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发表文章,对上半年税收增长情况进行结构性分析。
文章指出,从总量看,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31425.75亿元,同比增长33.5%,增收7890.94亿元。从增收结构看,国内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分别增长22.6%、18.4%和25.6%,流转税合计增收2781.35亿元,占增收总额的35.2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1.5%和27.2%,所得税合计增收2776.60亿元,占增收总额的35.19%;海关代征进口产品税收、关税分别增长34.7%和40.2%,进口税收合计增收1288.76亿元,占增收总额的16.33%.
文章对上半年主体税种收入的增长情况及原因作了具体分析:
——国内增值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个别行业增值税同比下降。1-6月份,国内增值税收入完成9484.23亿元,同比增长22.6%.
增长原因:一是工业增加值继续高速增长。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28%左右,比去年同期略有加快;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快增长,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1%,比去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分行业看,原油、煤炭等行业的增值税增长迅猛,分别增长35.4%、45.3%,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42和30个百分点。原油和煤炭增值税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按现价计算的增加值增长比较快,1-5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工业增加值现价增长率分别为42%和46%左右。电力、成品油、有色金属的增值税下降或增速大幅回落。其中,电力、有色金属增值税分别增长8.9%和5.7%,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2.3和32.8个百分点;成品油增值税比去年同期下降49.7%,完成收入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电力、成品油增值税增速下降或回落,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价格管制导致的增值能力下降造成的。1-5月,全国电煤价格上涨近1.2倍,而电力价格却基本维持不变;原油价格上涨49%,成品油价格1-5月却保持不变。有色金属增值税大幅度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煤炭等能源成本大幅度上升,二是有色金属价格下降。1-5月,全国铜、电解铝、锌等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2%、6.7%和39.5%,一升一降,造成这些产品的增值能力大幅降低。
——国内消费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6月,国内消费税完成1346.4亿元,同比增长18.4%,与去年同期的增速基本持平,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4.3%.其中,卷烟消费税增长19.9%,汽车消费税增长18.6%,成品油消费税增长12.9%,三品目合计增收额占消费税总增收额的91.65%.
消费税的税基是汽车、成品油、烟、酒等14类特定商品的销售额或销售量。消费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一是受到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主要品目如卷烟、汽车、汽柴油的产量保持了平稳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18.1%和8.2%;二是受国际金价(182,4.57,2.58%,吧)持续攀升影响,贵重首饰的销售额大幅提高,带动贵重首饰消费税同比增长42.7%,比上年同期加快13.3个百分点。
——营业税收入总体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5月开始回落。1-6月份,营业税完成4050.09亿元,同比增长25.6%,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比,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2.89%.
虽然上半年营业税收入增长仍然比较快,但5月份以来单月营业税增速已经低于前期的累计增速。5月份营业税增长17.9%,比前4个月累计增速回落了11.9个百分点;6月份营业税增长13.8%,比前5个月累计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
营业税的税基是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等9个行业取得的营业收入。上半年,这些行业中部分行业营业收入增长减慢,造成营业税增速回落:一是今年1-5月证券市场低迷和去年同期证券业营业收入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了金融保险业营业收入的增长,其中,6月份银行业和证券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和30%左右。二是紧缩货币政策和居民购房意愿持续降低使商品房销售额下降,影响了房地产业营业税,前5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了7.2%、2.8%,增速回落21.3、31.5个百分点,前6个月,房地产营业税同比增长18%,比上年同期回落20.3个百分点。
——企业所得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6月份,企业所得税收入7912.72亿元,增收2319.25亿元,同比增长41.5%,比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5.2%.
企业所得税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汇算清缴方面的原因。新税法规定,企业要在5月底前完成2007年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汇算清缴,再加上税款划转入库的时间,因此,今年1-6月份的所得税收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汇算清缴去年全年的所得税,二是缴纳去年12月份或第4季度的所得税,三是预缴今年1-5月份或第1季度的所得税。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2008年1-6月份汇算清缴2007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为3284.94亿元,比上年的汇算清缴数增加1261.46亿元,占全部增收额(2319.25亿元)的54.4%.由于汇算清缴主要和企业上年度经营效益情况有关,而2007年企业利润增长较快,特别是去年金融企业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28倍,因此2008年上半年的企业所得税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金融企业所得税增长86.3%,增收额占所得税总增收额的44.3%.如果剔除汇算清缴因素和今年1月份预缴的去年4季度或12月份所得税收入,上半年入库的企业所得税中,预缴今年1-5月份的收入为2794.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6.4亿元,增长13.68%.这个增长速度,反映出了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20.9%)比去年同期增速(42.1%)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也反映出了内资企业所得税率降低的影响。二是新税法本身的原因。首先,新税法将外资企业税率提高到25%,并对外资企业汇出境外的股息红利恢复征收预提所得税,使1-6月外资企业所得税增长43.7%,比内资企业所得税增速高出4.2个百分点。其次,新税法取消了新办三产、新办劳服等企业税收优惠,从而提高了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速度。再其次是税收征管方面的原因。
——个人所得税继续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1-6月,个人所得税完成2136.73亿元,同比增长27.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8%.其中,工薪所得税收入1308.05亿元,同比增长41.2%,比上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而储蓄利息所得税收入下降28.9%.
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个人(主要是城镇居民)收入,其中主要来源是工资收入。今年上半年,在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工薪所得税收入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且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和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税收征管的结果。一季度,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工资同比增长18.3%,与此同时,税务机关普遍加强了对个人收入尤其是高收入人群收入的监控,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足额征收率。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利息税政策调整。去年8月,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税率由20%下调到5%,其减收效应在今年上半年完全体现出来。
——进口税收加快增长,出口退税增速大幅回落。1-6月,进口环节税完成3963.59亿元,同比增长34.7%,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关税完成937.02亿元,同比增长40.2%,比上年同期加快20.6个百分点。进口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5.6%.
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税基是一般贸易进口额。进口税收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口快速增长。1-6月,累计进口总额5675.64亿美元,同比增长30.6%,比上年同期的增速提高了12.4个百分点。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推动了进口额的成倍增长,进口税收随之大幅增长,比如,我国对大豆(4201,137.00,3.37%,吧)、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进口依存度高达50%以上,上半年这些商品价格大幅攀升,在进口量增长不多的情况下进口额成倍增长,大豆、原油、铁矿石进口量分别增长24.4%、11%、22.5%,进口额分别增长121.8%、85.8%、117.3%.
1-6月,出口退税2882.29亿元,同比增长7%,比上年同期回落23.4个百分点。出口退税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增速放缓。1-6月,累计出口总额666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的增速降低了5.7个百分点;二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为降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和应对小麦(2043,9.00,0.44%,吧)、稻谷、大米、玉米(1734,-8.00,-0.46%,吧)、大豆等食品结构性上涨而下调了出口退税率,翘尾因素使出口退税少退400亿元左右。比如,钢坯、钢材、焦炭、玉米的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97%、20.2%、7.5%、96%,而大米的出口量增速也减小到9.6%.
——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速大幅回落。2008年上半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完成836.86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78个百分点,增收184.5亿元,不足上年同期增收额的三分之一。证券交易印花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66%.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基是证券交易总金额。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量和股票市值均大幅降低。今年上半年,沪、深股指两市日均成交量1406亿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23.59%,目前两市流通市值不到6万亿,仅相当于年初流通市值的三分之一。二是4月23日证券印花税税率调低后,税收收入明显减少。印花税调整前日均征收印花税9.1亿元;调整后日均征收印花税2.5亿元,与调整前相比减少72.53%.
文章还对上半年其他税种的增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