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均是消费型增值税。据测算,增值税转型后对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将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使政府在考虑减税和扩大支出等刺激性政策,而增值税改革本身恰恰是一项有力的减税政策。
中国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已逐渐浮出水面。
记者9月1日获悉,财政部拟定了事关1500亿减税规模的新增值税方案,并已上报国务院。如无意外,新方案将按计划于2009年1月1日实施。
虽然财政部对于“拟减税1500亿”的说法仍保持沉默,但老百姓们对此的欢呼声丝毫未显减弱。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今后低税制的趋向是必然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如是说。
沉重的税赋
对于财政部拟减税1500亿的目的,人们猜测纷纭。有人称是政府已经明显意识到当前经济存在下滑风险,为了保增长,拟减轻税赋。而乔新生认为,这是中国从投资型经济尽快转型消费带动型经济的一种必然需要。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税制严重的国家。税赋的过度沉重,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因而拖累GDP.
据国家财政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1—7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40881.71亿元,同比增长30.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8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073.52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6月份回落14.2个百分点。
而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减幅为10.3%.微观层面的经济下滑风险也正在显现,股市2008年半年报统计显示,161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总额5527.39亿元,同比增长16.4%.与2007年同期近七成的增长率相比,不但增速明显放缓,含金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如沪市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6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45.33%.此外,纺织业发展面临困境,电力石化企业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
一个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放缓而被迫转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出口问题。“中国的产品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已趋饱和,再加上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国出口竞争力开始下降。”乔新生认为,这时中国应当走内需发展型道路,启动国内居民消费率。
国内居民消费总额占总GDP的38%,而发达国家占到80%~90%,中国居民消费率还有提高1倍的空间。消费率的提高,必将保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实,在企业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增长下滑,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中国经济转型已成必然,将从投资型经济转变为消费带动型经济,外资依赖、出口依赖型经济转变为内资、内需主导型经济。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促使经济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财税政策出现了问题,如货币从紧、民营企业融资得不到眷顾、过重的增值税等问题,最终使得珠三角地区大量民企倒闭。其他地区没有倒闭的企业也是在苦撑岁月。
据胡星斗介绍,曾经盈利10%的众多民企,到目前利润下滑为1%~2%,进入微利时代。而民营企业年创造的GDP占全国总GDP的50%~60%,税收至少占到50%.民企微利时代的开启,使得民企经济增长放缓,从而拖累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当中国经济从投资型转向消费带动型,必将促使企业眼光向内健康发展,而健康发展的前提,现在来看必须减轻过重的税赋。因此,“税率的减少是在配合中国经济的转型”。胡星斗说。
渐进的转型
当前企业生存困难,减税之后,不仅企业能够松一口气,相对轻松地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不至于将所有的成本增加因素传导给消费者,这样将间接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据了解,减税方案体现了增值税的公平性和完整性。一是取消增量限制,允许企业新购入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金全额在销项税额中计算抵扣;二是取消行业限制,除国家限制发展的特定行业外,其他行业全部纳入增值税转型范围。
“税赋的大量减轻,必将缓减民企的生存压力,降低失业人群,从而带动经济正常发展,为中国经济较快较好地转型铺好路。”胡星斗说。
其实,早在2003年,就有将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减税1500亿的决心,由于企业税制复杂等原因未能实现。著名财税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财经金融学院安体富教授称,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来看,国内税制存在结构不合理,如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不合理、税种设置重复、税种功能缺位等。此外税收制度与国际惯例有差距,生产型增值税制、内外企业税两套标准、分类个人所得税制等。而税收优惠政策混乱、税法体系不健全、税收立法级次偏低问题也很突出。
据财政部公布,2008年上半年全国税收达32553亿元,同比增长达30.5%.胡星斗指出,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过快,经济增长却走“下坡路”,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从国内制定的有关税收的条款来看,征收依据颇多。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出台的法律,有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定的一些相关政策。而地方性一些税外的收费也令人眼花缭乱,所谓的过路费、过桥费、土地出让金等都是国家财政预算外的收入,但也同样摊派在了人们的头上。
面对这样的层层赋税,身上还背负着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劳动法实施以及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困难的民企更觉得喘息困难,尤其是珠三角一带。胡星斗称,这种缺少现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的状况迫切需要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
1500亿如何减
从长远考虑,“减税”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资金链的放宽,它更有利于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这样才能有充足的资金去发展高端产业。
据了解,财政部曾对增值税全国转型带来的减收进行过测算,一年大约为1000亿元到1500亿元。看来,虽然财政部没有正面回应,但转型已经走近。
而在上亿的数额中,究竟减少什么税率才是老百姓所愿?刘先生认为,首先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提高。这样可以与国家年收入超过12万的高收入申报制度相符合,也可直接减免低中收入者的纳税支出。同时尽量实施网络、电子交易,减少现金交易等也可对高收入者进行监控,从根本上达到抑富济贫的目的。
经研究测算,中国处于“国富民穷”的状况,有76%的国家财富掌握在政府手中,不利于建设公平社会、民富社会。
“利息税应当取消,这也是从缴税主体来看的。”胡星斗指出,存款的大多为普通老百姓,目前存钱事实上是负利率,不仅存款人赚不到利息,还得倒贴。而有人称存钱的都是富人,但真正的富人是拿钱去投资,不会赚银行微薄的利息。因此,在经济通胀下,银行应该取消该税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孙钢认为,与提高个税起征点和下调利息税相比,还不如调低增值税。
因为从宏观来看,个人所得税其实只占税收总额的7%,相对而言,人们每天从超市买东西、打电话、用电交电费,这些价格里面包含的增值税等要远高于这个数字,只不过收据上不写出来,易为人们所忽视而已。“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的每一样东西,价格里面都含着17%的增值税。如果调低增值税,物价至少不会涨得像现在这么快,企业的成本压力也会小很多。”
“增值税征税环节太多,以一支钢笔的制作过程为例,假如有200个生产环节就会有200个征税环节,这种情况对生产企业极为不利,改变这种现状是减税的目的之一。”乔新生说。
而如何减?业内人士认为:其一,下调税率,目前17%确实不低,购进材料的增值部分等需下调;其二,加快制度的改革,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的情况,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对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户的管理费与集市贸易管理费等,都应分别给出相应的减免方法,真正地做到“让利于民”。
财政部一人士称:其实,最迫切的是法律先行。1994年税制改革的不规范性导致税制不完善,应制定《税收基本法》来规范国内税收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