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审计准则建立、完善与国际趋同
审计准则建立、完善与国际趋同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执业规则阶段
第二阶段:建立准则体系阶段
第三阶段:完善与提高阶段
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发展
张教授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30年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演进过程:一是借鉴经济学成果,从产权角度分析了审计制度的四大功能;二是改革开放3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演进,其过程又分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两个阶段。其中强制性变迁阶段分有效协调和信任、保护会计师事务所自主领域,诱致性变迁分权势和选择、防止和化解冲突。
中山大学 张立民
第一阶段: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19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启动执业规则的制定工作。
从1991年到1993年,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
第二阶段:建立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3)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发拟定执业准则、规则,报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审计准则,到2003年,注册会计师协会下挪分6批制定了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
1994年,成立独立审计准则组。
1996年,发布第二批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后续教育基本准则;
1999年,发布第三批独立审计准则;
2001年,发布第四批独立审计准则
2002年,发布第五批独立审计准则
第三阶段:完善与提高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以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起草新准则的同时,根据审计环境的变化、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修订已颁布的准则。
2006年,发布新审计准则体系,准则国际趋同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审计执业准则国际趋同
原则: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同于相同;需要一个过程,是一种互动
措施:尽力趋同,允许差异,积极创新。
成果:准则框架的重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改进执业准则名称:将非审计业务准则从审计准则体系中分离,按照业务性质冠以适当的名称。
创新执业准则编号:准则编号由4位数组成。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在体系结构、项目构成和基本内容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1)从体系结构看,按照国际趋同的要求,根据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性质的不同,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进行了重构,实现了与国际准则体系的完全一致。
(2)从项目构成看,除个别项目因对我国不适用而未被纳入外,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涵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所有项目。
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想必,没有的项目共2项,分别为《审计师关于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报告》和《负责被审计单位年报审计的审计师同时执行中期财务信息审阅》。其主要原因是这两项准则在我国不适用。由于中国会计准则已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对中国企业而言,应不存在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报表的问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对中期财务信息审阅提出要求,因而关于中期财务报表审阅的准则也不适用。
另外,中国审计准则特有的项目共2项,分别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前者主要针对我国事务所变更相对较为频繁的情形,需要出台专门的准则予以规范;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国公司施行注册资本制,《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或变更注册资产需要注册会计师验证。以上在项目构成上的区别,不构成两地审计准则的差异。
(3)从准则内容看,充分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在审计准则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分析、审计结论的形成和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设定等所有重大方面,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一致。对国际审计准则中包含的举例等解释说明性材料,由于我国准则是财政部规范性文件,未能写入准则正文,但将这些内容写入指南,以帮助注册会计师正确理解和运用。
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发展
——王军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坛上的演讲
第一,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是协调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要求。任何一个不想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的组织,就不能无视准则国际趋同这一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共同努力,尽量寻求一致。
第二,趋同不等同于相同。各国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监管水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忽视各国国情,忽视会计审计发展状况和环境特点,趋同是难以实现的。
第三,趋同需要一个过程。各国国情的差异决定了合作自愿性,需要积极且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努力追求符合国际效率、公平、主权和全球多样性发展要求的建设机制。
第四,趋同是一种互动。趋同并不意味着单向运动。它是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各国与国际准则委员会之间、国际准则委员会与区域会计组织之间,多向进行的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认可。世界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互动是国际化趋同的客观规律。遵循它,就能更好前进。否则,就会影响效率或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全力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推动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所作的努力,全力支持中注协在今年底基本建成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审计准则体系。
我也希望,在这一过程中,中注协要在充分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和执业实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并尽量借鉴和采用国际审计准则;密切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和合作;重视准则的宣传和培训,用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提高行业每一个从业人员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能力和水平。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