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盐湖钾肥(000792.SZ)开盘不久即巨量跌停,这与当天受利好刺激高开800点的深成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证券分析师指出,“这是源于18日化肥出口关税加征100%消息的影响。”
财政部4月18日发布公告称:今年4月20日到9月30日国内用肥旺季,将对出口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现有税赋的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以抑制国内化肥价格的上涨趋势。
由于钾肥是财政部急于平抑价格的首要目标,因此盐湖钾肥跌停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数据显示:去年元月国内钾肥仅1900元/吨,而到今年春播时节,钾肥价格最高已飙升至4500元/吨,受此影响,复合肥、氮肥及磷肥价格在原料成本推动下也都出现了幅度不一的上涨,以至于很多农民春播时节因化肥太贵而放弃播种。
有中国化肥信息网专业人士介绍说:“钾肥涨价除了源于国际价格涨幅巨大,也与国内贸易商囤货居奇,谋取暴利有关。”
由于我国钾肥70%依靠进口,而进口和分销环节又控制在中国中化集团(简称中化)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农)手中,因此这两家公司首当其冲的成为各界质疑的焦点。
钾肥价格高涨原罪
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然而在今年春播之际,很多农民却遭遇到历史上幅度最大的一次化肥涨价:钾肥从去年的1900元/吨暴涨到4500元/吨,涨幅达一倍以上。
有湖北农民称,2007年种水稻买化肥要91元/亩,而今年就得花121元,“国家今年每亩农田直补比去年增加13元,还不够填补化肥涨价的支出。既然如此不如出去打工。”
那么谁把钾肥价格推上了高高的山巅,让农民觉得遥不可攀呢?
在我国由于存在农业直补政策,政府对包括化肥生产、采购、运输、流通在内的整条化肥产业链上所有环节都予以严格的价格限制,并给予了一定的补贴。
以尿素为例,政府不但严格限定最高出厂价(1725元/吨)、核定流通领域内的加价幅度(7%),而且在天然气、煤炭等原料供给和铁路运输等方面给予企业大量补贴。有中石油官员表示,“从兰州到北京,化肥的吨运费仅80元,而塑料的吨运费达200元左右。”
正是采取了这种多环节补贴限价政策,使得我国农资产品价格长期游离于国际市场,国际价格低的时候农民并未享受到实惠,而国际价格高时他们也不应受到侵害。然而钾肥是个例外。
有知情者介绍,在全球范围内钾肥原料仅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以色列等几个国家,其他国家都属于钾肥净进口国。2007年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飙升,刺激了一些国家农资的需求,并由此带动了国际化肥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在印度等国,钾肥甚至被推到了600美元/吨以上,货往高处走,这难免引起了国际化肥市场供需不平衡。”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国家为了平抑钾肥价格,将钾肥的进出口权严格地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仅10家企业拥有进出口权,并赋予中化代表中国企业与外方协商来年的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的权利,其他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商都只能从上述中化手中采购货源。
“2005年、2006年,甚至2007年中化代表中国利用市场策略、股权手段等方式成功地遏制了外商涨价的冲动,顺利地完成了使命。2008年印度共采购钾肥70万吨,其到岸价格达650美元/吨,而中国实际到岸价格仅仅255美元/吨。”那位知情者坦言道:“但巨大的价差存在,诱发了这些企业的商人本性。”
在中化看来,255美元/吨的价格是因为中化的成功运作而得,它完全有理由将手中囤积的货物以现在市场价格如印度到岸价发售到国内市场,而其间的价差将是公司运营利润。一旦国内消化不了,它们大可将这些农资推向国际市场。
关税提升后的困惑
对于财政部的决定,各界都认为目标直指钾肥。
氮肥、磷肥国内产能略大于需求,出口量本就不多,随着关税升高,出口势必转为内销,从而拉低国内价格,但由于其量不大,因此不会对国内价格产生太大影响。而钾肥则可能由于关税上升、抑制了原来准备销往东南亚、印度等地的贸易量,使得国内供给量陡然增加,进而重挫国内价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进口钾肥价格一直低于周边国家进口价格,属国际钾肥市场的价格洼地,国外供应商具有强烈的价格补涨冲动。有业内分析指出,明年钾肥进口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另外,海运价格迅猛上涨也导致国内钾肥用户难以承受价格大幅上升,到那时怎么办?
上述证券分析师即表示:“粮食流通体制不顺直接影响了农资价格改革,并随时因农资价格上涨而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是钾肥价格不可能因政策抑制而长期低位徘徊,到最后农资价格问题又将演变为新的成品油价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