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养老险试点叫停 津沪税收优惠之争无果

2008-8-17 11:19 经济观察报·陈哲 【 】【打印】【我要纠错

  继天津的养老保险试点因税收优惠被叫停后,研究年余的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也因同样原因缓行。上海市保监局相关人士称:“已经停止相关研究,下一步可能会找上海市金融办来重新讨论。”

  分析人士认为,津沪两地的养老险试点的缓行,意味着税收支持的养老险体制仍未明朗。同时,两地在养老保险试点上似乎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因税收被叫停

  “现在税收政策不明朗,没有什么突破,所以暂时停止相关的研究。”8月12日,上海保监局人身险处副处长朱翼炜向本报表示。

  在日前一次新闻通气会上,上海保监局披露了该局具体实施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研究工作已经停止。

  一年前,上海宣布率先建立“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研究项目,并纳入上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大课题,已经会同当地几家养老保险公司开始进行研究。

  “税延型养老保险,简单说来,就是在缴费阶段免除一定额度的税款,到给付阶段再按照当时的税法缴纳。”上海保监局局长助理李峰称,税延型养老保险是国际上比较经典的商业养老保险体制。

  但面临的问题在于,国家财政是否能够给予支持。

  本报从权威渠道了解,上海养老险试点搁置的引线,却是天津的税收优惠政策被相关部门叫停。

  “这个优惠额度太大,就是欧美成熟市场也没有这么高。国家税务部门对此、尤其是30%的比例持有异议。”一位不具名的国家税务总局专家说,该项优惠与税法条款有抵触,被叫停并不奇怪。

  “它对社会公平性有很大的挑战。这么大幅度的优惠,对缴税是否递延却只字未提,让国家相关部门无法接受。”一位上海当地不具名金融人士说。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接受本报采访认为,一项政策支持能不能够惠及大多数人,这个是监管层最应当考虑的问题。“目前国内有能力购买商业保险的企业和个人,不是垄断型国有企业,就是高收入人群。真正能惠及大部分人的基本养老体制还有待完善,以国家让税为代价,大力支持少数高收入群体去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显然不太现实。”

  也有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通过鼓励个人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完善我国养老体系三支柱,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是比较好的办法。

  接近天津市政府人士透露,该政策的推出主要是天津在养老险方面的工作的确做得不错,保监会才会同当地政府出台这一政策。

  “天津、上海可能有这样的财力,但是其他地区就很难承受了。要注意到,试点的意义在于先试先行,成果可推而广之。”前述专家说。

  郝演苏认为,需要得到税收优惠的行业很多,不仅仅保险一个领域。“从寻找让税和惠及大多数国民之间平衡点的角度来看,这个养老险试验的设计在技术上失败了。”

  津沪之争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天津所觊觎的不仅仅是补充养老金试点本身的价值。手持这一税收优惠政策,天津对那些正在选择总部所在地的企业和它们的高管们而言,将成为一个极大的诱惑。

  由于近年上海、北京等地都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税收的优惠可被视为最大的政策支持。一旦靴子落地,天津在与京沪等地争夺高级人才、吸引企业总部落户方面,将抢先一个身位。

  如今,随着天津和上海税优试验先后暂停,两地在养老保险试验方面,似乎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但前述接近天津市政府人士表示,即便是财政、税务部门不予放行,天津方面还是可能通过财政贴补的形式,继续为该试点提供政策支持。而被叫停的税优政策,也主要是从地税的“蛋糕”中划分。

  但前述专家认为,可操作性不大,“即便地方上财政补贴,如果还像之前那么大的动作,没有充分设计协调,仍然会受到国家财税政策的掣肘。”

  数家沪上金融机构人士向本报透露,公司高层都非常关注该措施的动态,一直在跟踪相关进展。

  另据可靠消息,天津的政策出台前后,上海市金融办曾组织上海金融监管部门,赴津门专题考察调研养老保险的实施,并结合自身过去的研究经验,起草写入报告递交上级部门。

  更有甚者传言,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天津试点遭停。但该传言遭到上海金融办人士否认。

  不过,上海方面丝毫不掩饰对国家政策支持补充养老保险试验的渴望。一位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上海方面在补充养老金方面,有过较多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具体的方案,有能力操作好试点工作。如果下一步的财税政策明朗,希望国家能够给予优惠。

  本报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务院相关部门也正在针对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着手研究,可能在下半年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在保险领域将涵盖养老保险试点、产品创新和风险管控等方面。

  对上海的税延型养老险试验,郝演苏认为,虽然比天津试验对税优的要求更现实,但能否帮助和满足国家税收增长,仍需要在设计中融入更充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