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税再度热议。很快开征燃油税已经悬念不大,发改委有关人士还给出了燃油税开征的最近时间节点:12月1日。与此相随,“海南模式”、“海南经验”等词汇也频频被国内各界人士提及,更有有关人士直呼“海南经验”当为燃油税所用。率先在全国实行燃油附加费改革,让海南人独享了14年之久便利和畅快的一脚油门踩到底,当初问世的台前幕后,这件全国各省都没有做成的事,海南硬是做成了,“秘诀”何在?在今天看来,“海南模式”能走向全国吗?
“海南模式”问世台前幕后
改革原因:治“三乱”
海南的燃油附加费改革于1993年开始酝酿。这个备受国人瞩目的改革,直接源于一个普遍的现象:三乱。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老百姓对此颇有怨言。此外,一些车主钻法律的空子,以各种方式和理由免交或偷逃公路规费,还有的职能部门利用特权不缴或少缴公路规费,甚至强行冲卡现象时有发生。
当年的一位主要决策人士透露,还有一个关键的动因是:钱!“要致富,先通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已成为当时制约海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加快公路建设,实现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的路网构架主通道的规划建设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拮据的政府财政难以满足公路建设的巨额投资需求。八五、九五规划海南公路建设需投入200亿元,而1993年海南交通规费征收仅2.2亿元,其中80%以上用于养路,公路建设捉襟见肘。“用改革的办法,创造一个物畅其流的良好环境”,是时任省委书记阮崇武当时强烈的想法。
1993年12月19日,阮崇武签署海南省人民政府第39号令《海南经济特区机动车辆燃油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将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运输管理费等四费合一,征收燃油附加费,1994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海南成为全国第一个燃油附加费改革省份。
1994年1月1日,一夜之间,海南大大小小的公路沿线收费站卡全部取消。
省公路运输局局长冯学词,当年一脚油门踩到底酝酿之时,是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一脚油门踩到底实施一年多后,被任命为省交通规费征稽局局长,成为这项改革的实际操盘手。“实行难度比我们想像的大。”冯学词说。
1996年9月18日,依据全国人大授予的地方特别立法权,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海南经济特区机动车辆燃油附加费征收管理条例》,将政府规章上升到地方法规,保障了燃油附加费改革的顺利进行。
“海南模式”如何更完美?
需要解决本省柴油车辆费源流失等问题
很快,这项改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看得到的惊喜。最直接的是,撤消了所有公路收费站卡,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被“釜底抽薪”,海南也由此成为全国惟一没有公路收费站卡的省份,实现了“一脚油门踩到底”。司机们再也不用为没完没了的停车交费而烦恼,人员货物实现了在公路上的自由流动。
修公路钱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刃而解。燃油附加费收入迅速增长,为公路建设和养护筹集了资金。据统计,1994年至2007年间,燃油附加费累计征收80多亿元,年均递增超过15%.公路总里程从1993年的13066公里,发展到20000多公里;高速公路从1993年的270公里,发展到600多公里。公路密度近60公里/100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先后建成了环岛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海榆中线改造、农村公路改扩建等重大公路基础设施,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辐射市县、开发区、旅游区的海南公路网络,有力地促进了海南的经济发展。
改革后,还简化了缴费手续,缩减了收费公路收费成本和行政执法成本,体现了公平原则,具体表现为“用路者缴费,多用路者多缴费”。
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在燃油附加费的改革下,有车一族为了节约成本,开始追求油耗低效能高的车型,从而推动了能源节约。
海南一脚油门踩到底很快引起全国的关注。“每次到北京开会,同行都会羡慕地对我说‘我们没做成的事,你们做成了,我们没法和你们比’。”冯学词自豪地说。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今天看来,燃油附加费改革“海南模式”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呢?
2007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省人大对《海南经济特区机动车辆燃油附加费征收管理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综合评估。
评估中发现,现行条例仅将汽油和柴油机动车纳入征收范围,不能适应机动车燃料多样化的现实需求,对进入海南省的外省柴油车辆应征缴燃油附加费的标准规定已不符合当前海南省实际情况,导致大量费源流失。另外,条例实行“四费合一”和燃油附加费征收体制,客观上形成了公路建设投融资主体的单一化,使政府债务负担过重。从各市县各部门反馈的情况看,条例的实施为各市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我省燃油附加费征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出现了本省柴油车出岛行驶存在重复缴费的不合理现象、本省柴油车辆费源流失;跨省走私燃油的行为比较严重等。
如今,如何进一步完善这项在全国都叫得响的改革,也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海南模式”能全国推行吗?
可借鉴经验:平衡各方利益、合理的附加费率
海南为什么做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事?一位长期关注海南改革发展的权威人士断言:“14年实际运行情况证明,燃油附加费的改革在海南是比较成功的,真正让大家享受到了一脚油门踩到底的便利,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老百姓接受,二是考虑缜密,充分考虑到了最敏感的利益问题。”这位人士表示,改革面临着多大的阻力,能否成功,关键是利益能不能平衡,而此项改革做到了惊人的平衡,“当时还专门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就是把各方的账算清楚。”
据知情人介绍,改革方案刚开始也遭到了一部分人的质疑,但经过认真论证算账,意见逐渐一致。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谁多用路谁就多交钱。而且不管什么人去加油,都一律平等地交这笔燃油附加费”。
在这位权威人士看来,老百姓能否接受是改革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据了解,海南目前燃油附加费率约30%,其93号汽油的零售价只比其他地区贵一块多钱。从实施燃油附加费14年的情况来看,该费率标准基本得到了海南民众的认可。“同样的道理,燃油税的税率到底怎样定,才能让老百姓接受,也是燃油税改革最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具体方案应该经过公众的充分讨论,闭门造出来的‘车’,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民众负担。”
“在利益这点上,海南抓住了突破屏障的方法。”这位权威人士表示,事实上,国家燃油税改革方案之所以多年来一再“难产”,最根本的原因是无法平衡各方利益,无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上面在干嘛呢,其实上面在博弈了,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利益。”
“海南模式”的燃油附加费征收办法,能否在全国推行呢?有关专家认为“可能性不大”。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认为,海南的情况有特殊性,当时还不涉及费改税问题,实行的还只是燃油费,当时并没有把这样一个费用的征收转移给税务部门。收费是公路行业收入,收税是财政收入,公路收费可及时将部分收费返还于公路养护,而一旦纳入财税系统,能否实现按实际需要及时返还,尚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