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从增值税管理看税务电子政务应用

2009-7-6 9:15 解放网 【 】【打印】【我要纠错

  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上,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表示,现在的电子政务应用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

  许善达引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周副主任的话说,电子政务关键还是“政务”。在许善达看来,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过程,在技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电子政务工作的成功,还是在政务方面的成功。

  从增值税管理谈开来

  为什么做这样的结论?许善达说,这就要回顾一下历史,从1993年开始设计增值税的时候,增值税是一个很难管理的税种,因为它有发票抵扣的问题。全世界虽然有的国家的增值税做了很多年,但是对其管理的质量并不高,包括欧洲在内,在增值税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漏洞。主要就是因为发票进项销项抵扣的问题。

  但是,国务院下了决心要做增值税,因为不做增值税对国家的整个宏观经济不利,而要发展经济必须做好增值税。当时是分税制,中央和地方分税最主要的税种就是分增值税。增值税能不能成功,就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能不能成功非常关键的一个措施。

  当时面临什么问题?增值税能不能管住就看增值税还能不能维持下去。如果这样的状态,增值税的改革就要往回退了,恢复以前的1块钱收3%、5%的税率。如果真的要退回去的话,社会怎么办,影响很大。

  那个时候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全世界没有成功的先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1995年在中国开会,当时还寄希望他们给提供一点信息。他们在中国开会说不要干这件事情,这是不会成功的。本来是希望他们帮弄好了,结果他们说不要干,不可能成功,税务局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骗税活动非常猖獗,一方面是 1994年税制改革出台,中央、地方、企业都寄希望于这个制度。所有的压力都在于能不能把管理好。

  解决人为因素冲掉信息技术优势的问题

  当时,航天公司做了一个用密码开票的技术。为了提高密码系统的安全性,长城公司开发了一个可以再网上查进项销项软件,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做比对。那个密码很复杂,有个位数、字母、符号,必须要拿到航天公司里去检验。

  试点的时候这两个系统是分立的,开票机推广到一些企业开票。长城公司开发的是用人工系统录入。当时选了50个城市,用人工的方式把发票的数码录入到计算机里,然后再进行网上比对。结果发现,正常开的发票开出去是没有问题的,想做假是做不了的。但是,如果有犯罪分子也用密码来开,作为一般的税务人员也识别不了。

  怎么能有一个有效的东西使骗税活动能够控制住?这确实非常难,因为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当时发现有一个很重要的启发,仅仅是把一项技术用到这里来,要是没有一个总体的系统来与业务配合使用的话,单纯的依靠技术,效果是很有限的。

  后来经过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发票录入比例都一致,而骗税案件仍那么多?仔细分析一下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发票的信息是让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人收多少发票,开多少发票要开单子填上。如果一个犯罪分子开了10张发票,8张是真的,2张是假的,他会把这10张发票都呈报给税务局。这个本来是纳税人诚实度的问题。但是这个系统是建立在纳税人诚实度的基础上的。他开的发票不管真假都会呈报,这样的逻辑肯定是不成立的。如果依照这种逻辑来设计系统,而不考虑潜在犯罪漏洞的话,在杜绝骗税等行为上这个系统不会发生作用的。 所以说,信息采集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过去的税务管理机构的层次架构,也被犯罪分子加以利用来收买税务干部。过去的税务系统是一个大金字塔,最下面是税务所,有所长,有专管员。一个专管员,负责100个企业的税务申报。在专管员上面,税务所长不可能把所有的税务申报都查一遍,就是靠专管员说行还是不行。

  这时,犯罪分子为了把假发票骗出去,就要对专管员发射“糖衣炮弹”,这就在人治方面存在很大的犯罪风险。要消除这种风险,就要从工作模式和机制上加以控制和改变。一个密码再严格,还是靠人为的确定通过或者不通过。技术的高水平让人为冲掉了。

  所以说,整个的系统设计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把每一个税务管理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缩小甚至消除。

  为此,采取了很多技术,并且着重在业务流程上做了大量的调整。把原来专管员制度变成流程化,这样每个税务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只做一个环节的事情。这就把犯罪分子想收买一个人,就把所有流程都拿下概率降到很低。在调整后的业务流程里,还有一部分流程是上升到上级税务机关,及时把低层管理机构够收买也没有用,因为有一部分环节是在上游税务局管理机构。这是解决高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短板,在设计思想上把管理人员的自由裁量的空间压缩了。

  过去的电脑系统,数据采集了以后可以修改。只要领导同意修改,从基层第一线采集来的信息就可以被修改。所以,在业务流程改造中就消除了的专管员和税务机构的领导修改数据的权利。所有数据一旦采集进来,就不能被修改。在整个系统只有在税务总局的信息中心中,能够修改信息。而修改的“钥匙”是掌握在信息中心主任手里的,如果没有总局领导的批示,信息中心主任也不能随便使用这把“钥匙”。

  税务电子政务系统发挥功效

  过去有一个统计税申报率的机制,统计当地100个企业有多少个企业申报交税。一般的申报率大概是在98%、99%左右。

  2001年1月份,在全国5省4市的统计,第一个月申报率92%,最低的88%.100张发票有12张根本不报税。

  这时候,88%申报率当地税务管理机构就来反映问题了。说自己管辖的地方的税务申报机制严着呢,怎么可能才88%报税?以前很多年都是98%/99%以上,88%这个数据肯定有问题。这时候,就可以调用数据中心的数据,给他提供每张发票是谁开的、什么时候开的等信息,他可以依照这些详细信息到地方上去核查比对。

  如果真的是有企业报税了,但没有统计到系统里来,那么就会在总局的信息中心里修改他的申报率。

  以翔实信息作为依据,就奠定了总局信息不能修改的基础。因为有真实数据的存在,各级层的税务管理机构逐渐认同并接受了,这个有总局出具的报税率的排名。为考核和管理各级层的税务机构提供了最直接的衡量指标。基层税务管理干部也知道,如果说自己管辖的地方有个别企业没有报税的话,他的本地区的报税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他的业绩、奖金就会受影响。

  依照数据在全国排序,哪个省好,哪个省不好,有的省是90%多了,有的还是80%多,低报税率就说明管理有问题。现在,发票的申报率是99.99%以上。

  比对的范围有省内比对,扩大到省际比对。这些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予以支持,包括网络,包括硬件配件给予支持。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值税增收率大大的提高了。

  在电子政务系统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如果没有把体制改革的理念熔化在方案里面,效果都是打折扣的。

  许善达说,信息技术是一个手段,但是要靠技术手段把一个政府的工作做好是很难的,信息技术必须伴随着政务改革或者是政治体制的改革。

  但是,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做支撑,就做不大。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是要把电子政务搞好。没有改革,单纯凭技术的话,目标也是很遥远。

  电子政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水平如何,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前提。结合这个前提,再把正确的理念结合一起。如果分析一下某些地方的电子政务不成功的理由和原因,都是还完全没有和业务理念结合在一起。政务业务流程化的扁平化,都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基础做支撑。

  许善达总结到,从2001年开始,增值税犯罪的人数下来了。一方面是防止犯罪工作本身的原因,一方面与依靠系统来压缩权利空间,防范犯罪也有很大关系。

责任编辑:new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