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表示,中国2月份对成品油消费税的上调可能会抑制国内市场供应,并迫使政府增加燃料补贴支出。
综合外电3月11日报道,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11日称,中国2月份将石脑油、燃料油和其他成品油的消费税提高两倍的措施可能会产生意想之外的后果,这一措施可能抑制国内市场供应,并迫使政府增加燃料补贴支出。
国际能源署在其发表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Oil Market Report)中称,上调消费税的措施表面上是为了促进节约能源并抑制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可能会引发另一轮的成品油供应短缺。
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下设的负责监测能源安全的机构。
国际能源署称,预计提高税率导致的成本上升将挤压中国所谓的“茶壶”炼油厂的利润空间。这些规模不大且一般是非法企业的“茶壶炼油厂”,实际上是中国的机动生产商。
该机构称,尽管中国的能源政策决策者一贯强调,要向成品油以市场为基础进行定价的目标迈进,但行政指令仍继续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政府于2月18日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对燃料油、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按全额税率征收消费税。此前的税率约为30%.
根据全额税率,燃料油按每升人民币0.1元征收消费税,合每吨约人民币110元;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按每升人民币0.2元征收消费税。
上调税率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因为依赖不合规格的汽油或燃料油的制造厂商、中小型工厂以及发电厂都将把上涨的燃料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国际能源署称,最终中国政府可能会被迫发放更多补贴,以确保成品油供应。
该机构还称,另外,尽管中国对国内原油销售开征特别收益金旨在补贴遭受损失的下游行业,但政府似乎越来越不愿补贴炼油商。
国际能源署称,据报导,由于整体盈利状况良好,中国最大的炼油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SNP, 简称:中国石化) 2007年可能被扣减至少人民币200亿元的补贴。
该机构称,补贴中国石化可能鼓励其他国有企业也寻求补贴,特别是发电行业,因为电的零售价格也被设定了上限。
在亚洲,约12个国家直接补贴燃料零售价或将其保持在政府控制下。作为亚洲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是这12个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