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税收比作水塘中的鱼,偏重的税收好比竭泽而渔,其结果就是企业无从发展,居民收入难以提高。既然“官不与民争利”,还不如“放水养鱼”,减税激活经济,让利于民,才是长远发展之计。
该不该减税
今年1-7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超过4万亿元,已连续18年每年增长超过20%。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的现象存在多年,2007年增幅高达32.4%,约为GDP增速11.9%的三倍。
用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话说,“眼下到了该减税的时候。”
中国自2003年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以来,税改一直在小步前行,今年减税的步伐加快了许多: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总人数比例将由50%左右降为30%左右;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范围,则由2004年开始实施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内蒙古东部五盟市扩大到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
虽然今年上半年税收高增长很大的原因是去年企业的高盈利,7月份税收增幅回落已体现了这一点,但在市场经济中,税收与GDP一般应趋于同步增长,7月份税收13.8%的增长率并不算低,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虽有所放缓,但全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幅。
不少专家表示,在经济存在下行风险的情况下,下半年减税方向不应改变,如今国家也有财力支持财政适度扩张。应努力推行渐进式的减税模式,如取消居民存款利息税以及再度降低印花税税率,酝酿开征物业税、资源税、环境税等。
增值税转型将全国铺开
作为第一大税种,占税收收入50%的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占四分之三,地方占四分之一,其转型改革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已经明确,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将尽快推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这意味着,如获国务院批准,增值税将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取消增量限制和行业限制”,“允许企业新购入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金全额在销项税额中计算抵扣”,这将是1994年以来深化税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铺开是件好事,但却是个两难选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研室主任刘颖告诉本报记者,增值税转型改革虽然可以促使企业买新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这也很可能影响到就业。“如果我是个企业家,在机器和人中更多会选择机器。不过,增值税的少交会导致所得税的多交,企业会算算这笔账。”
她建议,政府要考虑劳动素质低的人的出路,否则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加强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和其他国家协作劳务输出等。如果税制改革使更多老百姓失业,改革就会受到影响。
刘尚希表示,由于银根紧缩,前段时间受损的主要是中小企业,财政可以对有竞争力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给予补助。“我们对中小企业不是简单救的问题,而要促使其转型和升级,不能单独依靠减税、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差别的信贷担保政策,还要调动大家创业的积极性。”刘尚希说。
所得税能否更公平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减免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已是长期的政策趋势。我国所得税占到税收收入的25%左右。
原材料价格一再上涨,新《劳动法》实施,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让企业背负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呼吁降低所得税的声音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减免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费负担,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提出,可考虑提高个税免征额。“藏富于民”的轻税政策,显然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
刘颖表示,个税免征额不管从1600元调到2000元,还是调到更高标准,税改都要有依据,要估量老百姓的生活,政府透明度有待增加。从公平性角度看,要注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协调,把同源性问题解决掉,重复征税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