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河北省税务部门将出台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细则

2007-2-9 10:56 正保会计网校 【 】【打印】【我要纠错

  记者8日从我市税务部门获悉,按照国税总局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决定的通知,我省税务部门将就此制定实施细则,从今年1月1日起,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在原规定基础上提高2倍,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纳入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税额提高幅度至少两倍

  据了解,2006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按照修改后的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在原《条例》规定的基础上提高2倍,大城市由0.5元~10元提高到1.5元~30元;中等城市由0.4元~8元提高到1.2元~24元;小城市由0.3元~6元提高到0.9元~18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由0.2元~4元提高到0.6元~12元。

  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也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规定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税额幅度调整方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税额幅度原则上应在2006年实际执行税额幅度的基础上提高2倍。多年未调整税额幅度的地区,调整的力度应大一些。

  此外,《决定》强调要从严控制各类开发区、各类园区用地和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项目用地的减免税。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开发用地一律不得减免税。个人居住房产免征

  市地税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我市土地使用税自1988年11月1日开征至今已经18年,在城镇范围内占有和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缴纳,不过,个人房产用于居住的免征,用于经营按实际占用面积缴纳。

  8日,记者就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问题采访了河北省地税局有关人员。据介绍,该局已接到国税总局的通知,将根据通知制定实施细则。“实施细则要上报河北省政府后实施。”工作人员预计,今年河北省将征收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将按照调整后的新税额执行。商品房成本中比例极小

  据介绍,我市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半年收取一次,每年3月和9月分二次征收,每次缴纳1/2.市地税局曾于去年3月,对城区城镇土地使用税做了调整,在原来的基础上,地段划分从原来的4个等级地段调整为3个等级地段,不过相应等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额标准并没有变。

  市地税部门人士表示,由于细则还未出台,此次调整幅度还不好预计。据介绍,我市去年税额标准规定:一级地段每平方米年税额标准为5元,二级地段每平方米年税额标准为3元,三级地段每平方米年税额标准为1.5元。按此次调整原则推算,调整后新的每平方米年税额标准分别为:一级地段15元,二级地段9元,三级地段4.5元。

  税务人员分析,此次调整不会对地价和房价带来太大影响。因为土地使用税在商品房成本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以一级地段上的房价为例,每平方米的价格约在4000多元,而1平方米的土地使用税仅比原来增加10元,多支出的10元土地税对房价来说,影响并不大。

石家庄日报

  知识点小贴士:

  什么是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国有土地为征税对象,以实际占用的土地单位面积为计税标准,按规定税额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就是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但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暂不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我国税法明确规定了以下具体情况下的纳税人:

  (1)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缴纳。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纳税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由代管人或实际使用人纳税;

  (2)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由实际使用人纳税;

  (3)土地使用权共有的,由共有各方分别纳税。  

  编辑留言:

  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于房价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只是影响程度很小,在房价上涨的各因素中占有的地位微乎其微,几乎难以准确的量化和分析。目前针对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层出不穷,应该说是处于政策密集期。公众对政策如此敏感,以至于在每个政策出台后必然会和房价联系在一起,公众已经对政策具有了相当的“政策恐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必然造成市场的恐慌和房价的震荡,笔者认为这肯定是无庸质疑的。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土地保有环节征收的税款,原则上可以推动开发商加快土地的利用速度,减少土地囤积,促进土地的合理高效流动,而在目前的房产供求形势下,这样的税费增加向消费者转嫁基本是100%实现的,而政策造成的恐慌可能带来房价更大规模的上涨,在这种情况下,税总推动土地流转的政策恐怕难以达到目的。完全的税费转嫁并不能调动开发商集约利用土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