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透露,燃油税出台时机已经具备,作为本届政府任期内重要任务之一,应该会在明年3月份实施。这一来自高层人士的关于燃油税征收确切时间的表态,顿时让被数次热炒又数次流产的燃油税代替养路费征收问题又成了一次回锅的盛宴,沸沸扬扬了数日。然而,就在其余温未退之际,近日又有最新消息宣称,财政部和交通部已经联合印发了2008年度的养路费票据式样,这意味着2008年养路费征收工作将继续进行。于是,坊间的热闹与期待、担心与观望、兴奋与安慰全都转成了一声叹息:让人千呼万唤的燃油税、总是停留在政府的计划表上的燃油税———到底什么时候能出台呢?
蹉跎岁月:燃油税的13年之旅
早在1994年,有关部门已经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1994年1月1日起率先在海南省进行了试验。
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等,拟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
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是全面清理和规范收费,逐步实行“费改税”。城市公路收费改革(即开征燃油税)是“费改税”的一个突破口。
19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公路法》修正案,正式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
2001年1月,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的金人庆透露,燃油税出台工作已就绪,将在适当时候开征该税种。
过了一年,金人庆再次称“燃油税将择机出台”。
2004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已换成了谢旭人。他透露,取消养路费、开征燃油税的工作已经进入审批程序之中,一旦时机成熟将适时开征燃油税。
此后几年,虽然税务总局、财政部、发改委的官员都曾表示费改税方案已经成熟,将“择机”和“适时”出台,但何时开征燃油税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时间。
“十七大”期间,财政部长谢旭人再次表示,政府将“择机”开征燃油税。
一晃13年,“择机开征”和“适时推出”这两个朦胧的词语成了有关部门回答有关燃油税问题时的标准答案。到底是什么在困扰着燃油税的出台?为什么总是功亏一篑?
内涵解读:开征燃油税的利与弊
所谓燃油税,即将现今普遍征收的养路费、客运附加费等行政收费项目合并成一种燃油税,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通过法律约定整合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基础设施开支。显而易见,燃油税的推广将使车辆的使用成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先前不同车辆间几乎一视同仁的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固定支出,将被燃油税所取代。其好处在于:
一是体现了公平原则,让少用路者少掏钱,多用路者多掏钱;
二是借助车主省钱的主观动机而达到节能减耗的客观效果;
三是引导车主尽量不出车、少出车而减少交通拥堵;
四是保护公路,延长其使用寿命,并筹集修路资金。
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燃油税,燃油税已经成为国外税收的重头戏。截至去年8月份,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燃油税。而欧洲诸国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行燃油税,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戴麟表示,当初欧洲各国政府征收燃油税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为了筹集资金来修路;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公平税赋。
鉴于目前中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而石油需求增长旺盛,能源消耗强度偏大(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日本高二成、比美国高十成、比欧洲高二成五),燃油税无疑有助于降低社会能耗,减少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最终避免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
同时,开征燃油税也可以抑制公路乱收费,有利于交通部门精简机构,甚至可以解决货运严重超载等问题。
当然,开征燃油税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反应,比如,开征燃油税会使整个燃油市场价格上升,过高的燃油税会使消费者负担加重,尤其是营运部门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市场物价上升,一些行业比如农业、公共交通、建设、航空、铁路也将受到影响。
两大原因:燃油税为何屡屡夭折
自从1998年“费改税”提上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政府的各部门对于作为“费改税”重要组成部分的燃油税改革不可谓不重视,历届政府高层的频频表态可为见证。但是,为什么燃油税至今给人的感觉仍然是镜中月、水中花呢?
权威人士分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油价过高,时机不成熟;二是改革涉及国家一些部门之间、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再分配,从而导致阻力重重。
一位曾经参与过1998年实施燃油税筹备工作的官员回忆说:“当年连税票都印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着国家正式发布从某一天开始执行。“可是,在当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上涨,有关部门顾虑到在高油价时出台燃油税会引发通货膨胀等因素,遂将此事搁下。而当时,这个所谓的“高价”是每桶20多美元;今年10月29日,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价格已经突破每桶93美元。
近日,国际油价更是持续高位徘徊,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
在这种局面下,重提开征燃油税似乎又变得不合时宜。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也曾解释,燃油税难产,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油价居高不下。
然而,有关专家提出,在这个时候推出燃油税,是国家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新政的必然选择。油价高企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一味等待国际原油价格下调,不但遥遥无期,而且更不利于节能降耗观念的形成。通过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对油价上涨已经具备了心理承受能力,有关部门不应再以之为借口推迟燃油税的实施。
因此,各方舆论认为,燃油税迟迟不能出台的症结所在早已不是单纯的油价上涨问题,而是改革背后所触动的部门利益。
养路费一旦被取消,意味着交通部门利益的巨大损失,每年近千亿的交通收费权不再,全国数十万的征费人员将面临转岗下岗,有财税专家说,“征收养路费的队伍是一支多达30多万的大军,‘费改税’后这些人怎么办?”
另据了解,现在的养路费属于地方政府收入,改为燃油税后就会由中央占大头;现有的路桥收费也是由公路监管部门来收取,其中相当一部分也会进入地方政府,改成燃油税后,这笔钱将上缴国家财政。
此外,燃油税征收还涉及以下争议:
一、油平衡问题。虽然汽车行业是用油大户,但是农业、船舶、航空、建筑工地车辆、发电及其他非公路运输车辆的用油问题也不能忽视。
二、征收环节。关于燃油税在工业生产环节上征收还是在销售环节上征收,业内一直存在争论。在生产环节征收,国内油价比国际油价高,容易导致非法走私更加猖獗,有些没有炼化厂的地方省也一再强调销售环节征收才能体现公平;从销售环节征收,全国有十多万个加油站,管理成本巨大,容易产生腐败和偷税漏税等问题。
三、过路过桥费能否取消。现在各地都建有高速公路,除地方政府出资外,大多有银行的贷款,此外还有企业和私人投资,如果取消高速公路收费改征燃油税,国家就得拿专项资金对其进行补贴,怎么补?补多少?需要研究。
尽管出台燃油税阻力、困难重重,但是,作为有力的价格杠杆,燃油税的改革是各国发展节约型社会,降耗减排、保护环境的最有力措施,是一条国际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燃油税方案背后进行利益博弈的各方,能顾全大局,尽快推动这项于国于民皆有利的改革。
中国广播网
相关专题:
[编者按]:燃油税,一个讨论了十一年的话题。目前这一税种仍迟迟难以开征。从2001年至今,国家税务总局两任局长金人庆、谢旭人均多次对外发布过燃油税将“择机开征”的权威消息,然而燃油税却一直难产。有媒体称,加上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至少已经是第五次表示将“择机”出台。为什么燃油税“千呼万唤难出来”?目前公开的解释是“油价太高”。而真正的原因却不仅仅是这一点。
点击进入专题:“燃油税”专题
知识点小贴士:
什么是养路费?
养路费,专指中国现在实行的,对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征收的专用于普通公路修建养护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用途与现在实行的“过路、过桥费”,高速公路通行费相似。养路费的征收似乎与共和国同龄。
目前,养路费依据《公路法》,国务院《公路路政管理规定》和交通部有关规定征收,具体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制定,且各不尽相同。根据《公路法》,国家将用“燃油附加税”替代养路费,该法的规定已经出台数年,但其规定具体实施由国务院规定,至2006年止,尚未实施。养路费实行按车辆吨位计费的办法,以月为基本缴费期间。特殊情形从该基本原则上演变。
什么是燃油税?
燃油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行使的汽车购用的汽油、柴油所征收的税。它是费改税的产物,是取代养路费而开征的,其实质是汽车燃油税。开征此税不是我国的首创,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征了燃油税。
有关部门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思路, 制订了燃油税初步方案。然而正要实施时,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上涨。于是,2000年左右,“费改税”的重点转向对经济影响较小的农村税费改革。
编辑留言:
燃油税迟迟没有出台,那么相关的养路费,过桥费,通行费等相关费用并没有在油价中体现,也就是说本属于油价一部分的费用是广大民众以油价之外的费用形式承担的,我们的用油成本还包括这部分外部成本。其次,我国的消费税的调整并没有体现对消费行为的理性引导,对于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的调节力度是很低的,低于国际水平,而且调整速度慢,不能适应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在体现能源稀缺程度上力度不够,那么这部分成本也是低于我国油价中实际应该承担的成本。再次是资源税,目前我国能源税还远不健全,对于能源和环境的保护作用严重不完整,现行的资源税也只停留在定额征收的层次,而且额度很低,既不能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也不能体现石油的环境和能源的外部性成本,实际上这些外部性成本是以我们平时的环境保护费用的形式来体现的,还有就是环境对全民造成的效用损失,所以这部分成本同样是以全民以外部性费用的形式承担着。
通过以上对相关税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石油价格并没有包含应该包含的上述税费成本,事实上这些成本都以外部费用的形式由全民所承担,因此大家对于国内油价的感觉其实少了很大的一部分成本,而中石化所谓的负责人其实正是抓住了这样一点,忽悠广大的人民群众。既然油价中不包含这一系列的成本,那么油价与国际接轨的问题纯粹是无稽之谈,上述那位专家所谓和国际油价应该持平的言论实在是在混淆视听,一点公共心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