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特别是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之后,如何建立起与上海未来地位相匹配的金融国资国企队伍不仅责任重大,而且意义深远。
8月13日,上海市正式对外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和《上海出台市属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意见》。
据记者了解,由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担任组长的上海市金融国资改革领导小组已经成立来推动此项将历时五年的改革,该小组成员包括市委组织部、市金融工作党委、市金融办、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小组办公室设立在金融办。
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开放性重组,吸引一批处于行业前列的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入驻本市,培育若干家主业突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市属骨干金融企业,逐步壮大金融机构体系’。”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所谓“若干家”骨干金融企业,囊括了上海国际集团、浦发银行(22.37,-0.34,-1.50%)、上海银行、太保集团、国泰君安、海通证券(14.80,-0.01,-0.07%)等金融机构。
截至去年末,上海市属金融企业共16家,拥有35张金融牌照,上海地方金融国资总量约为700亿元,所属金融企业总资产已超过2.45万亿元。按照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要求,上述六大金融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定位已经基本明确。
上海国际集团:以金融投融资服务为主业的企业集团,重点是由目前财务投资型综合集团转变为战略控制型的金融投资集团。目前旗下拥有上海国际信托、上海证券、浦发银行、上投摩根、华安基金等金融机构,并参股多家金融机构。
浦发银行:主要发展指标、主要竞争领域等方面在同业中达到和保持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瞄准国际一流银行。目前其规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16.04,-0.20,-1.23%)。
上海银行:要继续加快推进跨区域发展和上市步伐,力争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其总资产在全国城商行中总资产排名第二。
太保集团:大力发展保险主业,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金融服务集团。目前其保费收入位列保险业第四位。
国泰君安:通过“一个平台、双目并举、三大能力”的总体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上市证券控股集团公司。目前其综合实力在证券业中仅次于中信证券(28.78,0.00,0.00%)。
海通证券:加快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步伐,为把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券商。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依靠“行政划拨”而形成的上海国际集团的“战略控制型”金融投资集团的身份此前就被确认,其将成为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中“激活存量,吸引增量”主要平台。
上海国际集团董事长、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是由方星海主任那里在协调,我们只是在做一些操作层面上的事。”
有业界猜测,吉晓辉将是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重要的“操盘手”,在赴任上海国际集团董事长、浦发银行董事长之前,他曾担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等要职,其职业经历有利于对上海国际集团旗下机构和参股机构做战略协同。
由吉晓辉担任董事长的浦发银行是战略布局重要平台。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国际集团副总经理杨德红曾透露,未来上海国际集团将成为‘金控中的金控’,浦发银行等下属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金融控股集团。
截至2008年年末,上海国际集团持有浦发银行的股份比例为23.57%,是其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浦发银行已经被上海市有关部门选定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的金融机构。”而这一试点有利于盘活上海国际集团旗下控股或参股金融机构的能量。
不过,有一道并不小的难题摆在上海国际集团面前:以“行政划拨”的出身,如何践行此次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式——“市场化改革、开放性重组”?