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在首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上表示,民政部正与财政部协商在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措施,进一步推动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
孙伟林表示,作为登记管理社会组织和推进慈善事业的政府部门,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探索改进双重管理体制,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设立。
对于非公募基金会的现状,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表示,非公募基金会存在使命不清晰、独立性不强、专业性不足等5大问题。
净资产规模37亿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共登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达643家,与2005年的 253家相比,发展势头比较快。
2008年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自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民政部对于基金会分类统计以来,非公募基金会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公募基金会,并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而且,在地方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成为登记的主力军。报告提出,从登记的级别来看,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非公募基金会643家,其中民政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39家,地方登记的604家,占总数的94%。
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某种正向联系,而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也多在公募基金会之上。报告显示,非公募基金会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江苏省,该省2007年底非公募基金会为82个,公募基金会为62个;时隔一年之后,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达到115个,占该省基金会总数的55%。无独有偶,截至2008年年底,福建省非公募基金会达到71家,占基金会总数的79%;上海市非公募基金会总数为50家,占基金会总数的51.6%;北京市的非公募基金会数量也已经远远超过公募基金会的数量。
报告指出,非公募基金会收入正逐年上升。净资产规模从2005年的11.6亿上升到2008年的37亿。
但报告也提出,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登记数量居于前五名的江苏、北京、福建、广东、上海等五省市非公募基金会数量之和占到地方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总数的60.6%.而云南、贵州、宁夏、江西、贵州等省份的非公募基金会屈指可数。
税收优惠政策可期
对于非公募基金会的自身的发展现状,徐永光在对报告进行说明时表示主要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透明度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除了自身的问题,徐永光表示,非公墓基金会还面临六大方面的制度环境约束,包括基金会分类标准、章程示范文本效力、公益支出比例和行政成本控制强制性、基金会内部治理规则、税收优惠问题等方面。
其中,报告提出非常值得关注的制度问题是,税收优惠政策配套措施出台不够及时。
报告提出,尽管我国就非公募基金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初具体系。但是迄今为止,就税法中“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的认定办法尚未正式出台,导致2008年的税收政策并不明朗。
另外,尽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民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认定权限和程序等问题。但是由于民政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获得公益捐赠扣除资格的名单尚未公布,曾经获得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民政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如今仍处于资格不确定状态。
对于这些问题,孙伟林表示,2008年底民政部与财政部的联合通知将基金会和公益性社团的税前扣除资格由“特批”变成了“普惠”,此外,民政部还正在配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研究非营利组织本身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和个人设立基金会的积极性。
此外,孙伟林还表示,将从给与宽松政策、加强对非公募基金会的培训、为基金会争取更多的优惠措施、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推动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