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5年底,重庆市私家车已达28万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汽车装潢开始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然而,来自税务部门的消息表明,这一行业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隐藏着巨大的税收漏洞。
利润有多大?
“买了新车,自然少不了内部装潢,仔细算算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在市内某媒体工作的张小姐算了笔帐,她给自己的新车买坐垫、装中控锁、太阳膜等花了2000多元,改装轮胎、加装尾翼花了6000多元。
南坪中学附近一家汽车美容中心的老板向记者透露,汽车装潢主要包括保洁、安全和改装三项,利润最大的是改装。如果想对车灯、保险杠、轮胎、排气筒等逐一进行改装,总花费在2万元以上。此外,加装的音响越高档,利润空间就越大。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称,汽车装潢的利润主要产生在原料差价和人工费上,利润率接近50%.比如,布座套的成本还不到100元,加工后就能卖到600元左右。
监管有难度
与惊人的利润相比,汽车装潢业的税收管理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汽车装潢美容店都漏缴了增值税。
市国税局流转税处有关人士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清洗和打蜡应该缴纳营业税,销售和修理修配应缴增值税。由此看来,大部分汽车装潢店属国税、地税两部门的“共管户”。
事实却并非如此。从记者实地调查的情况看,多数汽车装潢店的工商营业执照上只注明了经营范围是“清洗、打蜡服务”,因而只办理了地税税务登记证,实际中却长期超范围经营。
“这样一来,不少汽车装潢店往往游离于国税部门的征管范围。”江北区国税局城区税务所所长曾建说,再加上汽车装潢业营业时间长、分布广,更加大了他们日常监管的难度。
如何改变?
据统计,一辆新车的装潢费用一般为3000至5000元,稍高档一点就超过万元,且一辆车平均5年就需要重新装潢一次。“汽车装潢行业已成为一个新的税收增长点。作为新兴行业,其配套的税收监管措施亟待加强。”市社科院有关专家说。
“最有效的是从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这一环抓起,把经营范围‘拿’准了。”曾建认为,国税部门应该和工商部门加强合作,查处不据实申报和超范围经营的汽车装潢企业,督促其办理国税税务登记证。
事实上,目前市国税局已着手制定一系列强化汽车装潢业税收管理监控办法,包括:严禁国税、地税发票混用;对连续出现低税负申报的经营户核定最低营业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