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加力时机的选择让人玩味。本来,在金融危机还未过去,众多企业生产经营刚刚有所恢复的时候,休养生息才是合理的做法,但税务稽查却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发力。我们的改革已一段时间了,但计划经济影子在不少环节上却依然存在,税务稽查就是其中之一。上面有了政策,有了目标,下面当然要照办,“一分钱都不补肯定是说不过去的”,被查的企业,之前有少交漏交的不在话下,之前老实本分的可能也得配合工作。有没有企业因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补交税款积极而受到表扬?或者,有没有企业因为之前没有少交税款难以补交而受到调查?不怕有问题,就怕查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特殊时期的税务稽查反而助长了偷税漏税的不良习气。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讲究逆周期性,在过热时通过从紧货币财政政策进行调整,而在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这样做目的是尽量熨平经济周期波动,让经济能够平稳增长。既然国家的经济政策是逆经济周期的,那么我们的税务稽查为什么不能和财政货币政策一样,起到烫平周期波动的作用呢?在经济异常火热的2006年和2007年,国家税收高速增长,财政盈余大幅增加,税收财政都没有负担,税务稽查显得可有可无,其实,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税务稽查的力度反而应该加大。
首先,在经济形势大好时企业信心膨胀倾向于扩大产能,这为经济下行时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忧。回顾本轮经济危机,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非常突出,而当中大部分过剩产能都是在2006年和2007年经济形势大好时增加的。如果税务稽查能够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加力,至少能部分限制企业用于盲目扩张的资金,这和国家紧缩政策的步调也是一致的。而且,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进行税务稽查,企业由于经营状况较好受到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相反,在经济不景气时,国家财政上有难处,但企业经营上困难更大。国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目的就是让企业能走出困境,而此时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这也是和国家经济刺激的整体目标相悖的。在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对企业应该是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呵护,多一些雪中送炭而非釜底抽薪。
国家政策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这就决定了政策制定的立足点要高瞻远瞩,而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整体上应该服从于国家经济政策的整体思路,在具体操作上,税收稽查也应该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大方向大目标保持一致,这样于国家、于企业、于制度本身皆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