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台外资出口企业的进出口货物报关价格,普遍存在与实际成交价有差距的现象,广东省国税局在5月31日厂商自查自报结束後,预计将从6月初展开大举查税动作。预计这一波针对台外商的补税与查税所得,将超过100亿元。
最近几个广东省几个主要台商协会,包括东莞、深圳等,不约而同都与当地国税部门协商﹔地方国税部门透露,广东省每年因为企业未按出口退税有关文件规定,以
实际成交价格申报「免、抵、退」的情况,大约就让国税流失180亿元。
据深圳台协会务官员透露,从自查自报尚未完成指标的情况观察,包括东莞、深圳等重要出口城市,都会出现较大动作的查税现象﹔尤其是电子组装成品的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因为广东各地的国税单位发出的通知明确指出﹕「凡2006年1月1日以後报关的货物,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按实际成交价格申报出口退税和进行财务核算。否则,一经检查发现不按实际成交价格申报出口退税的,将对出口货物价格差异部门视同内销全额徵收增值税,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即使国税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出口厂商必须以实际出口价申报「免抵退」税,然而受限於海关在出口报价上都采合约制,半年才能更动一次,根本无法适应现今价格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导致多数企业都无法以实际成交价申报。
除了海关出口申报制度有问题之外,由於各项成本高涨,许多台外资企业的短期周转资金相当匮乏,以多报少者不在少数。未来国税部门查税时,宽松还是严格,与国税部门打交道经验丰富的台商一般都认为,有没有台干或台商因此被拘留,是个重要观察指标。
进料加工业务量大的企业,最近都忙着自行补税作业,一家东莞中型电子台资企业负责人就表示,经过核算,他的工厂准备了150万元,作为自查自报的交代。据他了解,好几家台湾上市电子公司,仅这部分就要补缴上千万元,影响不可说不大。
最令台商担心的是,如果自查自报部分距离百亿指标太远,6月初开始的查税动作可能相当具有震撼力﹔国税部门从5月中旬至今,全力向台外商宣导的内容,主要就是希望出口厂商自行补税後,就能达到目标,不需国税单位再大动干戈。
每年海关与国税部门,都制定了增长率极高的指标,几乎不问出口厂商的成长与获利是否相应增加。在法律规范不够严谨,台外商在当地的经营,有时还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