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个税起征点应随百姓收支状况而动

2007-11-6 8:37 中国网 【 】【打印】【我要纠错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一直为民众所关注。专家认为,相对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1600元的税起征点过低,压制了中等收入者,使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缴纳的主体。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新闻中心就此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3698名参与者中,有97.0%的人认为目前的个税起征点不合适,与此同时,有同样比例的人期待能将其调高。(11月5日《中国青年报》)

  无疑,这个就快抵达10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比例是惊人的,纯粹就是公众民意的一边倒了。我们不禁要问,1600元的起征点试行的时日并不长,何以这么多公民有意见的税收政策能轻易出台?当时制定此政策的时候,我们掘出过一条俯身倾听民意的路径了吗?如果有民意上达的路径,我们又是靠什么措施去保障紧叩苍生实境的原生态声音抵达决策者的办公桌呢?

  换句话说,有如此奇高的97.0%的公民对个人所得税有置喙的声音,可何以我们的民生政策没有随民意改动,我们的体察民意的机制是怎么设制的,设制这个互动体系的公仆的工作又是怎么做的?而今,我们看到的这种有涉公民基本民生政策,似乎总是在造成了一定后果后,才有人睡眼惺忪地出来回应,甚至根本就无人跟进。显然,这是我们的民调系统未能赶上"官调"的行走步伐,"官调"始终有意迈行于民调之前。如果"官调"能脉动苍生,就完全有理由提前为中低收入人群的切实民生实况做细致和通盘的考虑。

  在某些官员与专家的眼里,民生成本的增加,中间阶层的税负不轻,社会物价有涨跌失衡,形成物价无法持平的结局,似乎没啥大惊小怪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在我看来,"官调"之所以偏离百姓衣食住行的现实语境,而情不自禁地把大富翁式的税负感和流落街头之乞丐的税负感来个"平均",必然会偏离民意的轨道。百姓对税负的感觉很直接,拿个税起征点和1981年的相对比,1981年职工平均工资约为每月60元,而起征点为800元,大约是月工资的13.3倍;到现在,起征点是1600元,而据国家统计局10月29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853元,起征点仅为月工资的86.3%。

  任何与百姓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政策,都应具有全局性、预见性,不能老是等到老百姓民生堪负日显沉重了,坊间可谓众议哓哓了,才来挖肉补疮式的改进。实际上,个税起征点不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更是一张公民民生的富有感情的"晴雨表",应随百姓民生实情而真情互动。它不是死的,理应灵动起来。要让它灵动,就必须动态把脉住社会物价的消费指数的步子,掌握着公民的就业与收支状况。只有这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才会紧贴百姓心窝。

相关热词: 个税 起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