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财政部”日前宣布,自6月1日起对大陆9家毛巾业者(其中两家为台资企业)征收4个月的临时反倾销税,除昆山森鸣纺织税率为109.3%、浙江双灯家纺为107.3%外,其余7家税率高达237.7%。这也是台湾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最高的一次。值得关注的是,与该措施同时出台的,还有台湾工商业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报告称,台湾15个产业111个项目正受到大陆产品的威胁,其中35.1%面临严重危机。
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在2002年开放大陆毛巾进口后,大陆毛巾在岛内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达到80%以上,台湾本地毛巾业面临“严重萎缩”,其中云林县毛巾厂从原来的200多家减少到30家。2005年,在云林县毛巾产业科技发展协会的申请下,台湾“经济部”展开反倾销调查。“台联党”还不断带领部分毛巾业者游行,要求以“进口救济”方式解决问题。专家分析认为,这完全是无理要求,因为进口救济措施是针对公平贸易行为,反倾销调查则是针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大陆毛巾进入台湾市场,不可能同时是公平贸易行为与不公平贸易行为。
今年3月2日,两岸毛巾纠纷听证会在台北举行。台湾“经济部”得出结论,认为大陆毛巾进口激增造成岛内产业严重受损,建议由“财政部”对大陆毛巾应用特别防卫条款,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就是措施之一。
对于“财政部”的这项决定,泛绿普遍认为,它开创了台湾贸易的“几个第一”,即台湾第一宗向大陆提出的防卫措施案,第一宗由“财政部”启动的反倾销案等。一些“台独”媒体还声称,此次事件表明,台湾向大陆开放市场将对岛内中小企业和劳工造成严重伤害。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台湾毛巾业竞争不过大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两岸进行密切的经济交流和产业互补后,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会把生产基地从台湾转移到大陆。像生产捷安特自行车的巨大机械,到大陆布局不仅使它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保住了品牌的影响力。对岛内企业来说,这也是它们继续壮大、争取排在世界前列必须要走的路。
分析人士指出,台当局在两岸“直航条款”表决的关键时刻抛出这项决定,意在制造“大陆产业威胁论”,借机抹黑大陆多项利台政策,为陈水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进行辩护。同时,通过征收反倾销税,迫使大陆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架构下与台当局展开“政府对政府”的协商,宣示所谓的“台湾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