措施落到实处,不打折扣的执行,在油价高涨的时期燃油税改革应坚决推迟等等,重建私人购车、用车的信心。

  对于住房消费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房地产业过热增长,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和鼓励经济适用房、小户型住房的建设,让真正需要住房的人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控制房价过快增长需要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一是使用“看不见的手”调节市场,即改革住房市场化政策,增加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二是使用“看得见的手”进行政策调控,即把住房问题作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提出节约土地资源、满足人民住房需求的有关住房建筑、销售、转让、租赁的相关政策,重点强调对经济适用房的政策管理。

  此外,应根据实际情况上调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1998年以来,全国商品住宅价格一直在上升,大城市上涨幅度更大。而我们现行货币补贴标准大部分都是1998年以前制定的,参照的是那个时候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标准。这个补贴标准在目前连租房都有困难,更谈不上买商品房,住房货币补贴明显偏低的局面必须改变。

  培育和壮大中产阶层,促其在消费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中产阶层在稳定社会、消费示范带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性消费社会,需特别注重培育我国社会的中产阶层。但是,一些家庭因病返贫的现象说明我国的中产阶层还相当脆弱。预计,2005年我国13%的家庭步入中产阶层,预计2010年该比重提高为25%,因此目前中产阶层在我国远远没有形成一个稳定而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刚性支出较快增长,部分中产阶层抗御风险能力变弱,出现不同程度向下流动的苗头。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具有庞大的中产阶层。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要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需要市场效率与社会公正相协调的政策,需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征收体系。中等收入群体还应通过微观机制的改革来扩大,需要赋予劳动者和其雇主分享利润的权利,需要重视收入分配法制化建设。目前,年收入5万到8万元之间的群体是中等收入群体中较低收入的那一部分,要提高这个群体的比例就需要合理调控工资,确保这一群体平均收入水平不断地提高。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避免中等收入群体中一部分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重返低收入阶层。今年国家应尽快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落实下去,确保处于中产阶级边缘的阶层收入稳定增长,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消费的快速增长。

  建议取消或改革利息税征收方式。利息税是1998年以来为扩大消费恢复出台的税收政策,但是从我国目前征收方式看,征收利息税至少有两大负面影响:一是与恢复开征的初衷相悖。征收利息税是为了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但由于我国按固定比例税率计征,没有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随着利息所得额的增加而提高税率,导致中低收入者的相对税收负担比高收入者重,既不能体现公平分配,也不能促进消费。二是易引发逃税和避税问题。由于我国税法尚不完善,存款大户有条件通过多种手段逃税避税,更加剧了税负的不公平。

  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的利息税亟待改革,简单做法是取消利息税,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取消利息税影响微不足道。从扩大消费来说,征收利息税对中低收入者的相对影响较大,不利于鼓励消费。

  如果暂时不取消利息税,必须尽快改变目前一成不变的20%的税率,打破“一刀切”的做法,在征收方式可以有几种选择:一是将储蓄利息税与个人所得税合并纳税;二是降低起征税率,创造条件严格实行不同的累进税率,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对低收入户和农民储户免征利息税。德国在征收利息税时规定,如果单身者个人存款利息低于6100马克或已婚者低于1.22万马克,可申请免征利息税。

  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搞好城乡零售市场的规划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支持国内外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和代销店,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