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燃油税——难以承受之重

2009-6-4 8:34 上海证券报 陈其珏 【 】【打印】【我要纠错

  长期以来,地方炼油企业(地炼)始终在政策与市场的缝隙中求生存,而生存压力更令他们练就一身应付危机的本领。但即便如此,因身份上的“先天不足”外加政策上的“后天掣肘”,地炼的境遇仍每况愈下。如今,原本星罗棋布于全国各省的地炼厂大多一一消亡,只剩下山东数十家企业硕果仅存,后者也有了“最后的地炼”之称。

  然而,今年以来,本已严峻的生存环境变本加厉,最后的地炼也危如累卵。由于国家出台了要求淘汰小炼厂的政令,加上燃油税推出后燃料油消费税的大幅提升,山东大小地炼被置于哈姆雷特曾遭遇过的难题之前——“生存还是死亡?”

  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在一份《关于我国地炼行业生存现状的紧急报告》(下称《紧急报告》)中指出,如国内地炼全面停产或关闭,民营加油站将失去赖以生存的主要油源。未来一旦油价上升,民营石油行业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

  而作为应对,地炼也在进行一场自我救赎。

  “很久没看到这么多车子了。”望着窗外进进出出的油罐车,坐在记者对面的杜强唏嘘不已。

  杜是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旗下销售公司的经理。作为山东少有的几家海外上市公司之一,海科化工在当地21家注册的地方炼油企业(地炼)中颇具代表性。

  在杜强的办公室外,有一块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是供前来洽谈购油的客户停车之用。每次谈完之后要提油,客户的油罐车也必先停到这里等开票,之后再驶入提油区装车、验货,最后开走。行情好时,这块空地上总是车来车往、熙熙攘攘;但从今年年初起,来购油的人一下子少了,此处也变得空空荡荡。

  “那段时间门口根本就没有车。”杜强叹了口气,似乎对这段记忆不堪回首,“油卖不出去,厂里的装置相当一部分只能停产检修。虽然往年也有季节性的销售淡季,但从没像今年这么难受过。”

  但3月底之后,情形突然有了转机。随着成品油官方调价出炉,加上需求逐渐回暖,地炼开工率也有所回升。到记者5月13日二度来此调研采访时,发现前来提油的油罐车已然络绎不绝,身为销售负责人的杜强也变得异常忙碌,就连在接受采访时,他的电话也频频响起——“都是来问价格和要货的”。

  尽管形势略有好转,杜强的脸上却无笑意。他告诉记者,由于燃油税的征收,地炼利润已大幅缩水,而更大的苦恼在于今天不知道明天:无论是政策的调整,抑或市场的变动,都会给地炼带来致命威胁。

  这样的心态并不唯杜强所独有。

  突如其来的行情

  从济南坐长途车一路向北,先途经淄博,然后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可抵达东营。沿途,炼厂的巨型加工和催化装置时不时映入眼帘,而越靠近东营,一台台俗称“磕头机”的大型抽油机也变得随处可见。只见广袤的平原上,这些庞然大物零星点缀在各处,巨大的机械臂一上一下循环往复着同样的动作,看似茕茕孑立,却构成了此处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一道独特风景。

  “没有这些抽油机,就没有东营这座城市,更没有我们这些企业。”李科长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李是东营一家大型地炼企业的销售科科长。和当地其他地炼一样,他所在的地炼厂当前也正迎来难得的市场回暖良机。

  “我们的开工率已有80%-90%了。”李科长向厂区指了指,只见几座高耸的烟囱顶部都冒着烟气,表明装置正在运转。“最近批发价涨得厉害,两大集团不断推价,我们出货也变顺畅了。”

  正聊之间,门外进来一个中年男子,只见他四十多岁年纪,风尘仆仆、满脸沧桑,胁间夹着个黑色皮包,进门就问:“老李啊,我没来晚吧?”

  “魏总你来得正是时候,再晚可就难说咯。”李科长呵呵一笑,忙起身招呼此人落座。攀谈后记者得知,原来此人是北京一个颇有实力的成品油贸易商,除了做油品买卖外,还拥有酒店、会所、娱乐厅等多个实体。这次为了购油,他驱车从北京直接赶到东营。

  “今年这行情还真让人看不懂,销量不怎么样,价格还直往上蹿。”魏总说,去年这时他每天能卖掉几十吨油,但今年也就几吨,却不料批发价还涨个不休。就因为反应稍慢,等他来到这里拿货时价格已相对较高了。

  一番寒暄后言归正传,魏总要李科长拿些样品油来看看。后者遂从桌子上拿起两个酒精瓶,里面装的都是93号汽油,一瓶呈暗黄色,另一瓶则呈红褐色。魏总拿起一个瓶子仔细端详,又拔出瓶塞闻闻气味,一边向李经理询问参数和价格。由于看到手上这瓶汽油颜色较红,魏总似乎略有疑惑,李科长随即又拿出一只可乐瓶,里面的汽油呈浅黄色,“这个怎么样,我们联营厂产的,昨天刚到。”

  正当魏总仍在踌躇时,李科长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下。他打开一看,原来是条汽柴油报价短信。“刚刚又涨了50块,老魏你再不做决定可要后悔啰。”李看罢笑着说。

  迟疑片刻,魏总终于决定要货,一单地炼与贸易商之间的油品交易就此落定。

  送走魏总,李科长略显疲惫。显然,这单生意能够做成又是“借”了批发价上涨的“光”——这也是地炼近期日子略微好过的唯一理由。据李科长说,只因最近国内成品油调价预期强烈,批发价被连续推涨,贸易商的要货积极性就比较高。

  但批发市场的推价行为几乎完全由两大集团所主导,非地炼所能掌控。一旦停止推价,抑或批零倒挂,地炼立刻会重陷僵局。这也是后者始终自危的原因。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行情又会走坏。最要命的是,你不知道国家又会出怎样的政策。要是再像一季度那样来一次,谁又能受得了?”李科长耸了耸肩,神情甚为无奈。

  惨淡的一季度

  和李科长类似,山东几乎每个地炼人士在谈到去年末今年初那段惨淡岁月时都无不大倒苦水,而造成这种境遇的幕后“推手”——无论来自市场面还是政策面,都远远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你别看我们现在厂区外的油罐车排成长队,今年2月份路上几乎没什么车。最严重时,我们的装置停掉50%.”山东金诚石化宣传科的牛科长对记者说。

  记者随后在金诚石化厂区外的一条大道上看到,数十辆油罐车在道边排成一字长龙,都是在等候进入厂区装车运油。很难想象,就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冷清。

  “那段时候,不少企业都选择放假或者降薪,但我们采取的是‘不降薪、不放假、搞培训’来渡过难关。”牛科长说,相对其它公司,金诚石化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不算特别大,仅仅在去年10月以后进了一批10万吨的燃料油,结果亏了1个多亿。

  而淄博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东营、潍坊还有多家地炼都因去年囤了太多高价原料而爆出巨额亏损。“据说有一家最厉害的,最多时亏了9个亿。”

  记者随后从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的秘书长马莉处了解到,她曾于3月份亲自到山东调研,结果发现有超过50%的地炼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据马莉提供的《紧急报告》显示,2月份,山东地炼开工率不足15%,创历史新低;3月份开工率进一步降低,出现全行业亏损。

  应该承认,亏损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危机与国际油价暴跌所直接导致的。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就表示,一方面,金融危机造成各行业用油量减少;另一方面,原油价格大幅下降,而国内主营单位在国家政策保证炼油利润的前提下,增加供应量,造成市场供应充足。这两层原因共同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过剩局面。

  记者另外从山东省经贸委拿到的一份《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也显示,由于地炼去年8月前囤积了大量高于100美元/桶的高价原料油,导致炼油成本居高不下,而成品油价格下降,导致部分企业库存增加,出现亏损。

  息旺能源统计显示,整个2008年,加工M100燃料油的山东地炼全年平均亏损221元/吨;加工胜利原油的全年平均亏损123元/吨,平均开工率为32.5%.

  但在绝大多数地炼人士看来,金融危机只是个外部诱因,其产生的问题终究是暂时性的,也非地炼独有。对地炼来说,真正实质性的威胁还是来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俗称“燃油税改革”)。接受记者采访的近十位地炼人士均表示,这一政策才是导致他们此后步步荆棘的一个长期掣肘。

  众所周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以及国际上大部分炼厂使用的炼油原料都是原油。但受国家政策影响,地炼获得的原油配置指标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我们的加工能力可以达到230万吨/年,但原油配额却只有4万吨。”牛科长说。《紧急报告》则显示,山东地炼行业总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500万吨/年,而国家原油配置指标只有179.3万吨/年。

  在此情况下,加工燃料油就成为他们无可奈何下的不二选择。

  但今年年初开始,中国正式以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形式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其中,燃料油也被纳入征税范围,其消费税税率从每升0.1元大幅提高到每升0.8元。据此计算,方案实施后,意味着每吨燃料油消费税为811.6元,较未调整前的每吨101.45元/吨,猛增了710.15元/吨。

  “问题就出在燃料油消费税上。”山东晨曦集团董事长邵仲毅告诉记者,因原油不征消费税,而燃料油要征消费税,且原油价格跌幅更大,造成用原油炼油与用燃料油炼油的成本每吨相差高达1100元。

  “如果燃料油消费税不上调,那么地炼仍会有利润。但上调后,利润被大大压缩了。”刘爱英说,“目前的情况是,炼原油挣钱,炼燃料油不挣钱。但地炼只能炼燃料油,结果就是经营好一点的微利;一般的保本;差一点的就只能亏损。”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副总经理李国斌进一步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吨燃料油征收消费税812元计算,加上增值税,地炼一共增加了950元/吨的成本。因这部分成本不能完全抵扣,企业被迫承担了200元以上的额外成本。

  记者了解到,造成这一幕的主因在于燃料油作炼油原料时的收率低于原油,最高只有60%-65%.也就是说,地炼所缴纳燃料油消费税额中的30%-35%不能抵扣,意味着油品成本直接增加30%-35%,这成为地炼亏损的一大根源。

  据《紧急报告》称,按照当时的国际燃料油价格计算,每吨燃料油估计有200-400元的税额不能抵扣,再以山东省全年加工进口燃料油1500万吨计算,仅山东地炼最低成本增加额就将达30亿元。

  不仅如此,燃料油消费税大幅攀升后,地炼的资金占用也被大大加剧。《紧急报告》显示,由于燃料油消费税在进口时上缴,按照45天生产周期计算,将大大增加流动资金占用(1500万吨/365天*45天*812元/吨=15亿元),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运转困难;且由此产生的利息近亿元。这不仅增加了地炼运营成本,更是企业的一大负担。

  规模以下地炼遭遇整合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当山东地炼仍在为燃料油消费税一事四处奔走之际,国家发改委的一则通告与稍后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再度令他们如坐针毡。

  5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到2011年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吨-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

  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除重申上述规定外,还表示,拟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中央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事实上,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思路早已酝酿多年。作为应对,山东地炼也一直在扩能增产。以东明石化为例,其起家的第一套15万吨装置还保留在厂区内,而其现今的炼油能力已达到近1000万吨/年。另有资料显示,仅2008年,21家山东地炼就有37个新建项目相继开工或投产。

  然而,除了这21家注册地炼外,山东还有一些规模以下的小地炼却在劫难逃。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山东现有37家地炼企业,其中16家的年加工能力不足100万吨。

  而即便是21家规模型地炼,也可能被并购整合。

  据《指导意见》披露,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在山东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昌邑石化、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炼企业。中海油总公司也收购重组了中海石化公司。

  “由于大企业集团对我省地炼的兼并重组,目前我省纯粹意义上的地方炼化企业事实上仅余下13家。”山东省经贸委有关人士说。

  记者另外从当地了解到,除了中国化工集团和中海油之外,被誉为“石化双雄”的中石油、中石化也早早就在山东跑马圈地。以去年突然浮出、旨在整合地炼资源的山东燃料油协会为例,该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是山东中联石化有限公司,后者的第二大股东正是一家石化巨头。

  “这些巨头之间本身也存在相互掣肘。”山东省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年中国化工集团入主济南石化后不久,另一家石化巨头就和山东省政府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后者停产。

  “地炼目前的困境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消费税只是一方面,更主要是民营企业的待遇还没有彻底改变。”金诚石化董事长周敬才说。

  地炼“多元化”自救

  “21家地炼在当地都是财政支柱,地位举足轻重。”李国斌表示,“山东地炼现有员工总计8万人,加上三产和退休职工,总共涉及20万人。如果地炼整体出现危机,这对山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会带来影响。”

  而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调研后更认为,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国内地炼企业大部分都将面临被迫停产、关闭的极端情况,而这首先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同时地炼竞争力的削弱也将使本来就缺乏竞争的市场更加趋于垄断。

  《紧急报告》指出,如国内地炼全面停产或关闭,民营加油站将失去赖以生存的主要油源,这将加剧民营油企长期油源不足的矛盾。未来一旦油价上升,国内油品供应紧张,民营石油行业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这将直接影响到民营石油业中游、下游300多万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要解决山东地炼的生存问题,就看国家能不能对地炼适当放宽政策,例如在原油方面有所放宽,同时通过代加工把山东地炼的富余加工能力利用起来。”李国斌说。

  就此,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向中央提交了五条建议:一是允许地炼自主进口原油,这既可以保证企业生存,更可盘活社会库存,在低油价时为国家石油储备出力,符合中央政府关于建立原油三级储备的思路;二是准许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三是对作为加工原料的燃料油按照收率60%-65%征收燃油税;四是用石脑油、溶剂油作化工原料的,免征其燃料油消费税;五是对成品油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

  而另一边,地炼也在苦思其他对策。这其中,多元化经营就是一条可能的出路。

  刘爱英告诉记者,早在1992年的“油头化尾经验交流会”上,她就提出不要光搞“汽煤柴”,因为“汽煤柴”无论原料还是产品都与两大集团有冲突。那次会议首次提出地炼要做化工。此后,新成立的炼油化工协会又提出“多条腿走路”、“跨行业经营”。

  “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原油就这样死掉,所以采取‘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做法,千万不要光搞‘油头’,‘在一棵树上吊死’。”刘爱英说。

  她提出的这些思路都得到地炼的拥护。据刘爱英介绍,目前山东地炼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多元化经营。如垦利石化从意大利引进设备,生产玻璃棉建筑材料;利华益集团的医药、纺织板块已做得非常成熟;正和集团则引进了木业加工项目。

  尽管如此,大部分地炼人士仍感到前景不明。

责任编辑:杜楠

相关热词: 燃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