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昨日获悉,《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税收政策》已经被确定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一号提案”。该提案认为,资本市场的税收政策应以合理投资为导向,倡导长期投资、抑制短期投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扶持中介机构健康发展为政策取向,建立起多层次、多环节、协调征管、体现公平的资本市场税制。
针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税收政策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提交一号提案的民建中央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相关的配套税收政策。当前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的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对资本市场的税收管理只有零星的条例或临时性的规定,不完整也不够规范;课税覆盖面有限,对一级市场的投资行为、二级市场上的交易差价收入、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投资所得、场外交易、有价证券的继承和转赠等,缺少税收约束,特别是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税制基本是空白;税收政策调节分配的功能比较弱;存在重复课税现象;税赋不均和资本市场税制不公平;税收政策导向不明显,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分配到的收益要征收所得税,而对买卖差价收入未征税。
对此,一号提案提出了四条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首先,完善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重新设计差别比例税率,税收应充分考虑投资者交易额的大小和持有时间的长短,以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和鼓励中长线投资;税收政策应鼓励集中交易,对场内交易实行较低税率,对场外交易实行较高税率;另外,税收政策还应考虑改买方纳税为卖方纳税。
其次,税收政策要注意投资所得税与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衔接。建议取消按红股面值20%计征所得税的规定,对红股(即红利)征税从分配环节征税改为变现环节征税。
同时,应该根据“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对国家股、法人股的投资所得开征所得税,以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个人投资者获得的股息实行“抵免法”征税,即在分类征税时按一定比例扣除后计算征税,在综合征税时扣除一定数额后计算征税;税收政策还应对企业或机构投资者获得的股息实行“免税法”,因为股份公司发放的股息所得已缴纳了企业所得税;所得税应在最终环节纳税,对已分配利润,如发放的股息和红利作为企业成本,从企业利润中除去,免征企业所得税,由最终的受益人缴纳所得税。
第三,适时开征证券所得税。税收应考虑对长期投资者的所得实行较低的税率,对短期投资者的所得按照一般所得征税,并允许全额扣除费用,包括手续费、印花税。除银行存款、国库券及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可免税外,“一号提案”建议将其他证券买卖价差收入扣除利息费及交易手续费后的金额作为计税依据。提案建议,对各企业及投资基金盈利性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得,按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25%征收。对个人则仍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应以持券期的长短为标准,将资本利润和炒作利润区别开来,给予资本利润减半征税的优惠,以保证中长期投资者的利益。
第四,对不同金融业务采取不同的抵扣政策。借鉴国际经验,将目前对金融企业课征营业税改为课征增值税,并区别不同金融业务采取不同的抵扣政策。将“企业所得税”列入税收协定中方的“税种范围”条款,以避免国际双重征税。
独家:征收印花税原来不是国际惯例
最近,关于印花税的消息在网上特别热闹,一是关于“全国政协委员贺强关于单边征收印花税的提案”,另一则是媒体传“财政部计划下调印花税”。暂且不论这消息何时能成真,关于印花税的几个横向纵向比较,令我们大开眼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一、原来不是国际惯例
一直以为炒股被收印花税是国际惯例,即使是双向征收亦是天经地义。现在才知道,原来不是——目前我国3%。的印花税税率远远高于国际主要金融市场的平均水平。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几个主要金融市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者不需要缴纳印花税,或者税率很低。反倒可以这么说:调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趋势。
二、原来2007年交了这么多税
2007年,国家从股民手中征去了2005亿元印花税,券商又从股民手中抽走了超过1500亿元的交易佣金,两项数字之和甚至超过了2006年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润总和3202亿元。以至于2月28日《南方周末》在《A股市场:到底是高估了还是低计了》中忍不住质疑:“投资人把数万亿元从银行搬到股票市场上来,一部分给了上市公司,一部分交给一级市场投资者,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交给券商,最后自己大概只能拿到1000亿元,这个买卖能长期进行下去吗?”
三、印花税与股灾
最忠言逆耳的话来自香港税务局长刘麦懿明之口。虽然刘麦懿明强调,印花税作为库房的重要收入来源,特区政府难以在新的财政年度回应证券界诉求将其取消。虽然刘麦懿明也不会评论股市,但是她也同样很坦诚地说:历史经验可见,每当印花税超越薪俸税,股灾随后便出现(1973年、1981年股灾),所以印花税可说是投资市场的寒暑表。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去年股市、楼市节节上升,港府库房的印花税收入创出历史新高。香港税务局长刘麦懿明透露,2007至2008财政年度获得的印花税收入,有可能继上世纪80年代初之后再度超越薪俸税的税收。
良药苦口地说上一句:即使如大家所期盼的印花税利好出台,又能如何?反弹数日之后,还是要回到老路上。毕竟A股现在面对的是全球股市的衰弱。花无百日红,强求不得。
财政部5.30突调印花税被指违背《立法法》
有委员称征新税和变税率应由人大决定,宜收回对行政机关的授权
《印花税暂行条例》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但《立法法》生效后,该条例未依《立法法》作相应调整,其立法权限与《立法法》的规定相背。———朱征夫
本报讯 “财政部在凌晨调印花税调,这不是‘半夜鸡叫’吗?”针对去年5月30日印花税的突然调整致股市暴跌一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提出,这一调整致使股市暴跌,人心惶惶,公民的财产权和社会和谐均因此受到损害。他建议新税种开征、税率变更由人大来决定。
税率变更只能由法律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在谈及新税种开征、税率变更的问题时,特别以去年530印花税调整为例。
朱征夫表示,《印花税暂行条例》由国务院颁布,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但《立法法》生效后,该条例未依《立法法》作相应调整,其立法权限与《立法法》的规定相背,并且该条例授权财政部进行解释和制定实施细则的规定继续存在。
朱征夫指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条第1款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但“我们认为,税收的开征、税率的变更等只能由法律规定,而不宜授权国务院作出规定,因此,上述规定应当修改,有关税收的立法授权应由全国人大收回”。
收回授权符合法律规定
朱征夫表示,全国人大收回税收立法授权的理由有三:
首先,按《立法法》规定,“税收的开征、税率的变更等既涉及征收非国有财产,也涉及税收的基本制度,所以只能由法律作出规定。”
其次,税收的开征和税率的变更直接影响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其重要性决定了相关立法权不宜委托给行政机关行使,更不宜由行政机关交由下属部门行使。
最后,按国际通行的税收法定原则,国家征税的依据应当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立法机关的法律。税收法定原则是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在税法中的具体体现。
■委员观点
可由人大制定“游戏规则”
侯外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局长):目前税率的调整由财税部门主管,印花税的调整直接影响股市,而股市关系到千家万户,如果收归人大当然更好。人大负责制定游戏规则即基本政策,但具体执行还是需要由国务院的具体部门来实行。
根本问题在于公开公正
温思美(全国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广义来讲,大税种的设置、重要税率的变更应由人大来决定。人大决定税种增减和税率变更,具体部门来执行相关规定,从法理上讲是对的。
以印花税为例,它是涉及到市场调节的灵活措施,财政部先是说要上调,后来又否认,最后又“半夜鸡叫”,这样的做法就不是很好。其实人大收回税收立法授权并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在于税种的增减、税率的变更应公开公正,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有利稳定市场交易。
欧阳泽华:加强监控股市资金流动
作为证监会机关首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的建议本身就将成为资本市场热点。据悉,他今年准备提出关于加强对股市资金流动情况监控、制定《证券无纸化法》以及建立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等建议。
在资金监控方面,他建议在适当时机推出跨部门的合作平台进行联合监控,及时、准确掌握境内外“热钱”和银行、保险等资金进出股市的情况。这既有利于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助于打击跨国境洗钱行为,配合推动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同时,他建议利用人民银行的个人及企业征信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以及其高管、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用状况和资金流动情况,以防范金融犯罪。
他还建议将《证券无纸化法》列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立法议程,尽快制定一部单独的法律,对证券无纸化后的证券权益、交易结算等事宜作出规范。
王连洲:应继续坚持从紧政策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研究室巡视员、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组组长王连洲认为,今年两会,防通货膨胀、防经济过热仍将是热点问题。他认为应该继续坚持当前的从紧政策,但要适度。尤其是银根紧缩政策,过紧可能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他还表示,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只能对市场起辅助作用,并希望人大代表就印花税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创业板应及早推出,为促使创业板顺利推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资金应供给那些特别需要的优秀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对一些资金需求不那么紧迫的单位,则要将再融资的关卡得紧一点。一些法律的完善和修改应尽快提上日程,如基金法和信托法的修改。
阎庆民:宏观调控面临新课题
全国政协委员阎庆民于去年履新上海银监局局长。他认为,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将成为两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在采取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如何充分考虑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新课题。
他认为,过去5年间,中国金融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分行业看,银行股改上市、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保险业务形成的多元化格局,都是十六大以来金融业的亮点。未来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原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体制和制度创新,实现再一次的飞跃。
贺强:印花税改革将成热点
新一届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印花税改革将成为这次两会的热议话题之一。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07年股票交易印花税税收高达2005亿元,比2006年增长约10倍。他认为,印花税的大规模快速增长是极不正常的,不利于股市正常发展。
贺强指出,中国股市不应该是个“零和”交易的场所,它应该有一口利润的泉眼,“买股票是一种投资,就是要共同分享上市公司的利润,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最起码得满足一条,要使我们的分红额高于征收的印花税和佣金,这样市场才有投资价值,投机性的市场才能转化为投资性的市场”。
马文胜:不断创新期货品种
中国国际期货总裁马文胜表示,在资本市场方面,今年两会的热点主要将集中在资本市场如何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服务方面。具体到期货市场上,他指出,目前期货市场已经逐步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调和通胀上升的双重风险下,尽快推出创新的期货品种以对冲由于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而导致的产业链困局。此外,他还表示,要在规范期货市场秩序,建立诚信体系方面多下工夫,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系统性风险。
孙祁祥:巨灾险有助市场经济体系完善
“巨灾险肯定是今年两会讨论的热点,巨灾险建设不仅仅是社会保障问题,还将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北京
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孙祁祥认为,从灾后重建时保险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市场经济程度高低。在计划经济体系中,没有必要进行灾害保险,因为大灾以后政府财政会全部支持;但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灾后保险所发挥的作用可以高达60%左右。“所以保险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商业保险有助推动灾后自救”。
谢卫:应对A股国际化
富国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谢卫表示,今年“两会”引人关注。结合资本市场来看,2008年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深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规律、阶段性特征和内外部环境的认识,拓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内在功能。落实到具体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夯实市场制度基础是一项重要目标。
如何应对A股国际化是证券市场面临的一大课题,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对较高,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联动性在增强,A股国际化是趋势所在,但其间也要充分做好迎接的准备。
首先要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充分利用并购、重组等整合手段,其次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这些企业为A股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此外,也应该逐步允许外资企业在A股上市,这需要在法律基础层面做好准备;最后,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降低对外依存度,使市场能够均衡发展。
郭田勇:金融分业监管将难以适应新形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为关注本届两会大部制改革方面的内容。他认为,虽然此次大部制改革不会涉及一行三会,但是同属于国务院组成系统,其他部委的改革进展和成果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大部制改革既是方向,也是渐进过程,其他部门的改革经验将有助于研究探讨金融监管体系的下一步改革”。
他认为,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目前仍然需要维持金融分业监管;但从近几年金融经营现状来看,金融创新、混业经营不断,各种金融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日益深入,分业监管将难以适应金融发展的新形势。
黄耀华:着力建设创新机制
长城证券董事长黄耀华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巨大成功:市场运行的基础制度得到有效解决,创造了中国股市的高流动性与内在生机,从而奠定了市场繁荣发展的基础;证券公司经过全面综合治理整顿后,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上市公司治理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受益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公司质量有了飞跃式提高。改革与创新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永恒主题,证券公司的“灵魂”也是创新。他认为,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着力于创新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即在严格要求证券公司净资本实力和合规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证券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业务创新,进行市场化的行业整合,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培育、增强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发展。
杨鶤:期待两会为资本市场助力
招商证券总裁杨鶤表示,2008年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即将召开的“两会”无疑将成为资本市场众多参与者分析和了解政策动态的主要窗口,是业界寄予希望且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他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不断加深自身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阶段性特征和内外部环境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市场制度基础,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拓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内在功能提供新的契机。
汇丰:建议中国通过降印花税保护中小投资者
2月27日,汇丰银行在《中国策略》报告中则建议中国政府通过降低印花税负担的方式保护中小投资者,报告作者建议监管机构应迅速回应A股近来的大幅回落。
2月26日触底回升后,中国A股没有迎来期待的反弹,28日再次微跌后,29日上综指仅上幅49.03点,收于4348.54点,成交量则继续低迷不振。
金融大盘股因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融资门”事件影响引发的全线下挫后,2月25日,沪深300指数对应2008年PE也降至23倍,但这似乎并不是买入良机。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副总裁称,目前市况下,相信只有两种人才会买入金融股。一类是长期看好它、短期也看涨的人;一类是大盘即将反弹,而金融股是领头羊。
“但是你要知道,现在大多数人对金融股是长期看好,但短期看跌,我想没有人愿意去买一个短期会跌的股票;而第二类,由于大盘实质性反弹尚需明确许多因素,因而更难以预料。”
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在2月28日晚间时候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处于弱平衡态势。其后续走势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再融资监控的力度。
言及至此,该基金经理亦并不避讳基金在此次再融资事件中的“无奈”。当博弈用在基金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之间时,记者发现,这一次,除了用脚投票,基金几乎完败收常
“我们人微言轻”。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员说。
基金回应“融资门”
在再融资事件爆发之后,有人将其称之为“融资门”,并进而认为,该等消息之提前泄漏有可能是某些群体的有意行为。
对于“融资门”背后涉及阴谋论与否,记者采访了多位基金经理。
上述易方达的基金经理说,从源头上看,包括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再融资消息的泄漏一般是两个渠道,高管或者承销商。
“第一源头出来的消息,我并不认为会被外资有意利用而散发,人们总是习惯在下跌后寻找理由,阴谋论或许也是。”
上海一家券商的副总裁也表示,再融资泄密事件如果硬生生强加给某一个群体,可能性更大的应该也是脆弱的投资人,而不应该是QFII.
“QFII不可能为了这么小的额度而毁了自己的一身清誉。”该副总裁表示,“而事实上,据我所知,中国平安和浦发再融资的消息在公告前,国内的基金公司就已知晓”。
易方达的上述基金经理坦率表示,他早于公告半个月前,获悉中国平安融资1600亿之事。但彼时尚以为笑谈,随付之一炬。
只是,他没有想到,再融资猛于虎。
“等到公告时,才吓了一大跳。”
彼时,欲走还留的心态占据了许多基金经理的心。
曾是国内第一批基金经理,目前担任某券商自营部的负责人表示,在中国平安和浦发因再融资连续跌停后,如果按照投资风格,基金经理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一种是认为再融资会持续影响该股,为避免连续下跌,因此应该尽快抛出,并在低位换成其他板块;
一种则是坚守,做价值投资。
该人士称,“人们都是喜欢买长期看好、短期也看涨的股票,所以遇到中国平安、浦发事件时,潜意识里都想换掉,但我很遗憾地发现,很多基金经理想归想,做归做,完全是两回事。”
九成基金被动挨刀
尽管对于大资金来说,在连续跌停情况下调仓出局存有极大难度,而且做差价的胜率也极校但上述自营部负责人仍然表示,“事实上,这次事件爆发出的最大问题是,国内的基金经理对再融资对A股的杀伤力普遍意识不足”。
这位曾任国内第一批基金经理的人士认为,目前国内一些基金经理可能存在这样的倾向:
第一,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手中的筹码对市场的影响力,并相信他们会永远战胜市场;
第二,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智慧,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在这样的潜意识下,即便当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再融资的传闻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并未悉心研究,仍然认为可以借助手中的筹码改变市常
记者调查发现,多位基金经理在节前已知晓中国平安和浦发的再融资计划。但多个投资人士称,两间公司的融资额都大幅超出预料,并将这归为巨幅下跌的原因。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谈论浦发再融资事件时说,“之前有模糊的影儿,直到清晰之时,也快要公告了”。
至于中国平安,他说,“我们很幸运的在90元附近出了一些”。
而一位重仓中国平安1000万股级的基金经理则幸运得多,他告诉记者,早在传闻之初就透过多种渠道求证确凿,遂断然抛售,剩下部分亦在公告后大部分抛售,目前所剩无几。
但显然,更多的基金投资人选择了暂时的忍受。
根据2007年基金第四季度报告,已披露持有浦发银行的126家基金合共持有浦发银行12.7亿股流通股,但在2月20~25日浦发银行累计下跌23.6%的连续4个交易日中,其全部成交量仅有1.63亿股,占12.8%。
这其中还包括非基金投资者。此中可见至少有9成以上的基金被迫选择了四天高达23.6%的损失。
公开资料显示,已披露持有中国平安的83家基金合共持有中国平安3.48亿股流通股,占中国平安可流通A股8.05亿股的43.2%,而中国平安在1月21、22日连续两天跌停时,其全部成交量仅为6609.6万股,仅为3.48亿股基金持仓量的18.99%。
即便基金贡献全部成交量,也有8成以上的基金只能被迫接受两天近20%的损失。
谁来打破弱平衡
2月25日沪深两市再现“黑色星期一”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上市公司巨额融资发表谈话,要求上市公司再融资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次日沪深两市分别高开110点和400点,但由于存于人心的再融资阴霾尚未散去,A股很快回跌,至收盘沪综指仅收获46点的涨幅,深成指则以1.02%的小幅下跌予以回应。
其后市场开始互现小幅涨跌,在4100~4400点之间彷徨徘徊。
易方达基金的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说,“A股现在进入弱平衡,大家都在等待再融资事件如何进展。”
该人士称,3月3日中国平安将有31.2亿股限售股解禁,按2月29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流通市值超过2200亿元,这将构成对市场的一大考验;另外则是3月5日中国平安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再融资方案。
“3月5日看中国平安再融资究竟是怎样的态度,如果如证监会所称,考虑市场承受力,给市场一个满意的答复,则可意味再融资的靴子将软着陆,A股也有望迎来小幅反弹;但如果中国平安仍然执意而行,由于3月3日解禁股中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平安的职工股,基金仅占有微小的部分,如果涵盖H股股东,在流通股股东投票环节,内地基金将从根本上丧失话语权,若方案强行通过,A股将会非常难看。”上述基金经理称。
他认为,目前打破弱势平衡的关键在于政府。针对再融资,何为恶意圈钱,又该如何规范,需要政府明确。
“如果中国平安方案放行,就会带来很可怕的结果。首先站出来的可能就是中国人寿,接着三大国有银行,按中国平安规模,累计可能就有8000到1万亿元的巨额融资。”
这还不包括2008年高达3万亿元的大小非解禁,红筹回归及国内IPO带来的资金增量。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股改时,大股东出了一次血,这一次他们要趁着市场还是牛市赶紧再融资捞回来。”该基金经理称,“果真这样,市场不熊也熊了1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员也认为,再融资的靴子如何落地需要交由管理层解决。“国内基金公司势单力保”
上海一家券商的副总裁认为,从技术层面上看,A股即便在熊市跌破30%也要求一次15%的反弹。
该人士认为,根据对此前两年A股单边上扬的分析,以下三种情况呈现“三位一体”:
一、大盘单边上涨;
二、银行股领头;
三、基金火热发行。
从这三个方面看,该人士称,近期A股尚不存在这些迹象。目前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因素,除了上述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还包括两会政策的明确、一季度的业绩和经济数据等。
“在这些尚未明晰之前,我的个人看法是回避银行股。”
2月26日,中金公司发布一篇名为《以谨慎的心态面对可能的反弹》的报告,建议重点关注前期跌幅较大的行业和个股,特别是大盘蓝筹股。
2月27日,汇丰银行在《中国策略》报告中则建议中国政府通过降低印花税负担的方式保护中小投资者,报告作者建议监管机构应迅速回应A股近来的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