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新闻放在一起品读,很有意思。据《东方今报》10日报道,河南开封一家已经停产了两年的企业,近日出现在当地某媒体刊登的“开封市2007年度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中,以入库税收837万元位列第37名。再据同日《东方早报》报道,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认为,当前房产商正在操控舆论,要求政府调整房产政策。
两则新闻放在当前房产调控的大背景下,饶有意味。细细品读,不难看出当前房市调控之难。
不妨先看“停产企业成纳税功臣”。据称开封新力源电机电器有限公司,已于2006年11月30日被政府有关部门关闭,职工被迫解除劳动关系,单位常年没有正常生产。虽如此,但因为公司原址进行房地产开发,仍然以837万元的土地增值税成为纳税功臣。
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前房地产在地方财政中占的绝对份额。其实,很多地方财政沦为房地产财政早已经不是新闻。有些地方,房地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以上,这一情况下,地方对于房地产调控的热情可想而知。地方官员可以不要GDP,但他不能不要税收,不要财政。由此,可以想像房市调控的艰难。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称,房地产界十分重视舆论的营造,也十分重视市场炒作。他们不仅自己赤膊上阵,而且还“豢养”有一批“御用文人”,或通过“重金”让一些专家和媒体为其制造舆论。但舆论所起的作用还在其次,关键在于政府的态度。换言之,只有地方财政脱离房地产束缚,才有可能真正的积极调控。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城市由于税源的广泛性,对房产的依赖度较低,房市会有所调整。但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由于税源的单一,房市调整还为时过早。这也是当前部分一线城市房市趋冷、房价下跌,而二三线城市,尤其县城房市仍热、房价仍涨的原因所在。因此,房市回归理性绝不容乐观,调控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