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装备制造业已成为福建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2008年,福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400多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592.4亿元,同比增长25.2%,已初步形成海峡西岸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制造业体系。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福建装备制造业遭遇重重困难。有权威人士指出,装备制造业的复苏程度将直接决定海西经济区的发展程度,而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一贯注重对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扶持。早在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
为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福建省今年将争取完成工业投资超过2100亿元;从今年起3年内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转型升级重点项目贷款贴息风险保证金制度,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3年内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联合市县政府实施产业集群提升专项工作。
福建省鞋机商会秘书长丁玉峰表示,目前,福建装备制造业多而不大、大而不强,大部分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竞争优势不突出,“许多企业的主打产品多年不变,在研发上投入甚少,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不少企业表示,造成中小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缺位、竞争力弱的原因在于资金不足。
福州西联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松表示,目前中小企业的税负偏重,而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企业收入锐减,企业的税负压力增大,这使得企业不得不裁员或者关停生产线。他希望政府能根据行业景气的变化及时调整财税政策,在租赁厂房、改进设备、降低能耗等方面予以装备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建税的减免,使之能够把更多资金用于改进技术和培养人才。
另外,对于福建装备制造业来说,海西经济区的建设迎来了两岸产业对接的良好契机。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副理事长庄照鉴表示,台湾的装备制造业有转移的需求,而大陆提出海西经济区发展模式,装备制造业是重点建设的产业,因此,两岸具备产业对接的需求和条件。而未来在财税政策上如何推进两岸装备制造业对接则成为相关台资企业关注的焦点。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王正青表示,台资企业向祖国大陆转移产业,不仅要看当地的基础设施、物流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国家对台资企业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也是企业考量的重点。
丁玉峰也表示,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进口技术、设备时享受一定的增值税优惠,但增值税转型后,设备、技术进口环节增值税可以直接抵扣了,这时就需要国家出台另外一些鼓励设备和技术进口的税收政策。在他看来,闽台装备制造业要实现产业、技术对接,需要有更多的财税优惠来推动,“比如能否对从台湾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并给予一些财政补助。”
有关人士认为,闽台装备制造业要实现产业、技术对接,需要有更多财税优惠来推动,如国家对从台湾地区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并给予财政补助等等。图为海西经济区内某企业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